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已经有了名字,为何还要取字和号呢,这样岂不是很麻烦?
现在的人们一般都只有一个名字,但是在古代,人们不光有名,还有字,甚至还有号。比如诸葛亮,他还有个字是叫孔明,然后又号称卧龙。再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他的名叫白居易,字叫乐天,他也有个号是香山居士。古人的名字确切地说,应该是分为名、字、号这三种。名就是对自己的正式称呼,字就是对这个称呼的延续,号则表示自己的志向。
那么为什么古代人要这么麻烦,不光有名,还要有个呢?原来这都要从古代的一本书说起。封建时代人们尊崇的都是儒家学说,有一本儒家典籍叫做《礼记》,里面记录了在秦朝以前人们所遵循的礼制,对后世的礼制有很大的影响。为什么咱们现在自称是礼仪之邦?就是因为一直以来人们十分的重视礼法。
《礼记》中有各种各样的关于礼仪方面的记载,其中就记载了关于名和字的礼仪。正所谓“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古代的男孩女孩们在成年的时候,父母长辈是要给他们举办成年礼的。在成年礼举办完成后,就会给孩子们授字。有了字,也就代表孩子们正式长大成人了。
古人一般称呼别人的时候,是不可以直呼其名的,通常都是称字。如果是年轻人还没有字,他们则会说:年幼,无表。所以取字的目的,就是让别人尊重他,避免直呼其名。古人的号则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号,也就是自称的,另一种就是别人送的号。比如说晋朝的陶渊明,他家门前栽了五棵柳树,他就自称是五柳先生。又比如三国时蜀国的谋士庞统,他的号叫凤雏,他这个凤雏和诸葛亮的卧龙一样,都是庞德公送的。
其实更多的古代平民百姓甚至是没有名字,特别是古代的女孩子,这也是封建社会不平等的地方。古代的平民百姓因为受教育程度不高,也不认识什么字,所以很多时候都不给孩子起名字。比如父亲姓李,第一个孩子叫李大,第二个儿子可能就是李二,要么就是花钱送礼找认字的先生给取个名。女孩子直接就是李氏,孙氏这样,更不会有名字。
古人还非常的迷信,比如生活在底层的百姓,因为贫穷没有钱给孩子看病。如果孩子体弱多病,就会故意给孩子起一个贱名,比如狗剩,狗娃之类的。在他们的想法中,这样会使得孩子命硬,不容易夭折。其实这也是古代父母们的无奈和悲哀,试问身为父母,谁不想给孩子娶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可是他们没有别的办法,所以只好给孩子起一个难听的名字,这样上天嫌孩子名字难听,就不会带走孩子的生命了,这也反映了古代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