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斗的曹植,怎么就斗不过笨嘴拙舌的曹丕?

他感情丰富,聪慧绝伦,思路敏捷,七步成"煮豆"诗,救自己一命;辞赋兼具屈原的浪漫、宋玉的精妙,"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皆是千古名句。

他自视甚高,目标远大,把政治理想作为人生追求:"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

他就是曹植,字子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南朝文学家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但是才高八斗的曹植,却在与哥哥曹丕争储的过程中一败涂地,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一生的悲剧呢?

曹操二十多个儿子当中,曹昂、曹植、曹冲最被看好。长子曹昂性情温和、有勇有谋,二十岁即举孝廉,可以说是众兄弟的榜样。不幸的是,建安二年(197)曹操征讨张绣失利,曹昂主动将自己的战马让给父亲骑,自己步行断后,不幸死于乱军之中。

曹冲是曹操第七个儿子,聪明伶俐,长得也可爱。孙权曾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它的重量,左右的人都不知道怎么称,小曹冲说:"把大象放到船上,在水面所及处做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不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众人皆为曹冲的办法称妙。可惜曹冲12岁那年不幸夭折,老曹那个哀伤呀,简直可以车载斗量。

现在还有曹植。曹植是老五,生于初平三年(192),也是自幼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而且他思路极快,谈锋甚健,常常应声而对,出口成章。曹操看了他写的文章,文采远超一个十岁孩子的正常水平,不禁起疑,随口问道:"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何必请人代作呢?"这自负,骨子里带的。

建安十五年(210)秋天,铜雀台落成,曹操带着儿子们登台游赏,吟诗作赋,顺便测试一下他们的才情。当兄弟们尚在苦思冥想的时候,曹植一篇华彩斐然的《登台赋》已然呈上。曹植借早春的柔风与鸟鸣、淙淙的流水与繁茂的果树,表现曹操统治下国家的繁荣昌盛;借群英荟萃,齐聚于朝,展现曹操重用贤才、泽被天下的不朽功勋,进而将曹操与齐桓公、晋文公相比拟。这马屁拍得清新脱俗,不同凡响,很得曹操欢心。

曹操刻意培养曹植,带他西征,建立功勋,封他为临淄侯,为将来接班铺路。朝中大小官员看出风向,纷纷开始站队。丁廙向曹操进言道:"曹植聪明通达,学富五车,才华卓异,文章绝伦。普天之下的贤人君子不问少长,都愿意为他效死。这是上天的赐与,要大魏事事绵延,永无穷尽。"这话说到了曹操的心坎上,以魏代汉,曹家接替刘家,是早晚的事。但他早就表示效法周文王,不会在他这里代汉自立,那么,选择一个能担此重任的继承者就至关重要。

曹植的确不错,但父子俩的治世观念不太一样。两人曾经论及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两位开国皇帝,谁是治理乱世的强中强?曹植认为,刘邦寡善,少君子之德,而刘秀"通达而多识,仁知而明恕,重慎而周密,乐施而爱人",两相比较,"光武其近优也"。曹操认为曹植囿于"仁心",狠毒不起来,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必将落于下风。另外,曹植文人气太重,性格不够果断,可能镇不住一干文臣武将。曹操狐疑不决,召来贾诩,屏退左右,问以立储之事。贾诩默然不答,曹操急了:"跟你说话,怎么一言不发?"贾诩道:"我想当初袁绍、刘表父子。"

对袁绍父子、刘表父子之事,曹操洞若观火。袁绍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幼子袁尚。袁绍偏爱幼子,故迟迟不立袁谭为世子。袁绍病发而亡,逢纪和审配伪造遗命,立袁尚为主。袁谭不服,与袁尚兵戎相见,终被曹操得渔翁之利。刘表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琦、次子刘琮。刘表死,立刘琮为嗣,刘琦不满,兄弟俩分道扬镳。贾诩一句话点醒曹操,及早立嗣,避免是非;立长立嫡,避免争夺。长子曹昂战死,次子曹铄早薨,三子曹丕成了第一顺位继承人。

曹丕与曹植为卞氏一母所生,相差五岁,两兄弟关系应该说是不错的,哥哥带着弟弟玩耍,读书,习剑,其乐也融融。但到成年之后,两人都有机会被立为继承人时,就不得不面对最残酷的抉择了。

曹丕没有曹植逼人的才气,每次曹操出行,文武百官在城外送行,曹植都是歌功颂德,夸夸其谈,引人瞩目;而曹丕才思缓慢,笨嘴拙舌,往往怅然若失地回到家里,唉声叹气。后来,曹丕的心腹吴质出了一个主意,再遇到这种场合,叫曹丕只是趴在地上哭,一句话也不说。这一招果然奏效,曹操和诸位大臣都认为曹丕虽然才情不及曹植,其诚心却远超弟弟。

曹植似乎有点恃宠而骄,"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时不时就因酒乱性。这种率性而为的文艺青年,要是遇到手段高明的谋士辅佐,或许能够有所收敛。可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曹植招引来的是"聪明人"杨修和丁仪、丁廙两个卖弄文采的书呆子。

老爹倾向于立弟弟为世子,曹丕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欲召吴质商量对策。但吴质无缘无故不能进宫,于是躲进大竹篓子,装在车上,混入宫中。杨修得知,马上报告了曹操。曹丕十分惶恐,与吴质密商对策。吴质说:"不怕,明天再来一次,把绸子放进竹篓就行了。"第二天,车子进入宫中,曹操派人查看,篓子里只有绸缎,没有吴质。结果曹操开始怀疑曹植心术不正,指使杨修诬告曹丕。

每当曹操问曹植军国大事,曹植都对答如流,曹操以为曹植非常有才干。其实,杨修是军中大秘,负责会议记录。每当曹操和谋士们讨论军国大事,他都把曹操关心的问题和比较满意的答案做成答教,交给曹植,曹植照本宣科就行了。后来,曹丕买通曹植的跟班,偷来答教,交给了曹操。曹操一看全明白了,曹植竟然跟外人合伙演双簧,侮辱你老爹我的智商,是可忍孰不可忍!

建安二十二年(217)十月,曹操诏令曹丕为世子。本来曹丕立嗣未稳,曹植尚有翻盘的机会,但他情绪低落,难以自拔,每日借酒浇愁。一天,他喝得醉熏熏的,乘马行至邺宫西门,喝令开门。这个宫门只有曹操车驾起程时才打开,守门司马不能开,可又不敢不开。开门后,曹植在禁道上纵情驰骋,守门司马则飞马去向曹操报告。曹植跑到邺宫金明门,凉风一吹,清醒了大半,才知道闯了祸。曹操叫来曹植一顿训斥,还把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处死了,算是杀鸡儆猴吧。

但曹植似乎没什么感觉,照样喝酒,照样在士族当中发牢骚,影响很不好。曹操决定继续修理这个儿子。曹植的妻子崔氏出身高贵名门,特别讲究穿衣打扮,一副"潮女"派头。但是,曹操崇尚节俭,发过禁奢令。那天,他登台检阅,看到崔氏又违反禁令,穿着华丽出席仪式,便发一道指令,赐死了崔氏。曹植伤心,哀怨,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父亲给他的政治警告,仍然我行我素。

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水淹七军,将曹仁困在襄樊。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带兵解救曹仁。出征之时,曹植却因头天晚上喝得酩酊大醉,宿酒未醒,上战马时几次踩空,不能成行。曹操由此彻底失望,完全放弃了这个他曾经看重的儿子。

延康元年(220)正月,曹操病逝,曹丕承袭丞相之位。曹丕深知集权的重要性,迅速从内部制衡着手,重新分配权利份额。首先他笼络扶植自己的政治势力,打击排除异己势力,夺了四弟曹彰的兵权,委任贾诩为太尉。同时,他也没有将反对派赶尽杀绝,而是团结了可以团结的对象,扩大了统一战线。十一月,曹丕逼汉献帝禅位,自立为魏文帝,完成了曹操的遗愿。为了笼络人心,他采用了陈群等人提出的九品中正制,赢得了百姓以及贵族们的拥护。

曹丕最忌惮的还是曹植,第一步他要剪除曹植的羽翼。丁廙向曹操推荐曹植时曾说:"我不怕招来杀身之祸,不敢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曹丕成全了他杀身成仁的理想,诛灭了丁氏全族男性。第二步,他想杀掉曹植,以绝后患。但母亲卞氏坚决不让,他便改变策略,不停地给曹植换封地,让曹植积蓄不起属于自己的力量。黄初二年(221),他将曹植徙封安乡侯;次年四月,又改封鄄城侯。这时,兄弟之间发生了一起与曹丕已故前妻有关的故事。

曹丕前妻叫甄宓,本是袁熙的夫人。建安九年(204),曹操攻破邺城,随父出征的曹丕一眼看上了美艳无比的甄宓,遂将其据为己有。当时甄宓已有身孕,瓜熟蒂落,生下一个男孩,起名曹睿。曹操打完仗回来,见到曹睿,哇,我有孙子了!高兴得眼泪都飞出来了。曹丕虽然清楚曹睿不是自己亲生的,但既然曹操喜欢,他也犯不着告诉曹操,说您这大孙子不是曹家的种儿,于是曹睿的身世就被有意无意地隐瞒了下来。

曹丕占有了甄宓的身体,却无法拥有她的心,很是郁闷。所以当上皇帝不久,便把甄洛丢在邺城,跟新欢郭女王去了洛阳。甄洛心中愁结,写下一篇《塘上行》,向曹丕表达凄恻哀怨的心绪。曹丕非但不念旧情,反而指责她不该有怨恨,逼甄宓喝下了毒酒。

曹植青少年时期,与甄宓朝夕相处,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情愫。此番改封鄄城侯,他照例来京城感谢皇恩浩荡,曹丕让曹睿陪叔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宓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莫名其妙地将甄宓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曹植在返回封地途中,睹物思人,恍惚之间,遥见甄宓凌波御风而来,遂写下一篇《洛神赋》。这篇赋太好了,说的是他与一位女神互相思慕爱恋的故事,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形式隽永,一时人人争看。曹丕也看到了,他当然明白,所谓的洛神就是甄宓。老五啊,你这个不伦的家伙,竟然觊觎自己的嫂嫂!由此缷掉了杀弟弟的心理负担。

曹丕派灌均去监视曹植,主要是寻找杀曹植的借口。有一次,曹植正喝得起劲,灌均来了,在他面前颐指气使。曹植怒火中烧,拍案而起,把灌均骂了个狗血喷头。灌均一纸状子递到曹丕那儿,说曹植违逆傲慢,威胁使者。曹丕终于逮到了机会,马上命令将曹植押解到洛阳,准备问斩。卞太后急忙赶到大殿,老泪纵横地对曹丕说:"你弟弟平时是放纵了些,可也不至于送命啊!"

曹植的确没犯什么大罪,处死他太过牵强,但这么轻易地放过他,曹丕又心有不甘,于是走到曹植跟前说:"你不是很喜欢炫耀自己的才华吗?我命你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作出来,免你一死;作不出来,别怪我不顾手足之情!"

七步之内作一首,想想都不可能,大家都觉得曹植终是难免一死。没想到,曹植不慌不忙地站直了身子,向前迈一步,从容吟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萁是豆子的杆,晒干以后可以用来烧火,煮的恰恰是与自己同一根上生长出来的豆子。曹植用一条根上长出来的萁和豆,比喻同父***母的兄弟,用萁煮豆比喻哥哥残害弟弟。同胞骨肉自相戕害,实在有违常情,为天理不容。

曹植边走边吟,一首诗作成,刚好七步,完全符合曹丕的要求,曹丕不好再对曹植下手。另外,这首诗对他也有所触动,让他感觉内心有愧,于是不再继续找借口为难曹植,放他回了鄄城。

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兄弟阋墙自相残杀似乎是很正常的事。胡亥矫诏,令哥哥扶苏自尽;李世民夺门,让李建成、李元吉身首异处;雍正继位,将九弟胤瑭活活折磨至死。不得不说,在最著名的几次争储事件当中,曹植作为失败者,是下场最好的了。主要原因在于曹植被曹丕看透了,他根本就不是搞政治的材料。充其量也就抢个风头,耍耍嘴皮子,逞一时之快,所以放他一马又如何?再者,两人毕竟是一母所生,血缘亲情还是有的。

黄初四年(223),曹植徙封雍丘王。黄初六年(225),曹丕东征,路过老家谯县,回忆起八年前随父亲去扫墓的情景。父子们沿涡水缓缓而行,曹操令他们写《临涡赋》,他和曹植写的内容居然一样,曹植就说自己的不呈了,让曹丕一个人呈。曹丕心有所感,返程时便绕道雍丘,见了曹植,还加封了他五百户。

而曹植则对曹丕则有一种莫名的眷恋。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大军西讨马超,曹植随军出征,曹丕留在邺城监国。曹植病中怀人,首先想到的不是母亲,而是曹丕。他写下一篇《离思赋》,说:哥哥,我病了,你还好吗?你一定要好好的,我是多么怀念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啊!

曹丕从雍丘回到洛阳,就得病去世了。曹植听闻,痛哭流涕,完全忘记了曹丕对自己的种种不好,反而深情地讴歌曹丕,追念他和曹丕在一起的日子,还作了一篇《文帝诔》来纪念曹丕。

曹丕死后,曹睿继位,是为魏明帝。曹植天真地以为机会来了,重新燃起了热情,急切地向曹睿表达自己渴望施展才能、建功立业的雄心。太和二年(228),他进呈《求自试表》。文中多方排比事典,盛赞古代忠臣烈士,颂扬"杀身静乱"、"捐躯济难"的忠臣之志,言辞恳切,拳拳之心可使铁石心肠融化。但冷静理智的曹睿心如古井,不起微澜。他继承了曹丕对待曹植的策略,对叔叔的种种表白和要求,只是给予口头嘉许,实际仍旧严加防范和限制。

不过,生活上曹睿还是对这个叔叔给予了许多照顾。太和三年(229)年,曹植由雍丘转封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这是自黄初以来他首次被封到沃饶之地。

太和六年(232),曹植又被徙封为陈王。但来到陈郡不久,他就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0岁。次年,曹志遵从父亲遗愿,在东阿鱼山西麓营墓,将曹植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