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真的是汉人吗?

高宗

高宗乾隆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1]”。凌柱隶满洲镶黄旗[2],“额亦都弟额亦腾之孙[3]”。额亦都世居长白山[4],“太祖(努尔哈赤)过其地,视为真主,请事太祖[5]”。“是岁,太祖年二十二,额亦都年十九。太祖为族人所惎,数见侵侮,矢及于户,额亦都护左右,卒弭其难[6]”。 额亦都骁勇善战,“能以少击众,所向克捷[7]”,举凡努尔哈赤有所征讨,“额亦都皆在行间,未尝挫刃”。生平战功赫赫,为后金开国名将之首。天命六年六月卒,努尔哈赤震悼,“哭临者三[8]”。 单据正史记载,则乾隆血统中汉血成分仅占十六分之一,余皆满洲血,基本可谓纯粹满洲人。无奈谣言惑众,二百年来民间传说称其为浙江海宁陈家之后——此为无稽之谈,无丝毫可信性。宗人府自有严密制度,辨别宗室身份;况且乾隆出生时,雍正已有一子(弘时),后封裕妃的耿氏(弘昼母)其时亦怀孕数月,安知所生非男?再退一步,纵是雍正有“未卜先知”的特异功能,既有一子,何苦“偷梁换柱”? 乾隆绝非海宁陈家之后,此已无辩论必要。但生母、出生地两大疑团亦非空穴来风。最不可思议的是,谣言始作俑者,竟然是嘉庆(乾隆十五子,清入关后第五任皇帝)。 考证前先驳高阳“高论”,高氏晚年作《清朝的皇帝》一书,洋洋洒洒六十万言,视觉效果颇为壮观;无奈其中十有六七胡说八道,更有混绕是非嫌疑。高氏作为小说家,成绩有目***睹,但硬要冒充历史学者,实在不自量力。 高先生认为孝圣并非乾隆生母,理由有三,后两条荒谬绝伦,不提也罢;惟第一条言之确凿,乍看很能“蒙人”: “第一,依《清会典》规定,亲王可请侧福晋四人,但以有子女者为限。世宗(雍正)在潜邸时,侧福晋仅二人,即后封贵妃的年羹尧之妹,及后封齐妃的李氏,皆曾生子。孝圣宪皇后出身满洲八大贵族之一的钮祜禄氏,如确于康熙五十年诞高宗,不应不封;且号为‘格格’,仍是‘小姐’身份”。 先说福晋“定制”,查会典,并未发觉亲王请福晋的硬性规定,更勿论“有子女者为限”。高氏引文不注出处,难免令后人“想入非非”。比如我,甚至怀疑高先生是否真有查阅会典。

“格格”来历出自史稿,原文明白无误,但被高先生春秋大笔一挥,意思完全变样。此类手法堪称无耻之最,当为作史者深签。 史稿原文称:“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十三日),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9]”。

孝圣卒于乾隆四十二(1777)年,终年八十六岁。照此推算,初事雍正时当为康熙四十二、三年左右,其时年仅十三,交媾时机未熟,号格格当然无可厚非。六年后以壮龄生子,雍正即位以皇子获封,此乃天经地义之事。为何到高氏笔下意思全然颠倒? 书归正传,乾隆身世谣言流延迄今,嘉庆难逃其咎。史稿曹振镛传记: “(嘉庆)二十五年,仁宗崩,枢臣撰遗诏,称高宗诞生於避暑山庄,编修刘凤诰知其误,告振镛,振镛召对陈之,宣宗怒,谴罢枢臣[10]”。 代拟遗诏末段云:“虞舜陟方,古天子终于狩所,盖有之矣。况避暑山庄为皇考降生之地,神御在焉,予复何憾[11]”。 据嘉庆御制诗《味余书屋全集》第十四卷《万万寿节率王公大臣行庆贺礼恭纪诗》自注:“高宗纯皇帝(乾隆)以辛卯岁诞生于山庄都福之庭”;又第六卷《万万寿节王公大臣行庆贺礼恭纪诗》注亦相同。乾隆虽自言生于雍和宫(雍亲王府),但嘉庆自注说得明明白白,此等郑重大事,词臣岂能误会诗意? 曹振镛对此解释为“《实录》未经恭阅,不能深悉”。道光帝则认为“(嘉庆诗)语意系泛言山庄为都福之庭,并无诞降山庄之句”;将此事件定义为“当日拟注臣工,误会诗意”。又请出“皇祖(乾隆)实录跪读,始知皇祖于康熙辛卯(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时诞生于雍和宫邸;复遍阅皇祖《御制诗集》,凡言降生于雍和宫者,三见集中[12]”。 查《御制诗集》, 四十三年新春,《新正诣雍和宫礼佛即景志感》诗中记:“到斯每忆我生初”;四十四年新春,又在《新正雍和宫瞻礼》诗中称:“斋阁东厢胥熟路,忆亲唯念我初生”。此处乾隆不仅认定自己生于雍和宫,还指出具体地点,殊具权威;四十七年正月初七,更于《人日雍和宫瞻礼》诗中注:“余实康熙辛卯生于是宫也”。 综上可知,乾隆始终坚称自己生于雍和宫。但在其还未驾崩之时,就有人对此提出不同“意见”。首先“发明”避暑山庄一说的,是军机章京管世铭。 管世铭,江苏武进人,乾隆四十三年进士,后入值军机处。常随乾隆同往避暑山庄“木兰秋狝”,熟悉宫廷秘事,著有《韫山堂诗集》,其中两首最为脍炙人口。 其一:

献琛海外有遐帮,生梗朝仪野鹿腔;

一到殿廷齐膝地,天威能使万心降。 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派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商议通商,清政府于承德避暑山庄热情接待来使[13]。八月十三日为乾隆八十三岁生日,在“澹泊敬诚”殿接见马戛尔尼,早先,马戛尔尼坚持行单腿跪礼,及至面见“圣上”,被“天威”所撼,身不由己双膝跪地。世铭此诗虽有拍马屁嫌疑,然大抵符合史实。 第二首即为乾隆身世谣言关键,收录于《扈跸秋狝纪事》丛诗,第四首云:

庆善祥开华渚虹,降生犹忆旧时宫。

年年讳日行香去,狮子园边感圣衷。 诗后原注:“狮子园为皇上降生之地,常于宪庙(雍正)忌辰临驻[14]”。明确指出狮子园为乾隆诞生地。 世铭之所以由此认识,和乾隆“误导”不无关系。《御制诗集》中,有关狮子园题咏不下数十首。世铭是否因此“误会圣意”,不得而知。但乾隆诗中自始至终没有只言片语影射生于此园。在八十四岁高龄所作《游狮子园》一诗注中,乾隆对自己缘何多年来对狮子园“情有独衷言”作以详细解释: “予年六岁始随皇考来热河居住此园读书”; “康熙六十年,予年十一,随皇考至山庄内观莲所廊下,皇考命予背诵所读经书,不遗一字,时皇考近侍,皆在旁环听,咸惊颖异,皇考始有心奏皇祖,令予随侍学习”; “予十二岁,蒙皇祖于圆明园之牡丹台召见,即命养育宫中。是年随侍来热河居山庄内之万壑松风,皇考请皇祖幸本园进膳,予时亦随驾来此”; “是日皇祖指予谓皇妣孝敬宪皇后日:带其生母来见。皇祖连谓之有福之人。即今仰窥皇祖恩意,似已知予异日可以付托,因欲观圣母福相也”。 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狮子园并非乾隆生地,而是从六岁起随父居住、读书之地。因此,即位以后每到避暑山庄,都要陪同母后畅游狮子园。 乾隆出生地谜团至此可以结案,此问题之所以重要,乃因为直接影响生母身份。关于乾隆生母,除正史记载钮祜禄氏孝圣皇后之外,尚有海宁陈家、热河宫女[15](李佳氏)、江南“傻大姐[16]”三种传说。鉴于纯属空穴来风,无丝毫史料依据,此处不再赘言。 值得注意的是萧奭《永宪录》中雍正元年记载: “册封纳喇氏为皇后,又封侧福晋年氏为贵妃,侧福晋李氏为齐妃,侧福晋钱氏为熹妃[17]”。 据说近来有学者查阅清宫雍正档案,找到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一条,明确记载封侧福晋钱氏为熹妃[18]。如此,则《永宪录》果为“宝书”,竟然连皇宫内档都有收录。但史稿及《世宗实录》均记封熹妃者为钮祜禄氏。钱姓看似汉名,而钮祜禄氏则纯粹满姓,此事关系乾隆身世重大,孰是孰非,在宫档尚未面世之前,只能疑案从无。 至于乾隆即位后为何以“世宗遗命,尊(孝圣)为皇太后”,则牵扯另一奇案,限于篇幅,同样留待日后专文详考。

------------------------------------------------------------- [1] 史稿列传一后妃传孝圣皇后条。

[2] 史稿外戚表。

[3] 清朝通志卷三。

[4] 史稿列传十二额亦都条。

[5] 清史列传大臣画一传档正编卷四。

[6] 史稿列传十二额亦都条。

[7]清史列传大臣画一传档正编卷四。

[8] 未注明者皆引自史稿列传十二额亦都条。

[9] 列传一后妃传孝圣条。

[10]列传一百五十曹振镛条。

[11] 东华录嘉庆二十五年九月十三日上谕。

[12] 同上。

[13] 乾隆早先已提前赶往承德接受蒙古王祝贺。

[14] 《韫山堂诗集》卷四。

[15] 此说还有另一版本,王闿运《湘绮楼全集》(光绪三十三年版)记:“孝圣宪皇后,纯皇帝之母也。始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贫无奴婢,六七岁时,父母遣诣市买浆酒粟面,所至店肆辄大售,市人惊异焉。十三岁时入京师,值中外姊妹当选人宫,随往观之,门者初以为在籍中,既而引见,十人为列,始觉之。主者惧,谴令人末班。孝圣容体端欣,中选,分皇子邸,得在雍府。即世宗宪皇帝王宫也。会夏,(雍正)被时疾,御者多不乐往。孝圣奉妃命旦夕服事维谨,连。五六旬,疾大愈,遂得留侍,生高宗焉。”其中云孝圣“居承德家贫”,未见他书记载,或为莫须有之事;然“所至店肆辄大售”,则纯属谣传;至谓机缘巧合被选入宫,已然胡说八道。按清会典记:顺治间,“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官员、另户、军士、闲散壮丁秀女,每三年一次,由户部行文八旗二十四都统,直隶各省八旗驻防及外任旗员,将应阅女子年岁,部奏准日期,行文到旗,各具清册,委参领、佐铱骁骑校、领催、族长及本人父母,或亲伯叔父母兄弟、兄弟之妻,送至神武门,依次序列,候户部交内监引阅。”制度如此严密,岂能令接女混入?王氏不谙清宫规知,徒留笑柄助人谈资。

[16] 手头资料有限,无法确凿查证发明此说者。姑且转引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中记载:“民国年间做过国务总理的熊希龄,他听着老宫役,在宫廷服过役的这么一个人,他听老宫役跟他讲了一个事情,他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胡适,胡适把这个故事又记到书里面,这故事说什么呢?就是说江南有一个人,这家有个女孩子,到了承德,这女孩子名字叫‘傻大姐’,后来这个女孩子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乾隆。胡适把它收进了《胡适之日记》里,这样就传开了。”

[17] 《永宪录》卷一。

[18] 参见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此说未引来源,不知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