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穿的鞋叫什么名字

历史 和考古实物表明,中国不仅是服装文明的古国,也是制鞋的文明古国。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古代人把鞋子叫什么,仅供大家参考。

古代人把鞋子叫什么

 鞋,是履、靴、鞋、屐的统称,古时称鞜、靸或履,也有称为屦、屩、屐、鞮的。

 履、屦为同一物,只是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

 汉代以前,称屦,多为由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

 后汉称履,它是由麻、丝制成的鞋。

 屩,系草鞋。东汉刘熙所撰《释名 释衣服》:?屩,草履也?出行著之,屩屩轻便,因以为名也。?

 屐,也是鞋子的一种,通常指木底,或有齿,或无齿,也有草制或帛制的。《释名 释衣服》:?帛屐,以帛作之,如屩之。不曰帛屩者,屩不可践泥也,屐可以践泥也。此亦可以步泥而滚之,故谓之屐也。?

 《宋书.谢灵运传》:?灵运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

 鞮,是指用兽皮做的鞋。

 靴,是高到踝骨以上的长筒靴,随胡服的传入逐渐普及,在汉代后期大量出现,到唐代普及。

 《晋书.刘兆传》:?尝有人著靴骑驴,至兆门外。?

 靴的特点是保温性强,在泥土、沼泽中行走,便于骑马等。

 鞜,也是指用兽皮做的鞋。《汉书.扬雄传下》:?躬服节俭,绨衣不敝,革鞜不穿。?

 靸,则是指拖鞋。《急就篇》卷二:?靸革是昂角褐袜巾。?颜师古注:?靸谓韦履,头深而兑,平底者也。今俗呼谓之跣之。?亦名靸鞋,三代皆以皮为之,始皇二年改用蒲制,从晋到唐多草制,梁武帝时曾用丝制。

 陶宗仪《辍耕录》卷十八:?西浙之人,以草为履而无跟,名曰靸鞋。?此时已提出拖鞋也是鞋的一种。

古代人鞋子的发展过程

 据考证,早在四千年前的夏朝,中国人已开始穿草鞋。

 三千年前的《周易》中,已有?履?字的记载,并明确履就是鞋。

 南北朝时, 传说 有一女子做布鞋,内里用香垫子,鞋底用麻绳纳成莲花图案。这种鞋踏在泥土上,会留下美丽的莲花图案,时人称这种鞋为?步步生莲鞋?。

 唐代,有人发明了适宜步行的?远游鞋?。据说,大诗人李白很爱穿这种鞋,尔后,许多文人墨客争相效仿,它的出现要比现在风靡全球的 旅游 鞋早一千多年。

 在古代的齐鲁大地,还流行一种面上用牛皮包的鞋,名日?踢死牛?。

 屐,一般采用木制。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流亡国外19年,即君位后封赏随从。其中有一个名叫介子推的臣子,他不愿接受晋文公的封赏,于是隐居深山,敦请不仕。晋文公一怒之下,以焚山相胁,而介子推抱树焚死。事后,晋文公甚为哀惜,便以此树制成木屐以作纪念,于是木屐在民间广为流传。

 东晋时,著名诗人谢灵运发明了?谢公屐?,屐底有齿,上山时用前齿,下山时用后齿,是理想的 登山 鞋。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下了?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著名诗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登临高耸人云的天姥山,尽情享受?神仙世界?绮丽的乐趣。

 古人穿木屐,一是为了凉爽,行走硬朗;二是为了防湿,尤其是潮湿阴雨的南方,常把木屐作为雨鞋穿用。

 在明末清初,仕女和小孩多穿红色木屐,而男子则穿黑色木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便鞋。即使是姑娘出嫁,也要漆画彩屐作为妆奁。

 在中国古代,鞋、靴、屐,是分得很清楚的,什么场合穿靴,什么场合穿鞋或屐,都有严格的规定。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鞋的传说很多,如:

 ?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至其坐,至三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削足适履?(《准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扰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寇准背靴?以及?穿小鞋?等等,都是家喻户晓的 典故 和传说。这些富有哲理的典故和传说给人们带来许多启迪和警示。

 中国历代鞋子

 在中国,鞋的形象最早见于氏族社会时期的彩陶。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用草、麻、葛 编织 成履。

 中国鞋的种类,以材料来分,有草葛、布帛、皮革三种。布帛鞋是指以大麻丝、绫、绸、锦等织物布鞋成的鞋。

 中国现存最早的鞋,是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一双用皮缝制的鞋。

 殷商时期,鞋的式样、做工和装饰已十分考究,用材、施色、图案也根据服饰制度有了严格的制度。

 自商周起,鞋的穿着均有制度。

 汉代,祭服穿舄,朝服穿靴,燕服穿屦,出门则穿屐。

 汉代布帛鞋的鞋头,多呈分叉状,底用麻线编织,称之为双尖翘头方履。

 汉代的鞋靴在造型上,已有很多变化,如丝织的靴有色彩和图案上的变化,造型也很简练,较符合足部的形状。鞋靴使用的材料也很广泛,有牛皮、丝织物、麻编物等。

 魏晋时期,鞋的前端一般织有双兽纹饰,配色和谐,鞋式优美。

 北齐时,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流行穿屐。屐,是有木齿的鞋,由扁、系、齿三部分组成。

 南朝时期,盛行木屐,上至天子,下至文人、士人都可穿着。与此同时,草鞋是一般百姓所着之鞋,由南方多产的蒲草类 植物 编结而成。

 南北朝时期,靴在北方广泛流行,且波及到江南。

 靴,原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所穿,又称"马靴"和"高筒靴"。

 靴的样式有旱靴、花靴、皮靴、毡靴、单靴、棉靴、云头靴、鹅顶靴等等。

 唐代,官民都可穿靴,只是式样略异,女子流行软底透空锦靿靴。

 唐代男子的靴,先为六合靴,后改为长靿靴为短靿靴,并加以毡。

 唐代妇女鞋子的形状,前为凤头式。其他还有高头、平头、翘圆头等式样,有的绣出虎头纹样或鞋身饰有锦文。

 宋元时期,基本沿用唐代的鞋式,但款式品种增多。

 宋代在朝会时穿靴,后改成履。用黑革做成靴筒,内衬以毡,各官职穿着不同的颜色依服色而定。

 宋代普通人士所穿的鞋,有草鞋、布鞋等,按所用的材料取名。

 宋代南方人多着木屐。如宋诗人?山静闻响屐?,形容着木屐在山中行走的情形。

 宋代男性多小头皮鞋,女鞋常用红色为鞋面,鞋头为尖形上翘,有的做成凤头,上面 刺绣 各式花鸟图纹。劳动妇女亦有穿平头、圆头鞋或蒲草编的鞋。宋代开始出现女靴。

 明代,男鞋多以厚实为主,质料样式多样,一般北方多穿菱纹绮履,江南多着棕麻鞋。

古代人的鞋子 文化

 鞋子分左右脚,这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如果时光能回到100年前,鞋子分左右脚,还是颇为另类的现象。分左右的鞋子,古代称之为?运脚鞋?,古人是不穿的,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古人穿鞋始终不分左右。

 左右不分的鞋子是不是很难穿?非也!古代制鞋的材料大多非常柔软,如草鞋、麻鞋,即使用 动物 皮也处理得很柔软。而且,古人穿的鞋子做得相对宽松,尺码比较大,不会有穿不上或是磨脚的现象。有意思的是,古代鞋子不讲尺码,只说鞋号,称?脚第几?。

 不分左右的鞋子又叫?正脚鞋?,也叫?直脚鞋?。古人的鞋子为何不分左右?可能与古代人忌讳穿颜色、款式不一的?鸳鸯鞋?有关。在古人眼里,两只鞋必须一模一样,两只不一样的?鸳鸯鞋?则被视为不洁,只有贱民才穿,这与现代前卫一族有意穿之,以显 时尚 ,完全不同。

 与官匪都有勾结之人在民间俗称为?黑白两道?,其来历便与?鸳鸯鞋?有关。古人虽讨厌鸳鸯鞋,但不讨厌鸳鸯。除了绣鸳鸯,还有的在鞋头上绣凤头、雀头、伏鸠等图案,相应称为?凤头履?、?雀头履?、?伏鸠头?等。这些鞋的***同特征是鞋尖翘起,古人称之为?鞋翘?。

 鞋翘设计虽然不是中国独有,却是中国古鞋的代表性特征。鞋翘设计早在上古时已出现,到汉代出现了革命性的履头絇分歧设计,即所谓?歧头履?。此后,即便是草麻质地的鞋子也会设计出高头鞋翘。隋唐时期,女鞋的款式变化主要在鞋头上,或圆或方或尖,或分为数瓣,或增至数层,但均是高头鞋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