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到东晋初为何人们的名字多为单名?

看《三国志》、《三国演义》、《史记》等书籍,发现个有趣的现象,东汉末年至东晋初年的人物,名字多为单名!这不禁令人好奇! 查阅有关资料,如是说:汉朝以前以单名的名字为重,很少有双字名。据说是起双字名不吉利。史书记载,王莽篡位时候,有些大臣犯了罪,不仅要接受刑罚,还被王莽起个双字名,可见双字名在汉朝时,还有贬低人的意思。

三国时期无论是史书还是人们的普遍认识都是起于东汉末年的,那个时候起名的方式还延续着汉朝一贯的方法,所以都是起单字名。

大概废除这种起单名方式的时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也就是史称的“五胡乱华”时期。这个时候,中原地区不是以汉族为主,起名也就不循古制了。而且偏安于江南的东晋也与当地士族文化融合,起名也就不完全起单名的了。比如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就是双字名,往后的刘宋皇帝除了刘裕外都是双字名。萧齐开国皇帝名字叫萧道成,也是双字名。 原来这还跟我的“祖先”王莽有关…… 据详细资料显示:《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靠死爷爷和爹爹,这个王宗是可以当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得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让人画出了画像,还刻了铜印三枚,与其舅舅合谋,准备抢班夺权。可水平有限,事情暴露了。虽然是亲孙子,但这事也不能轻饶,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杀了。虽然人死了,但“政治权力”也要剥夺,王莽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门道的。“制作”就是法令,王宗本来名是两个字,叫“王会宗”,是依法令后改成的“王宗”,现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还叫原来的“王会宗”。从王莽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王莽之前的人名用字数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孙子的名都是两个字。二、王莽上台后,曾经下过“去二名”的“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三、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

《汉书·王莽传》又有:“匈奴单于,顺制作,去二名”之语,意思是说,匈奴单于依顺王朝的法令,去掉二字名中的一个字。可见,当时不但有禁止使用双字名的法令,而且还影响到了匈奴。

由于王莽的法令,从那时起,人们渐渐养成了使用单字名的习惯,后来虽然王莽说话不算了,却一直也没有改过来,竟然成为风气,认为用两个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如果是现在,人人全是单字名,那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单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但是当时人口并不是很多,人的活动范围、交际半径也有限,单字名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单字现象得以沿续,一直到三国时代。 于是,吾叹曰:昔祖---巨君(王莽),只计此等琐事,故终大事不成,受人刀俎!倘能,心侍法者、曲制、官道,则必得终极一时之王朝也,如此,吾亦为皇族后裔、一代君侯矣!惜哉!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