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人来自哪里?
摩梭人习惯依山傍水而居,房屋都是木制的,在当地俗称“木屋”。传统风味食品有五花肉、酸菜鱼、苏里玛酒等。摩梭地区旧时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也擅长为商业和家庭手工业(纺织、缝纫、酿酒、挤奶、制黄油等)驱马。).但由于封建领主经济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缓慢。民主改革以来,摩梭地区各项事业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摩梭人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潮汕节、祭祖节、牧业节、拜地节等,其中以春节和潮汕节最为隆重。每个有12岁以上男孩女孩的家庭都会在正月初一举行成年礼仪式。摩梭人称之为“礼给”或“毯给”,即穿裤子或裙子。每年农历7月25日,永宁的摩梭人都会盛装步行或骑马去祭拜泸沽湖畔的神女山,称为“诸女山”。在此期间,将有赛马、摔跤、二重唱等活动,并在山上野餐。年轻的摩梭男女会趁机和阿霞交朋友。
摩梭人的原始宗教称为“大巴教”,与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教关系密切。但大巴教的发展比东巴教要慢,其形式也是以巫师达巴命名的。它没有系统的教义和经文,没有宗教组织和寺庙,只有几十首诵经,另一种占卜经文(俗称《数天经》)是用32幅不同形态的原图和文字写成的。据考证,藏传佛教于宋末元初由四川藏区传入宁蒗摩梭地区,并逐渐发展成为他们的主要宗教。藏传佛教的萨迦派(花派)、噶举派(白派)最早传入,格鲁派(黄派)在清代传入。由于当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格鲁派的势力和影响居各教派之首。永宁摩梭人的藏传佛教活动由当地土司管理,寺院上层僧人不能参与土司统治,政教相对分离。但寺庙的行政权必须由土司直系亲属掌握,一般由土司的兄弟掌握,并实行世袭制,使封建土司统治与宗教融为一体,相互利用,相互依存,但始终没有形成政教合一的制度。
摩梭人能歌善舞,比较流行的是“甲居舞”(俗称跳)。“A”是美的意思,“Ju”是跳舞的意思,是为美而舞。领队吹竹笛为舞者伴奏,所有人都面朝火堆。男女紧挽着手臂,十指相扣,逆时针方向跳舞唱歌,有时还加上喊声。气氛欢快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