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双桥游玩的最佳时间
双桥,俗称重点桥,由石拱桥——石德桥和阿良石桥——永安桥组成。清澈的引子浜和南北河在镇东北交汇,河上的石桥错落有致,十分独特。由于桥面横平竖直,桥洞边呈圆形,看起来像古代人们使用的钥匙,所以当地人称之为“钥匙桥”。这两座石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实德桥由立人徐松泉、徐竹溪出资,永安桥由立人徐吴征出资。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两桥均有重修,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又有黎族人捐资重修。1957又修了永安桥。实德桥长16米,宽3米,跨5.9米。永安大桥长13.3米,宽2.4米,跨3.5米。双桥中部,石拱桥横跨南北城河,桥东端有石阶近桥,延伸至大街小巷;石梁桥在引子浜口是平的,桥洞只能让船通过,桥栏是麻石做的。
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魅力,碧水绿树,一条小船从桥洞中穿过。桥边,常年都有美术学院的师生,聚精会神地写生,摄影师则拿起相机,选择最佳拍摄角度。从城河一侧望去,钥匙形的双桥连同不远处的清代石拱桥太平桥,一个镜头可以拍下城河上的三座古桥。
有一个关于双桥的感人故事。1984年春,曾在上海油画雕塑工作室工作并赴美留学的青年画家陈逸飞到周庄写生。那时候昆山到周庄的路还没修,只能走水路。他借了一条船,取道陈墓去周庄。由于时间太短,陈逸飞无法采取在画板上一张一张地写生的方法,只能用摄影作为最方便易行的方法来记录周庄。他带着相机和一个装满柯达胶卷的旅行包,徘徊了一个星期。旅行包里的胶卷都拍完了,他才依依不舍的走了。对故乡的回忆是他这次水乡之行的收获之一。
陈逸飞以周庄水乡风光为题材作了几幅油画,都很写实,没有变形,充分体现了江南水乡的魅力。一幅描绘双桥的画,名为《故乡的回忆》,每一笔都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故乡的回忆》连同他的其他37幅作品,于10月的秋天在纽约美国西部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所有的哈默画廊展出,引起轰动。尤其是那些用油画和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创作的作品,描绘了姑苏的小桥流水和江南的田园风光,把美国观众带到了一个神话般的境地。美国权威杂志《艺术新闻》发表题为《大胆挑战西方潮流》的评论,专门介绍陈逸飞的艺术成就。1984 165438+10月,阿曼德·哈默访华时,买下油画《故乡的回忆》作为礼物送给邓小平同志,广为传颂。陈逸飞的画,让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但比钥匙好,因为它打开了国际交往中友谊的大门。周庄是陈逸飞梦想开始的地方。后来,他不止一次来到周庄,参加在周庄举办的旅游节,与周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联合国每年都会从世界各地选出六位杰出的画家,请他们自己设计并绘制精美的图案,作为联合国邮局每年发行的六套邮票的首日封。1985,陈逸飞也获此殊荣,他选择了以水乡古镇周庄为题材的作品。这种首日封自5月1985日起在联合国总部和日内瓦、维也纳的联合国机构发售,深受集邮者和各界人士的喜爱。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周庄镇出名了。
1996结尾,昆山集邮公司还发行了一套首日封祝贺陈逸飞艺术展开幕,均选用陈逸飞关于古镇周庄的作品。陈逸飞艺术展2月21在上海博物馆开幕,6月1997+10月31在中央美术馆开幕,随后赴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览,历时一年。各地发行首日封,主题是周庄风光。第一个首日封的设计是油画《故乡的回忆》。日本印章的第二个图案是古镇水巷。几艘小船静静地停泊在晨雾笼罩的江面上。青瓦白墙的房子依水而建,远处可见一座拱桥。九百年的水乡,用意境深远来形容。
双桥是两座常见的石桥。艺术家让它焕发出人的光彩,它以动人的光彩吸引更多的艺术家。1996 10俄罗斯圣彼得堡,油画家普吉村列昂尼德和另外四位油画家起身前往周庄。这位被誉为“画坛帕维尔·柯察金”的老人,正对着形似钥匙的双桥,用他失去的手肘握着画笔,一笔一画出江南水乡的风韵。他激动地说:“我看到的一切都像做梦一样!”如果要我形容,那这就是中国的小威尼斯!“香港摄影师陈复礼冒着绵绵春雨来到周庄参加国际旅游摄影节。一大早,天一亮,这位80多岁的老人就匆匆赶往双桥,不停地选择地点,从不同的角度拍下许多珍贵的镜头。他忙得连早饭都没吃。两天后,一大早,只睡了四五个小时的老摄影师早早来到双桥,举起相机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周庄真美,很好。我非常喜欢它。以后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