刘家庄村的历史沿革

据1993年出版的《任丘县志》,任丘城建与西汉平帝元始二年,遗址在今辛中驿镇刘庄村北。北齐年间(550-577)置任丘县,所置在此。该城为方形,占地千亩左右。城墙皆素土夯筑。墙基宽约30米,高6米多。城设南门和北门,北门东侧筑钓鱼台,台上建有庙宇。城周有护城河。隋开皇5年(585)被大水淹没。1987年北城墙部分保存,东城墙稍见痕迹,南城墙已荡然无存,北护城河尚可辨认(任丘县志第四章第一节第62页)。到明朝永乐初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刘氏移民在任丘古城南面定居,遂起名刘家庄村。从乾隆二十七年任丘县地图,刘家庄村就属于任丘县管辖,人民公社化后,刘家庄属于任丘县北汉公社管辖。1961年,辛中驿成立人民公社,刘家庄村归辛中驿公社管辖。1982年辛中驿公社撤社建乡,1995年辛中驿乡和惠伯口乡合并建立辛中驿镇,刘家庄就一直属于辛中驿乡管辖至今。

刘家庄村历史上被称为“小炉匠”村。由于该村地势低洼,十年九涝,土地多为盐碱地,种地不能糊口,因此,土地多由妇女耕种,男人们则挑上锔碗补锅的挑子,进京下卫(天津)闯关东(东北)靠锔碗补锅为生。刘家庄村人由于祖祖辈辈在外闯荡,历练出一种头脑灵活,思想开放,肯于吃苦,敢冒风险的性格。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刘家庄村人的这种性格得以充分发挥,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刘家庄村的一些人便闯进北京这个大市场搞起铝型材加工的生意,苦心经营二十年,现在,北京市的铝型材加工业,刘家庄人撑起了半壁江山,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刘家庄人的经营意识、市场观念不断增强,在稳住北京大市场的前提下,他们利用资金,人力、交通优势,内引外联,走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之路,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村在“石大路”两侧建起了大型铝型材专业市场,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铝型材集散地。刘家庄村家家户户务工,经商,办企业,仅在北京的规模企业就达数十家,每年刘家庄人仅在北京赚回的钱就达近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