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铁人传承人评选结果是什么人

大庆新铁人——李新民

中国石油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哈法亚项目经理,曾任铁人王进喜生前带过的1205钻井队第十八任队长

他扎根一线,艰苦奋斗、屡创佳绩。身在1205队一干就是21年,从一名普通的钻工成长为铁人队队长。他带领1205队成功打出了历史上第一口定向井,创出一个平台打13口定向井、平均井距只有6米的丛式定向井的纪录,在全国钻井队中钻井进尺率先突破200万米,相当于钻穿226座珠穆朗玛峰,连续15年实现年人均向国家交一口井。

他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矢志一流。他在油田率先实行中、英文双语报表,率先创办青工岗位技校,先后培养队长、书记、平台经理等21人。他率先实施绿色钻井,带领1205队实现24年安全生产零事故。他带领1205队实现由单一打直井向打特殊工艺井转变,组织四次钻机转型,顺利通过HSE、IADC和ISO9002国际认证,拿到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他心系祖国,牢记使命、勇闯市场。他带领DQ1205队走出国门,实现了铁人老队长“把井打到国外去”的夙愿。仅用26天就完成苏丹3/7区首口水平井,被上级称为“功勋井”。在苏丹5年,两次获得苏丹最高荣誉——PDOC钻井杯。2010年,他不畏战火考验,转战伊拉克,带领队伍仅用47天3小时就打完3167米的定向井,创出哈法亚钻井新纪录,打开市场新局面,使大庆钻探井队由1支扩大到3支,还有2支井队即将奔赴哈法亚,每年可为国家创造较好经济效益。

班组长的榜样——王海

中国石油命名的“王海班”带头人,现任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分子筛车间副主任

“把班上的活当家里的活干。”

王海深知这样一个道理:企业是员工赖以生存的条件,要想小家过得富足殷实,企业这个大家必须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一线工人的工作,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因此,王海和班组其他成员把创造价值、追求效益最大化当作头等大事,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经过长时间摸索、实践,王海和同事总结出了分子筛工艺控制产品产量、质量、收率三个99%的优化参数。这三项指标不仅长年在全车间名列前茅,而且也成为全国同类装置的排头兵。结合生产实践,他们还总结出一套“四勤优化操作法”,即:勤观察生产工艺变化,勤思考各种工艺条件,勤调整工艺参数,勤总结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按此法一个班下来就可为企业多创2000元的效益,一年就是72万元。

王海和同事在实践中形成了“五型”班组管理模式,在中国石油广泛推广。此外,“王海班”还成了培养造就员工的摇篮。1994年起,55人从“王海班”调出,其中3人当上车间主任、8人当上班长、40多人成了技术骨干。不仅如此,“王海班”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蔚然成风。为解决女工夜间上下班走夜路的困难,班里专门安排男同志负责接送。员工们都说,工作在这样的集体中,即使苦点、累点、要求严点,也觉得有意义。

高级采油技师——代旭升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高级采油技师、胜利油田首席技能大师

从初中毕业生,到油田工人;从住干打垒,喝地沟水,到发明创新能手,到油田首席技能大师。代旭升诠释的是石油人的中国梦。

代旭升的第一个发明是气压式加油包,这一成果减轻了劳动强度,确保了操作安全,获得了油田技术革新成果奖,并在全油田推广应用。

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是他的另一个发明。这项成果因为解决了油田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我国工人获得的最高科学技术奖项。目前,该发明仅在胜利油田每年就可创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代旭升的发明之路越走越宽,他先后开发了电加热器、组合式皮带轮等90多项产品,获得2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超过2亿多元。

今天,代旭升正发挥着更多能量。2007年他创建了技术创新工作室,现在在册会员2000多人,有400多项革新成果问世,年创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同时,他还创办了“胜利油田采油技能大师网”,进行网上助学助教,点击数已达42万多人次。目前,他带徒101名,

6人在全国技能竞赛中获奖,86人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成了油田各个行业的技术骨干。

平民百姓“裸捐第一人”——王文清

中国石化江苏扬州石油分公司正谊加油站站长

很少有人知道,身为加油站站长的王文清还是电影《血源》的人物原型。自1992年第一次献血至今,王文清总***献血9.2万毫升,相当于17个成年人血量的总和。2006年,他开始捐献血小板,目前已累计捐献机采成分血30多次。

1995年,王文清牵头组建了扬州江都红十字爱心奉献救助站,17年来累计发展成员100多人,组织动员4000余人次参加义务献血活动。为了宣传红十字基础知识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王文清将自己的电话印在宣传册上,发放到群众手中,让自己的电话成为24小时救助热线。1996年到2005年,他连续10年与扬州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合作开展义务献血、捐赠骨髓等咨询和宣传活动。2003年,非典疫情时,扬州地区出现血荒,爱心志愿服务站组织100多名志愿者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

最近几年,王文清陆陆续续地把“自己”全部捐了出去,与扬州红十字会签下协议,决定身后捐出骨髓、眼角膜、器官、遗体,成为平民百姓中的“裸捐第一人”。

无私给予的人,社会回报他以崇高的荣誉。2010年,他被评为“扬州好人”,当选中央文明办“助人为乐中国好人”;2011年被新华社评为“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十大网络人物,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人民网“第六届人民社会责任贡献奖”。

海洋石油探秘者——徐长贵

中国海洋石油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辽东湾勘探项目经理

从业15年,徐长贵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众多被判死刑的油田重获新生。

上世纪90年代,渤海深层勘探一直不理想,深部储层研究一直制约着渤海油田的发展。经过八年探索,徐长贵提出预测深部储层的“山—沟—坡—面”控砂理论,并在随后的勘探实践中逐步应用和完善,最终形成了源-汇时空耦合富砂理论。目前,这一理论在渤海得到广泛应用,使得渤海古近系储层预测的准确率提高近40个百分点。

渤中探区面积占渤海的1/3,但这一探区已整整10年没有大发现,来过的国际大公司也是空手而归。徐长贵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对石南地区进行了精细解剖,在石南陡坡带钻探打井。石南陡坡带不仅找到了油田,而且找到了优质高产油田,他圈定的秦皇岛35-2、渤中2-1等四个构造有三个获得商业性油田发现,形成了渤中探区新的储量增长点,引领了渤海中深层勘探。2010年,这一成果获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旅大6-2构造位于渤海辽东湾东部,该构造接连两口评价井相继失利。很多专家对在这个构造继续勘探表示怀疑,但是徐长贵坚信这里一定能找到大油田。徐长贵逐步梳理出高陡带油气“阶梯式”富集模式。2012年,该构造重新上钻,起死回生,获得巨大成功,并展现出了亿吨级油田勘探前景。

管道铁人——张吉海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工程部副经理、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工程项目部经理

“不拿第一就是败。”正是凭着这样一股要强精神,张吉海从一名普通电焊工成长为管道焊接专家,从一名优秀工人成长为一名优秀企业基层管理者。

近30年管道建设生涯中,他先后担任涩宁兰、西气东输、陕京二线、淮武、兰郑长、西气东输二线东段等大型管道和秦皇岛、大连等国家石油储备库建设的项目经理,带出了一支支“铁队伍”。

员工都说他是管道铁人,干起工作来不知道累。他多次一人肩挑多个项目,最多同时担任五个项目经理。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干工程管理项目就要追求效益最大化,一个项目经理最理想的状态是同时管理三个项目,即结算一个项目,正建一个项目,准备一个项目……”

兰郑长成品油管道1干15支,跨越五省67个县市,总长3016.9公里。在40多个单位参建的项目中,他通过科学严谨的施工部署和组织,克服重重困难,分三个阶段完成兰郑段、郑武段、武长段。他夏季重点组织旱地和山区段施工,冬季重点组织水田和水网段施工,设计、采办、征地与施工部署同步。自2007年8月18日开工,他带领队伍克服了冰雪灾害、“5·12”地震等诸多困难,顺利实现了兰郑段2009年3月30日按期投产,郑武段8月9日投产等工期目标。

中国石油十大金花加油站经理——尚丽群

中国石油青海西宁销售分公司副经理兼尚丽群加油站经理

“服务越贴心,关系越牢靠”“客户需要的,竞争对手没有的,就是我们要做好的”……今天,尚丽群的“古道经验”已在多个加油站开花结果,而她仍坚守在第一线,把中国石油“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承诺传遍青藏高原。

一颗感恩心换得客进门。2004年的古道站经营惨淡,门可罗雀。尚丽群带领员工们,向客户郑重承诺古道站油品质优量足,缺一补十。她带着员工为过往司机缝衣洗衣,烧水煮面,以真心换真情,顾客纷纷变成回头客。四年时间,她把年销量不足400吨的古道加油站打造成了“万吨级加油站”。2010年她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同年,集团公司以尚丽群的名字将古道加油站命名为尚丽群加油站。

一腔热情拴住客户心。老客户辛远患有高血压,经常出现高原反应。尚丽群买来野生红景天,切成薄片,熬成汤药让他服用。来往的很多长途货车司机都说到了尚丽群加油站就到了家,就看到了亲人。

情暖员工,“家和”万事兴。员工休假回农村的家时,尚丽群总会给他们的父母带些水果和日用品。员工们家里有矛盾时,她时刻惦记在心,帮着员工做思想工作。在她看来,员工都是她的孩子,有和谐的家才有红火的事业。  

问不倒的女能手——张恒珍

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公司化工分部首席技师

生于一线,长于一线,成名于一线。张恒珍被称为问不倒的女能手。

问不倒,是因为她善于动手。2006年建成的100万吨/年乙烯装置是国产化大乙烯,其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国产化程度高,对生产操作人员是一个新挑战。张恒珍边工作边学习,很快掌握了整个装置的技术和操作要领,成为甲烷氢压缩机开车的“首席指挥官”。

问不倒,是因为她善于总结提高。她编写了近8万字的脂肪烃乙烯装置操作工分离系统工艺培训教材,有效优化了工艺操作参数,完善了茂名乙烯《裂解装置分离系统操作指南》,并担任中国石化高级技师培训班脂肪烃分离工艺讲座教师。2004年她率队夺得全国石油石化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集体第二名,个人第四名。

问不倒,是因为她技术精湛。围绕装置安全经济运行的目标,她在装置安全运行基础上,使装置投料量从每小时146吨提高到152吨,每月增加效益超过700万元。在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比学赶帮超”工作中,她参与实施60多项节能降耗、优化改造措施,为茂名乙烯裂解装置长周期运行79个月的世界先进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我是茂名石化培养出来的,我的根在这。公司发展需要每个成员付出努力,我甘愿做企业科学发展大道上的一块铺路石。”成名后的张恒珍不改工人本色,默默为企业奉献着。

海洋石油测井领域的发明家——冯永仁

中国海洋石油中海油服油田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首席机械工程师

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么测井就是找到石油的“千里眼”。而冯永仁正是让这些“千里眼”发挥威力的功臣之一。

上世纪80到90年代,是中国测井装备技术拓荒的年代,国际测井服务市场中几乎听不到中国的声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冯永仁完成了ELIS成像测井系统以及八臂地层倾角测井仪的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LIS成像测井系统是国内测井技术领域唯一获得国家科技奖的项目。

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加快中国海上石油勘探步伐,2001年,中海油服立项研究EFDT油气层钻井中途测试仪。经历失败和质疑后,他们陆续攻克了双探头推靠座封、混合流体控制和泵抽技术、微型电液集成等连外国专家都难以置信的一系列尖端技术。

EFDT的成功研制,使中海油服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此项技术的公司,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此项技术的国家。EFDT先后在渤海、南海及缅甸等地的49口探井成功进行作业,创造了国产仪器首次海上高压物性(PVT)取样和连续36口探井作业损失时间为零等多项纪录。

26年来,冯永仁科研工作硕果累累。截至2012年8月,他取得国家专利授权97项,专利内容涉及测井仪器的原理方法、仪器结构等核心技术。

市场经济博弈中的铁汉——陈团柱

延长石油陕西兴化集团公司总经理、陕西兴化股份公司董事长

从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把一个小化肥厂打造为产品辐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企业,陈团柱展示出新时期石油石化人的新风采。

精彩源于付出。陈团柱任兴化大化工试车中试车小组组长时,一切工作都立足于“早”,“早编写规程”“早培训员工”“早进入现场”,仅用半年时间就实现系统全面成功投用。成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后,陈团柱大胆决策,带领员工在市场困境中突破。公司主导产品硝酸铵市场销售量连续三年逆势上扬,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和突出。2012年兴化集团连续第九次入选中国化工500强,兴化股份入选最具发展潜力百强企业榜单。

来自基层,陈团柱懂得回馈基层。他和班子成员深入基层,了解和解决员工关心的实际问题。公司先后采取了改善员工居住环境、实行新的岗位技能工资制、正式启动企业年金制度、为农民工做健康体检等诸多措施,让员工更多地享受企业发展成果。

陈团柱高度重视企业安全清洁发展。公司通过强化三级安全环保目标责任制,合成氨等主要产品吨综合能耗同比大幅下降,大大优于历史最高水平。通过加大环保投入使水的复用率达到98%,企业的节能及环保形成网络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