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关于美德少年的故事怎么写?

王延俊,男,14岁,扬州市文津中学学生。王延俊的父亲生病后,妈妈承担起家庭重担,除了白天打工外,每天还要起早去送牛奶。看着妈妈渐渐消瘦的身体,懂事的王延俊主动承担了替妈妈送牛奶的任务。他每天四点半就起床,一家一家把牛奶送掉,一直要送到六点钟左右,才匆忙地吃点早饭往学校赶。他的妈妈清楚地记得,越是节假日、别人家的孩子越轻松的时候,他就越忙碌。特别是每年除夕之夜,懂事的他总是争着抢着、帮助妈妈冒着风雪外出送牛奶。在家里,王延俊一直主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父母曾多次生病住院,每当这时候,他每天一放学就赶到医院,端茶送水,照料父母。有一次,父亲住院了,母亲白天打工没有时间照顾。于是,懂事孝敬的他又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他每天一大早送完牛奶后,就把母亲做的早饭送到医院,服侍父亲吃完后才急急忙忙赶到学校上课。下午一放学,他又匆忙赶到医院,为父亲擦洗身体,换洗衣服,关切地问候父亲的病情,与父亲谈谈心,减轻父亲的病痛。星期六、星期天,他更是整天陪护在医院,为父亲端茶送水,细心呵护,一直到父亲康复出院。王延俊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整个扬城。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扬州市孝德之星、扬州市十大美德少年标兵等。

王思源,男,12岁,常州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7(7)班学生。“你的高尚品格、助人为乐的行为将永存于我们和受助人的心中”,2008年8月8日,王思源收到中国红十字总会的来信,信中对他向四川地震灾区的捐款表示了感谢。王思源上小学时,看到学校的垃圾筒里经常有同学丢弃的饮料瓶,觉得捡拾起来既能保护环境,也能使资源得到再利用。从那以后,课余时间、放学路上总能看到他在草丛中、垃圾筒边忙碌的身影。小脸出汗了,小手变脏了,丝毫没有影响他翻捡的热情。几年来,他捡起的瓶子成千上万,堆起来快有一座小山那么高了。每一次卖瓶子得来的钱,他都单独放在一个小盒子里,并一笔一笔地记录在本子上,到他小学毕业时累计达七八百元。这些钱他自己从来舍不得花一分,但是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他却毫不犹豫。四川汶川“5.12”地震的消息传来,他立即倒出小盒子里的钱,捐出200元钱汇给了中国红十字总会,后来又让爸爸买了一千多元的书,委托去汶川参加救灾工作的同志

华灵,女,11岁,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六(3)班学生。她是一个有着浓浓爱心的“少年义工”。在戚墅堰、朝阳、永红等敬老院,每逢节假日,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她跟着义工联的叔叔阿姨们去看望那里的老人,为他们包馄饨、讲省运、贴春联、表演节目,老人们看到她,都会开心地说:“小妮子又来了啊!”  今年四月份,她带着常州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乘坐高铁去无锡,圆了他们的高铁梦。一路上,她细心照顾结对的孩子—8岁的常吉健,向他介绍高铁的知识,***享沿途的美景,让很少出门的常吉健不仅感受到了乘火车的新鲜,更是深深记住了这位穿绿色义工服的“小姐姐”。去年暑假,十岁的华灵和省中义工服务队的同学来到大别山,向那里的孩子捐赠了学习用品,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学习。今年暑假,华灵等同学再次来到大别山,看望结对的张志新同学,并送去了书包等学习用品。除了自己参加义工活动外,华灵还组织同学们参加公益活动。汶川地震后,她带头捐出自己所有的压岁钱,一年后,又发动大家给汶川小朋友捐书;严寒肆虐,她组织全校少先队员进行“2010暖冬行动”;双休节庆,她带领同学去敬老院义演;此外,她还组织同学去花溪公园、圩墩公园进行环保活动……伙伴们从她身上明白了什么叫“义工”,什么是“志愿者”。

江奇,男,14岁,常州市实验初中八(6)班学生。右手的残缺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左手的能力,也激发了他积极上进的人生动力。江奇相信,一只手也能创造奇迹。他时常用这样一句话勉励自己:“向不可能说不!”一开始家人、朋友都觉得骑自行车对他来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爱挑战的他在学骑自行车时不知摔了多少次,负了多少伤,但他从没流过一滴泪水!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学会了!这次成功经验给他带来了莫大的鼓励,更令他开心的是,他可以为家人分担烦忧——他可以骑着自行车帮奶奶去超市买日用品了。他喜爱运动,进入初中的第一次秋季运动会就拿到100米第一,200米第二。除了跑步,踢毽子、跳皮筋都是他的强项,但惟独跳绳令他犯了难。不服输的他把绳子的一头绕在残臂上,打个结,配合着另一只手甩动起来,粗糙的绳子摩擦着稚嫩的手臂,残臂被勒得通红,皮都磨破了,可他说,这点伤痛无法阻止男子汉追逐成功的步伐。老师和同学们为了照顾他,没有给他安排值日,可他却让自己每天都成为值日生,他要用实际行动为热爱的集体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今年他还积极参加了八年级组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主任竞聘活动,并赢得了全年级同学的信任和支持,以全年级最高票数获得竞聘成功。

成倩,女,生前系兴化市乐吾实验学校学生,2010年因病去世。一个年仅13岁的少女,与病魔进行了5年之久的抗争,最后永远闭上了双眼。她在病床上忍着剧痛坚持写作,留下了40万字的童话文稿。她就是成倩。成倩小学时成绩特别优秀,尤其喜爱写作,家里的奖状贴满了墙。8岁那年,一向健康的她开始莫名呕吐,吃不下东西。从此,小成倩开始了在全国的漫长求医道路。由于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成倩的大部分时间便读书与写作。她爸爸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背了20多万元的债务,可是依然查不出真正病因。到了上初中时,成倩的病情没有一点好转,体重只有35斤,可她要读书要上学,但家里已拿不出钱。乐吾实验学校董事长王华桂知道后,决定免费让成倩到乐吾上学。在乐吾读书期间,她除了体育之外其他功课门门优秀。以后的日子里她就辗转在全国各大医院和学校之间。看病途中的小成倩,总是随身带着一背包书和一沓稿纸,学习、读书、写童话是她最大的乐趣。她的病越来越重了,可她的童话作品却越来越多。但是无情的病魔并没因为人间真情而丝毫感动,2010年3月26日,小成倩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成倩离世后,王华桂决定完成成倩的遗愿,帮她出书。2011年7月,成倩的遗作《未曾凋谢的玫瑰》在河海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朱恩汉,男,16岁,泗洪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自小失去母亲又丧失听力的朱恩汉,在同龄人中一直是自尊自立、勤俭自强的典范。朱恩汉自幼与父亲、哥哥相依为命,洗衣、做饭、收拾家务从来不用父亲操心。稍大一些,他便跟着父亲去地里干农活,手上磨出了血泡,夜里偷偷用针挑破,第二天照常跟父亲下地。五年级暑假,他执意要跟随父亲去工地做小工贴补家用,40多度的高温,使他中了暑,可他在纸上写道:爸爸,你的腰不好,我要帮你。父亲无语泪流。他还是勤俭节约的小标兵,捡来废品卖的钱,总是用来买书,衣服也常穿哥哥剩下的。外表朴素的朱恩汉,内心同样质朴善良。作为班长和学生会主席,他工作学习两不误,同学有困难,总是竭力相助,处理学生会事务也是公平公正,待人温和有礼。他勤奋好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学校有很高威信,连续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会干部”。他还是个运动健将,曾代表学校参加了泗洪中小学生运动会。 朱恩汉虽处在无声世界中,但他热忱开朗,积极向上,乐于与健全朋友交流,每天刻苦练习说话,阅读各种报刊书籍,写作能力迅速提升。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像海伦?凯勒那样做一名作家,用文字倾听全世界的声音。

邵帅,男,14岁,徐州人,中央工艺美院附中学生。为挽救母亲的生命,邵帅毅然捐献骨髓,纯净的孝心和无比的勇气感动了无数人。邵帅1岁时父母离异,5岁多时母亲邵丹到北京打工,他与年迈体弱的姥姥、姥爷生活在徐州。就读于矿大附小的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兴趣广泛,酷爱书法绘画,多次获奖。2009年初,就在邵帅面临着小升初的关键时期,妈妈突然患上了白血病。升学考试后他没有到新学校报到,而是让姥爷为他办理休学一年的手续,到北京去照顾妈妈。在北京的日日夜夜,他每天给母亲端茶喂饭,细心照顾。邵丹需要骨髓移植,邵帅立刻向大夫请求捐献自己的骨髓,医生和护士都被小邵帅的勇气折服。2010年2月24日,医院成功为母亲作了骨髓移植手术。原本晕血的邵帅抽血时每天勇敢挺住,没掉一滴泪,没有一丝一毫退缩。出院后的邵帅每天起早贪黑乘坐公交车奔波在香山的暂住所与医院之间,给妈妈送饭。邵帅的姥姥说,邵帅以前最怕黑,晚上从来不敢一个人在外面走,可现在他一点儿也不怕了。2011年1月,邵帅光荣地加入了***青团,还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孝子、中国孝老爱亲好人、江苏省十大教育人物、江苏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2010年6月,他作为徐州市80万少年儿童的唯一代表出席了全国第六次少代会。

闵正红,女,13岁,金湖县外国语学校初二(8)班学生。闵正红6岁时,父亲患癌症,母亲不堪重负喝农药而死。不久,父亲撒手而去,小正红从此也成了孤儿。在左邻右舍的关爱下,小正红用自己稚嫩的小手张罗着一日三餐。小正红一入学便显现出了学习的天赋,成绩一直在年级的前三名。学校考虑她的实际困难,不仅免除了她的一切学杂费,而且还让她免费住进了校园。她便利用住在学校的条件,在放学后组织学习差的同学学习。由于品学兼优,2008年她被团省委授予“江苏省十佳少先队员”光荣称号,2009年被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光荣称号。2010年,进入金湖县外国语学校学习。每天,她都坚持学到深夜,成绩均保持在年级前列,多次被学校、省市授予光荣称号。小正红深深地明白“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她帮助路远的同学值日,帮助同宿舍的小妹妹梳小辨,组织班内同学捐款帮助困难的孩子,每天清晨她组织好本班的同学晨读。离学校500米处有一座敬老院,小正红便是那里的常客。清晨,她早早起床后就悄悄溜进敬老院,给那些孤寡老人们梳头、叠被、整理东西;傍晚放学后,她又去给老人们讲故事。老人们高兴地称她为“敬老院的小天使”。

张妞,女, 14岁,铜山区大许镇太山中学九年级三班学生。张妞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组织能力把留守小伙伴聚集在一起学习、活动,与他们***同健康成长,也让小伙伴在外打工的亲人安心、放心。张妞周围许多邻居、亲戚都外出打工,不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有的和社会上“小混混”混在一起,有的上网成瘾彻夜不归,致使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走上邪路,还有的出了安全事故令人揪心。张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决定开办“兴趣书屋”。她的想法得到了爸妈的支持。于是,他们家成了留守儿童的活动中心,张妞把自己的学习用品和书籍、玩具等整理出来,建立学习书屋和学习互助小组。周末一到,孩子们聚在张妞家里,在张妞的指导下,一起做作业、看书,一起做游戏。为了让家长了解子女的成长情况,张妞建立了留守少年儿童档案,厚厚的一本,密密麻麻的记录了少年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爱好、缺点、优点、爸爸妈妈的打工地和联系电话,定期及时地把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向叔叔阿姨汇报。她家的电话和电脑,也成了留守儿童爸妈们的亲情热线,亲人们可以通过电话或视频和孩子聊天。 张妞的做法受到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热情称赞。2011年5月她荣获第二届徐州市美德少年”称号,并于今年6月参加了省“十佳自强女孩”的评选活动。

张畅煊,男,12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六(8)班学生。张畅煊下定决心要做一名环保小卫士,源于科幻电影《后天》带来的震撼。他向班主任建议让全班同学一起观看这部电影并讨论,中队会上,他们一起用旧衣服做环保袋,将空罐子做成花瓶,还商讨了许多节约小窍门。他率领队友用环保材料设计的制作参加南通市“小巧手”比赛获团体特等奖,他参加省“金钥匙”科学知识竞赛获特等奖。家人也在张畅煊的要求和督促下纷纷加入了环保志愿者行列。乡下外婆要搭建一个卫生间,他发现污水管将直接通向池塘,一遍遍央求奶奶改建。在爸爸妈妈的支援下,奶奶家的水污分流改造工程建起来,张畅煊高兴地拿出压岁钱来支持。他是社区有名的节水小卫士。有户人家太阳能热水器经常一个劲地喷水,他知道这是未安装自动放水控制器的缘故,就向那户人家提出安装控制器的建议。那户主人被他的执著感动了,终于采纳了他的建议。利用假期,张畅煊骑着自行车去了好几个村庄,对河流污染状况作调查,并写成小论文《清澈的池塘,美丽的家》,寄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引起他们的兴趣。2010年10月,他应邀参加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日本名古屋举办的“世界儿童环境会议”。

李能达,男,12岁,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六(7)班学生。母亲因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父亲因抑郁症失去劳动能力,李能达跟着离婚后的母亲艰难生活。在重重困境之下,小小男儿用稚嫩的双肩与家人一起挑起生活的重担,成为家中的“顶梁柱”。 2007年,李能达父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协议离婚,父亲由爷爷奶奶照顾,李能达则由母亲抚养。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里,他用自己力所能及的点点滴滴温暖着母亲的心,让母亲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从渐渐懂事开始,李能达就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人的事情抢着做。他几乎包揽了家中的大小家务活。家中的下水道堵了,他想方设法自己疏通。需要换煤气了,他一个人艰难地拖动五六十斤重的钢瓶,娴熟地换接。盛夏酷暑的夜晚,四十多平米的房子里,高温热得让人难以入眠,李能达让家中唯一的电扇对着母亲吹,自己的衣衫却一次次被汗水浸透…… 更让母亲欣慰的是,李能达在学校也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孩子。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学期都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他撰写的《逶迤的惠山》、《我造再生纸》等文章获得全国比赛一等奖,他的画作也多次获奖并被刊登在报刊杂志上。李能达说:“好的学习成绩,也是对妈妈最好的回报。”

吴涵,男,16岁,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二(8)班学生。2011年2月18日晚,吴涵同学在回家途中捡到一只拎包,内有近万元现金和存额达10万余元的银行卡。当晚,吴涵和妈妈一起,根据包内的电话本设法联系失主,并报了警。直到夜里12点多,母子俩先后打了10多个电话,也没联系上失主。第二天,吴涵的爸爸根据两张身份证、商场消费卡,通过派出所才联系到失主姚义华。原物归还时,失主拿出8000元钱酬谢,被吴涵同学婉言谢绝。2月21日,姚义华向学校送来了感谢信,吴涵拾金不昧的消息这才传开。盐都区文明委随即授予吴涵“美德少年”荣誉称号,并奖励2000元美德基金,然而,他却将现金转赠给了学校阳光基金工程,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揭晓了“中国好人榜”2011年4月份候选名单,吴涵因拾金不昧彰显诚信本色的事迹入选“诚实守信好人”。面对记者的采访,吴涵说,“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捡来的钱不给人家,留着自己花,花掉的不是钱而是自己的良心,心里会一辈子不踏实。”吴涵的先进事迹传开后,老师同学都有这样的认识:他这样做,只是一个“正常举动”,因为吴涵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一直都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

李晨瑶,女, 12岁,南京市瑞金路小学六(三)班学生。李晨瑶是一个乐观向上、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谦逊待人的同学。不管谁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她都热心帮助。在工作上严谨负责,担任大队长两年来,积极创新地完成辅导员布置的各项任务。在生活中,她活泼开朗,老师和同学个个都夸她“乐于助人,态度谦和,严于律己”。六年来,年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2008-2011年,连续被评为“白下区三好学生”。李晨瑶热心公益。2010年,在“世界艾滋病日”即将到来之际,她组织同学学习关于防治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自己设计宣传单,复印了1000多份,在校门口、社区、街道发放给路人。她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组织的“童心红丝带”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中,荣获个人优秀奖。每年的寒暑假,李晨瑶都积极组织小伙伴投入到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中,他们的雏鹰假日小队被评为市区优秀雏鹰假日小队,她个人被评为“白下区暑假道德实践先进个人”。在参加《扬子晚报》组织的爱心年夜饭活动中,她主动与特困家庭的一名同学接成对子,主动帮扶,每次过年过节均到对方家里探望。因此,李晨瑶2011年被扬子晚报评为寒冬中最美的“爱心小记者”。

陈颖琪,女,11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学生她是学校的“名主持人”,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在她的组织下,井然有序。她是热衷公益的爱心小使者。陈颖琪有一个大纸板箱,专门用来放“旧瓶旧罐”、“旧书旧报”,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变卖之后,就有了一笔“爱心基金”,为支援灾区捐款,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为患白血病的孩子捐款。她是扬名敬老院的“好小孩”,每年重阳节前夕,她都会和小队成员为老人们送去自己书写的春联,用零用钱买的水果,亲手制作的贺卡,还带去精彩的节目。她是认养鱼苗的“老代表”,从2009年第一届太湖放鱼节开始,每年她都会倡议同学们捐献压岁钱,认养小鱼苗。在她的倡议下,全校师生都加入到了保护母亲湖的行列。她是骆驼一家的“老朋友”,学校在无锡市动物园领养了三只骆驼,她和同学们为骆驼起名,利用假期去给骆驼喂食。在无锡动物园?太湖欢乐园开园仪式上,她作为队员代表在仪式上致词。她是手拉手寻访活动的“领头雁”,带领队员以“小记者团”的形式,走访不同时期的老少先队员,无锡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沈仲兴爷爷、革命老战士吴成爷爷、无锡市关工委的弓峰爷爷等都曾接受过她的访问。陈颖琪,就是这样一位美丽善良的好学生、好公民、好孩子。

单叶,女,9岁,大丰市小海镇第二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单叶的父母都是教师,为她准备了电脑、古筝、篮球等文体器材。单叶还把父母给的零花钱积攒起来,到书店买下一本本儿童读物。“怎么与小朋友分享这些好东西呢?”去年春节后,小海镇江北村村组干部找到单叶父母,希望以单家为阵地,建立一个青少年校外辅导站。听说建成辅导站,就会有许多小朋友到自己家里来学习活动,单叶一下子就乐了。她央求父母尽快将辅导站建起来,还正儿八经地向父母承诺:一定会做好帮手,打扫、整理等全由自己包干。这年暑假,小海镇唯一一家设在居民家庭的校外辅导站开始运行。第一次活动,就聚集了10多名孩子。原来,单叶已在同学中间悄悄作了宣传和邀请。在辅导站的运作过程中,单叶果然履行着自己的承诺。她帮助妈妈分发图书,引导大家一起阅读;帮助爸爸分配器械,指导小伙伴们正确使用;组织比赛时,她就像一个小裁判。每次活动结束,都抢着收拾“战场”,不要任何人帮忙。这就是一个喜欢与人分享的小女孩。当然,她还有许多其它优点,比如爱劳动,班级卫生时,总是要拣最脏最重的活儿干;爱锻炼,先后练过五步拳和少年拳,现在又在学习太极拳和乒乓球;爱学习,先后在学校“诵读经典”、盐城“小哥白尼杯”科学素养展示等活动中获奖……

周冉冉, 女,13岁,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学生。由于年仅3岁的弟弟身患急性白血病,刚步入初中的周冉冉,就承担起家务,以减轻父母负担。父母整天愁容满面,到处向亲戚朋友借钱,周冉冉通过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来安慰父母,回报父母。2011年6月,经检查,周冉冉与弟弟的骨髓配型成功,8月底进行了干细胞移植。在移植前后,周冉冉先是打针过敏昏倒,插管疼痛难耐,接着提取干细胞浑身疼痛。周冉冉至今记得那天插管的情景。医生先是捏了捏他脖子上的皮肤,然后就是一股钻心刺骨的疼痛,这是打麻醉针。在管子刚插入时,他能感觉到脖子快要炸开了一样。周冉冉咬紧了牙,尽量克制住自己的眼泪。随着麻药开始起效,疼痛慢慢消失,但他仍然可以清楚地听到医生把管子费力往下插的声音。当从手术台上起来时,周冉冉才发现床单已经被他抓得皱巴巴的,衣服的后背也全被鲜血染红了。在学校里,周冉冉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经常受到老师与同学的好评。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他多次进入年级前100名,受到学校表彰。他的书法作品多次荣获各级书法比赛金奖;在刚刚结束的宿迁市教育系统“迎园博盛会,做文明学生”主题演讲比赛中,他夺得全市第四名(二等奖)的好成绩。

居政,男,14岁,苏州吴江市实验初级中学初二学生。居政老家在山东济宁。9年前,爸爸妈妈来吴江,家就安在一条水泥船上,靠捕鱼为生,每天凌晨3点就要外出,一直要到晚上八九点才能回家。居政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煮饭烧菜。父母对他说:“你的明天只有靠自己努力。”居政总是认认真真听好每一节课,善于在学习中不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他头一回参加全国作文大赛,就获得了二等奖。到现在,已经捧回各类比赛50多张奖状。二年级暑假,居政对小提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每小时100元的学费,让爸爸妈妈犯了难。辗转反侧一夜后,爸爸妈妈咬牙买了一把小提琴。居政没有辜负他们的一片心意,演奏小提琴成了他每天晚饭后必不可少的练习项目。如今,他的小提琴演奏得有板有眼,还能利用双休日帮辅导同学小提琴演奏。2009年12月,居政因发明“上接插头式电水壶”获得了2009年江苏省青少年创造发明大赛一等奖,获得了吴江市第四届科技创新市长奖,而这小发明也来源于他平时做家务时的灵感。居政是一个平凡又幸运的孩子,不富裕的家庭让他更加地独立,格外地坚强。2010年,居政,这个苏州新市民的孩子,获得了“苏州市少先队形象代表——州州”的荣誉称号。2011年5月,他荣获了江苏省“四好少年”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