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见面的礼仪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美国的礼仪文化:
美国成立时间不长,中国移民不计其数。所以美国的礼仪文化可以说是多种文化的汇合,其中有很多是和中国人的习惯完全相反的。
第一,见面的礼仪。
美国人见面不一定握手,只是微笑打个招呼,哪怕是第一次见面,而中国把握手当成基本礼仪。但是中国对握手没有太多的限制,美国人握手也有一定的礼仪。比如男女之间,女方先伸手。如果女方无意握手,男方只能点头鞠躬。老少之间,长辈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在主人和客人之间,主人先伸出手。而且握手的时候要看着对方,脱下手套,否则会被认为不礼貌。在美国,人们喜欢直呼彼此的名字,这是一种友好的表示。即使他们可能在谈话开始时以姓氏称呼对方,但后来他们会改变他们的名字。在中国,人们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和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是在美国,人们很少使用正式的头衔来称呼别人。正式头衔仅用于法官、政府高级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从来不用董事、经理、负责人等行政头衔称呼他人。另外,与人交谈时,一定不要谈论个人私事,比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不要问别人买的东西的价格;看到有人回来,不能问他去了哪里,从哪里来,否则会反感。美国人经常用“鼻子从某人的私生活中伸出来”来表达对提问者的蔑视。而在中国,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那么深刻,人们并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生活的大致了解。但是,中国人和美国人打交道,中国人互相询问一些家庭信息似乎是常事,美国人很可能会认为你侵犯了他的隐私,别有用心,这样一笔生意很可能就泡汤了。
第二,送礼、约会、拜访的礼仪。
一般来说,美国人不会随便送礼物。礼物通常不是很贵,只是书、文具、巧克力糖之类的。探望病人时,主要是送鲜花和盆景。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人认为奇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个梨也不觉得卑微,而中国讲究成双成对。当美国人收到礼物时,他们必须立即打开礼物,在送礼者面前欣赏或品尝,并立即表示感谢。此外,美国礼物重视包装。很有可能你会收到一个里三层外三层的礼物,但是只能打开几块巧克力。不要因此而失望,或者认为美国人小气。比起礼物的价值,美国人更看重自己的内心。
美国人讲究效率,往往每天都有严格的计划,所以拜访美国家庭一定要提前预约,否则会被当成不速之客,关上门。所以你应该提前一两天写信或打电话预约。一旦约好了,一定要准时到达,不能迟到,也不能太早,因为在客人来之前,主妇要把客厅摆好准备茶水。如果你去的早,主妇还没准备好,还要接待你,会造成很多不便。对于那些大型的正式场合,守时更为重要。如果你去得早,你应该在外面等几分钟再进去。
进门前要把鞋上的脏东西擦掉,以免弄脏地板。进门后脱下帽子。把雨衣和雨伞放在外面。然后先和女主人打招呼,再和男主人打招呼。如果主人家坐满了客人和朋友,只要和主人和熟人握手,向别人点头就可以了。如果主人请你坐下,你应该马上坐下。不要推掉坐下,不要随意翻动主人的用品,不要问用品的价格。做客的时候,不要轻易抽烟。如果要抽烟,要问在场的女士是否介意,先敬别人一杯。如果主人敬你一支烟,即使你有自己的烟,也要接受主人的烟,这和中国的习惯不同。中国人出于礼貌倾向于拒绝,但在美国人眼里,他会认为你看不起他,让朋友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糟。一般来说,拜访时间不宜过长,但也不要吃完饭就马上离开,和主人聊一会儿。如果夫妻俩一起去拜访,妻子应该先站起来离开。如果你不是很了解你的主人,你应该在拜访后打个电话或写个便条来表达你的谢意。这样美国人会觉得你有礼貌,留下好印象。
第三,餐桌礼仪。
吃饭的时候,要等到所有的客人都上菜了,女主人示意了,才开始吃。在女主人拿起勺子或叉子之前,客人是不允许吃任何菜的。中国人往往习惯边上菜边吃饭,女主人往往是最后一个坐下吃饭的。在美国吃饭时一直保持沉默是不礼貌的,但咀嚼食物时不要说话。说话的时候不应该放下刀叉,但是也不要晃来晃去。吃饭时不要擤鼻涕或打嗝,打喷嚏或咳嗽要向周围人道歉。挑菜的时候,最好什么都拿一点,这样会让女主人开心。吃完后,女主人要先离开座位,然后客人一起离开。把餐巾放在桌子上,不要照原样叠好,除非主人请你留下来吃下一顿饭。
席间,主人要保持谈话生动有趣,不让每一位客人受到冷落。主人不应该吃得太快。如果大部分人已经吃完,少数人还没吃完,就要放慢速度,以免让客人感到不安。席间,客人把刀叉掉在地上,要礼貌地更换。如果客人不小心打碎了盘子和碗,女主人应该冷静地收拾干净并安慰客人,千万不要表现出不悦。最后,主人千万不要在客人面前计算招待客人的费用。
第四,服装礼仪
美国人的衣着主要体现的是个性,所以从衣着上很难看出他们是富是贫,地位如何。如果一个穿着时尚西装的男人看起来像大公司的老板,他实际上可能是娱乐圈的艺术家,甚至是美容师。穿着牛仔裤、运动鞋和一件旧t恤,看起来像个流浪汉,但实际上可能是个不修边幅的教授。所以在美国,绝对不能先尊重你的衣服,再尊重别人。有一次有美国的外商来中国,接待人员一看就以为西装革履的一定是老板的权贵,却忽略了团里长胡子的人。虽然我对“笔挺西装”倾注了太多热情,但幸运的是,我并没有忽视“胡子”。后来一旦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就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老板,那个“西装笔挺”只是个员工。所以在美国,穿得好的不一定有钱,穿得差的不一定穷。如果我们简单地以衣服和帽子来判断一个人,不仅会让我们自己陷入困境,还会让美国人看不起他们。
美国人虽然穿着随意,不像欧洲人那么讲究,但是在美国穿什么都可以用“不怕穿破,不准穿错”来形容。在许多场合,着装有严格的规定。比如美国很多公司专门为工作设计定制制服。在律师事务所和银行上班的老板和员工,每天都是一身笔挺的西装,每天都需要换。如果两天一样,很容易被误解为晚上没回家换衣服的人。比如在美国举办各种宴会,往往会在请柬上注明是不是“黑色领结”。如果标有“黑色领结”,男士必须穿燕尾服和黑色领结,女士必须穿晚礼服。这个时候,男人的长领带,女人的西裤都上不了台面。如果不是标明“黑色领结”,而是“正式佩戴”,那么西装就可以上台了。如果它说“白领”,它的意思是穿燕尾服和白色领带。所以,任何宴会穿什么样的衣服都是很有讲究的。想象一下,如果在一个不太正式的场合,所有人都穿着短衣服,但只有你一个人穿着深黑色的燕尾服;或者每个窦云都穿着长裙和t恤,唯独你。这种巨大的不和谐,你不觉得自己很张狂,别人会看着你像个东西一样在人群中摇曳。而且在美国,这是对宴席主人不尊重的明显表现,主人会对你反感,和你断绝来往,这对你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所以在美国注意场合和衣服的搭配就显得尤为重要。
简而言之,美国和中国有许多不同的交流习惯,其他西方国家也有自己的文化习惯。因此,在与外国人交流或去其他国家之前,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这既是对对方的尊重,也给自己带来了便利,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从而在多方竞争中取得主动,取得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