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之行

每一次旅行回到家一个星期内,我一定会完成游记。皆因古人的真知灼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敦煌之行,就因没有一鼓作气地完成,一拖再拖,内心丰盛的感受便枯竭了。

本周阅读推荐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书,看过此书多年了,记忆最深的是那篇《道士塔》,因为对道士塔的主人王圆箓恨之入骨,在内心把他祖宗十代都诅咒了一凡。今日再次翻看书本,二十六篇文章,属于敦煌的居然有四篇。

自二零一九年十月至今,已经整整两年了,在敦煌行走的记忆,如电影般在脑海中重现了。

原来,有些感受看似枯竭了,实则潜藏在了更深的记忆中了。

走进敦煌,不看《又见敦煌》,那是怎样的遗憾呢?

这场情境融入式的演出,就如导演王潮歌所言,有四个了不得,一是史诗般的题材,从两千一百年前张骞出使西域那一天演绎到此时此刻;二是剧场的空间设计如迷宫,不停的带你穿越,从今天穿越到一百年以前,再穿越到一千年以前,再穿越到所有的时空交错的地方,观众用双脚花费一个多小时,穿越千年,穿越在十六个独立情景时空,最后,走进一个大型的剧场,坐下来,观看一台壮观的演出;三是所有的演出利用了众多高科技技术,呈现华丽壮观的穿越情景,体察到西北边陲的大漠孤烟,往昔的繁华岁月;四是赋予丝绸之路新的意义,它是用中国人的精神铺就的一条灵魂之路,它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又见敦煌》——

五步穿越100年,五十步穿越1000年,不要让自己有遗憾。

TIP:建议第一天就去观看此演出。

《又见敦煌》——

穿越到王道士的这个剧场,剧中的现代人手拿一本史料在质问他,为何要这样做的时候?

小个子的王道士,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的说:“我只是个小人物,你们忘记我吧。”

可是,历史能忘记他吗?

九千多个经卷、五百多幅绘画,打包装箱都花了整整七天时间,二十九个大木箱的稀世文物啊,在他的恭敬相送中远离了它的国土。

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写道: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

王道士,王圆箓,你死了这条心吧,中国人是不会忘记你的。

心中无缺为富。

司机小赵根据经验为我安排了一天的路线。

当车子驶进戈壁区时,一片荒凉布满双眼,我却觉得心旷神怡。

小赵看我望向车窗外,说:姐,你觉的眼前是不是一片荒芜?

我没有回头,眼睛依然看向远方,回答他:这种自然的荒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内心一片荒芜。

他愣了片刻说:姐,你的回答太有哲理了。

我笑了笑说:我的心中有一片绿洲,所以不怕眼中的荒芜。

小赵是本地人,非常健谈,一路给我介绍敦煌的特色景点和人物故事。

我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人,不讲话的时候,我满脑袋都是沙场上的喧嚣声,鼓声震天,狼烟四起,兵器交接,厮杀声不绝于耳。

呵呵!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李白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月牙泉。

月牙泉,静静地躺在鸣沙山的怀抱里,不离不弃。

月牙泉,是这沙漠里的奇异宝,遗世而独立。

月牙泉,这沙漠第一泉,惊艳了两千年。

雅丹地貌,奇、险、幽、古、魅。

每一个景观都被人赋予了名字,什么“舰队远航”、“孔雀玉立”、“比萨斜塔”、“天外来客”等等,造型千姿百态、维妙维肖,非常有观赏性。

都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到了雅丹公园,看它们像什么就在心中给它起名吧。

有生之年一定要赶紧去观赏一凡,它们可是每年都在悄悄地消失缩减呢,而且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没办法,风雨无情啊。

敦煌莫高窟。

在去莫高窟的前夜,我去观看了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对莫高窟的壁画有了浅浅的了解。

进入每个洞窟之前,讲解员先给大家讲述了莫高窟的悠久历史,当然,依然少不了王道士的丑陋行径。

当讲解员说道,我们此刻所处的位置,就是当年被运走的稀世文物装车的地方时,我内心没看书看剧时的愤然,而是涌出一股酸楚,眼睛随之湿润了。

原来,触景伤情就是这么自然地萌发了。

每一个洞窟里,都蕴藏着千年的生命力,让人精神振奋,眼睛发亮。

我们只能参观八个洞窟,我已经记不清自己进入的是几号洞窟,我只记得最年久的洞窟已有一千六百多年了。

每个朝代的壁画风格都风骨分明。

但让我最喜爱的还是衣带飘飘的飞天,轻盈飘逸,灵动潇洒。

沙漠徒步。

三天两夜68公里戈壁徒步,其中经历了日行、盲行、夜行三种不同的徒步行走。

一个人独自行走在大漠里,内心却无比的踏实,没有恐惧,没有孤独,只因心中有绿洲,有目标。

依然是这句话:大漠戈壁的荒芜并不可怕,人内心的荒芜才是最可怕的。

心中无缺为富,被人需要为贵。一个人内耗,不如找对人一起走。

朋友们,一个人一生中,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体验多少。

沙漠戈壁徒步,你一定要去体验一凡,因为那里有最美的夜,最璀璨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