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心里藏着诗,时间永远不会打败一种美。

“如果你心里藏着诗,时间永远不会打败一个美女”。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叶嘉莹的一生,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现在已经97岁高龄的叶先生,还在忙着传播诗歌事业。她有一头银发,闪着迷人的光彩;她的衣服简单却精致。而诗歌的沉浸所散发出来的由内而外的美,更是令人敬佩。

站在诗歌的平台上,她是一首有声的诗,一幅流动的画,一帧最美的风景。可以说,有她站的地方,就有诗的国度。

关于叶先生近百年的传奇人生,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部分:

叶先生出生于贵族家庭,流过他的血液是叶·何娜拉的血液。

在这个家里,守旧派根基很深。晚年,她的曾祖母曾经自己刻过诗。父亲是高材生,北大毕业生,母亲学识渊博。大叔念叨着,把她当成自己的。就连大妈大妈也经常拿《唐诗三百首》教她。

这个家庭有丰富的藏书和三个大书房。我抬头望去,到处都是书。

就像犹太人想让孩子爱上读书时,先在书上滴几滴蜂蜜让他们舔,意思是书甜如蜜。这样的家庭氛围,加上长辈的言传身教,萧嘉莹一出生就注定要受到诗歌的熏陶。

潜移默化的影响,让诗意的心灵像一颗种子,静静地扎根在她的心里。

小时候,院子很深的房子,很安静,很安静。几根竹子,几盆鲜花,吸引了她的诗意。小小年纪,就能做出很有韵味的诗。

在以后的岁月里,无论发生什么,他们都会一直陪着我老公。

如果有人认为,叶先生这样家境殷实的人,一定生活富足,生活平顺安稳。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王先生一生命运多舛,经历了许多不堪忍受的痛苦和折磨。

17岁,她考上辅仁大学中文系,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是人生一大幸事。但也是在这一年,她的母亲在手术台上病逝。这对十几岁的女孩来说是晴天霹雳。

在极度悲伤的状态下,她把悲痛托付给了诗歌,一口气写了八首哭娘的诗,真是字字伤人。

因为有诗作为情绪宣泄的出口,她很快就能自愈。当时父亲还在外地,她带着两个弟弟,在父母的照顾下坚强的生活。

后来,她有幸向谷穗先生学习。顾先生学贯中西,兼收并蓄,使受益匪浅。而她对诗歌的高度理解也让顾老师非常欣赏。这种山河遇知音的奇妙感觉,让两人建立了忘年交的友谊,经常一起吟诗。

不幸的是,当叶嘉莹后来离开北平时,师徒再也没有见过面。这也成了她一生的痛。

虽然,在诗歌的世界里,叶先生读到了爱情的美丽容颜,但在现实生活中,她的情感世界是贫瘠的。

她经人介绍嫁给了赵,一个不太认识的男人。后来因为现在的情况,我只好跟着老公去了台湾省。

在陌生的地方生活不容易。不久,她丈夫因思想问题被捕。次年,叶嘉莹也因白色恐怖入狱。当时女儿才一岁。为了孩子,她不懈努力,终于被释放。

失去工作和家庭后,这对母女生活在他人的保护下,这使她们感到悲伤。被关押三年后,她丈夫出狱,但性情大变,经常辱骂叶嘉莹。

在这样的情况下,叶先生一度心灰意冷,甚至死了心。或者诗歌,给了她心灵上的安慰。只要不绝望,不放弃,总可以走出那个沙漠。

当时,叶嘉莹发明了一个术语叫做“弱道德之美”。王老师所说的“软弱”并不是懦弱和逆来顺受,而是外表软弱内心强大的表现。

作为一个来自旧时代的女性,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仍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即使和老公没有爱情,甚至有家暴,她也只是忍着。但隐忍的背后,是她的灵活,不逃避,不退缩。因为,也有我热爱的事业,诗歌是我灵魂的寄托。

她的才华足以成为她自己的资本。无论是在台湾省还是后来的美加,她的诗歌课总是最受欢迎的。通过她的努力,很多外国人都爱上了中国诗歌,沉浸在这种美中。

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之后,就在生活向她露出微笑的时候,命运又一次向她袭来。她的大女儿和女婿都死于车祸。

命运是多么残酷,少年丧母是多么不幸,中年丧女剜心是多么痛苦。叶先生差点晕倒。

这一次,她还是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不想让亲戚朋友难过。而且有些痛,只能自己舔了。她一口气写了十首关于哭泣女人的诗,哀恸的心情慢慢恢复了。

生活一次又一次露出了她狰狞的面目,但因为有诗歌作为精神支撑,她才能一一化解这些苦难,对生活淡然一笑。

在台湾省和海外生活多年,似乎命运之手在一步一步推着她往前走。很多事情我都没有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让叶先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中国诗歌的美仍然需要植根于祖国的沃土。这里面有一些内涵,必须用母语来解读。

然后,该回国教书了,这是我唯一一次主动争取。当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时,王先生内心的激动不言而喻。她希望年轻一代能够传承这种文化。

南开大学开学时,能容纳300多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连教室的入口和走廊都被挤得水泄不通。看到大家反应如此热烈,叶老师不顾个人辛苦,除了白天讲课,还开设了夜校。

漂泊了半个世纪,现在,她终于有了一种“这安心就是我的故乡”的归属感。

对大多数人来说,落叶归根是为了安享晚年。但对叶先生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她总有一种紧迫感。

她说:“我之所以九十多岁还在谈诗,是因为我觉得既然知道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多美好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被下一代理解和接受。”

今天,王老师仍然坚持站着讲课。也许这是一种对文化的尊重。面对这样的场景,怎能不令人感动?

王老师认为,诗歌教学要从孩子开始。孩子的世界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在懵懂的年纪,是记忆力极强的时期。让那些节奏优美、意蕴悠长的古诗词陪伴自己的少年时光,才是父母最重要的。

当然,由于理解能力的不足,背诵和记忆这些古诗词未必能让他们理解其中的真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然后,你会突然发现,你和古圣先贤做了很久的朋友。而诗歌,却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了你的血液,成为了你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有他们的陪伴,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

此外,王老师对诗歌创作的建议也让我们这些初学者受益匪浅。她一直坚持,写诗一定要“从心到词”。换句话说,一部好的作品是充满生活激情的,它必须有一种轰动的力量。这和写作文是一样的。再华丽的词藻,再精美的装饰,如果不能打动人心,就跟塑料花一样。光有其形,却没有内在的生命力。

我喜欢《如果心中藏着诗,岁月不饶人——叶嘉莹诗的一生》这本书,这本书让我对老公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更尊重他。称她为“穿裙子的书生,最美的绅士,诗人摆渡人”一点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