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原名是什么?日本名字的由来就是这样。
关于“日”字,《诗经·潇雅四密》中有一句“四亩皆大欢喜,周迟暮”。《毛诗正义》把“日本气”解释为“历史悠久的表象”。《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日”字的:“顺耳,从人,从声”。“顺”在这里是“服从”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日”在古代原本有曲折的意思,后来引申出顺从的意思。东汉光武帝赐给日本国王的金印,可能也表达了东汉朝廷委托日方“感其远道而来”、“望其归顺”的意思。
日本决定更改国名对外使用的主要原因是觉得自己的国名不雅。原因是在中国古代,中华民族对周边少数民族有“东夷、西戎、那满、北帝”的观念,而日本人认为自己国家的地理位置是“新近创造的”。所以,改国名——“日出之国”。
其实“日本”这个名字本来是对外用的,现在内部还在用“日本”这个名字。而且日本决定修改国号对外使用,向唐朝通报改名问题,最后得到唐朝的认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百江之战日本战败后,最迟在天治八年(公元669年),日本已决定将外国国名改为日本。至于改号的原因,可能与隋唐以来日本对互惠外交的渴望有关。言归正传,不排除百江之战后通过更改外国名称来消除其在东亚国际格局中的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因此,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朝灭亡后,日本于公元669年向唐朝派遣了使节。这一次,驻唐使节出现在唐朝官员面前的时候,大概已经向唐朝提出了要把日本改名为“日本”的建议。这件事在《古今图书集成》中有记载:“咸亨元年,日本人开始改倭,并派使节到和平高丽。”
天武帝上台后,与唐断交。只是到了武文大宝元年(公元701年),日本(国内仍称“日本”)才决定与唐朝恢复邦交,并派出以真廷臣苏添为首的代表团出使唐朝。大概就是从这次交流中,中国的朝廷正式承认了日本的名字。由于当时是武则天主政,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中有“武侯改倭国为倭国”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