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楼梦里的丫头为什么这么嚣张?
封建社会里丫头的地位不是比较低下的嘛?在红楼梦里按照那个标准来看丫头们是不是有些嚣张了呢?
芳官藕官那些以前的戏子,那时社会地位应该不高,作为丫鬟留在贾府也不会是等级特别高的,然而为何宝玉以及大丫头袭人等也处处忍让呢?
贾链作为“爷”也对鸳鸯等十分恭敬,叫姐姐之类的,明清那时等级制度不是很森严吗?
丫鬟们嚣张,是因为主子默许。那么主子为什么会默许呢?这要分两方面来讲。
一、主子的宽仁
你知道贾府这种侯门公府不比那些小门小户,女眷们是有一些不成文的行为规范的,也就是知乎所说的“政治正确'。具体体现在:
1、夫人太太们多信佛,宽柔待下,怜老惜贫
2、小姐们不拿款儿,平易近人
3、对物质不会表现出特别大的执念,不会得了好东西就珍藏密敛的
4、年高服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
这几乎是一种”范儿“。
要知道外界对这种人家的印象一般都是”侯门公府必以权势压人“,她们偏偏不表现得高高在上,这种反差就会换来外人至高的评价。她们内心是否真的宽容慈悲,那就另当别论了。(评论说这是豪门的自我修养,的确是这样。这里探讨的可能更多是这种修养的心理潜台词。)
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丫鬟们的地位就普遍提高。那些最靠近金字塔顶端的丫鬟(鸳鸯、平儿、袭人等)就不用说了,相当于企业里的各总裁秘书,不管她们行政级别多高,她们是最能跟主子说得上话的人,自然没有人敢小看她们。而其他的二三等丫鬟乃至小丫头,得益于大环境,也过得比外面的丫头滋润得多,就像温室的花朵一般,被赶出贾府简直就要了她们的命。
二、丫鬟的能力
即使贾府大环境再宽容,丫鬟们如果太不成器也无法获得这么高的地位。贾府的丫鬟们都是大浪淘沙出来的,个个都不是白给的,均有一定过人之处。
比如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如晴雯就会高难度的界线。记得袭人请湘云帮忙做鞋,湘云说:”这又奇了,你家放着这些巧人不算,还有什么针线上的,裁剪上的,怎么教我做起来?“贾府丫头们的专业技能可见一斑。
比如几乎个个都是聪明伶俐的(傻大姐是特例)。连袭人麝月都算”笨笨“的,可你可曾看到她们做过什么蠢事?可知其他人是什么情景了。小红为什么在怡红院不得志,因为宝玉身边都是一帮”伶牙利爪“的,连小红这么伶俐的人都插不下手去。平袭鸳紫就不说了,连雪雁这个小丫头,赵姨娘找她借衣服,她那番答对都令人赞叹。所以凤姐说过:“殊不知别说庶出,便是我们的丫头,比人家的小姐还强呢。”
另外,丫鬟们嚣张其实也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但从外客的角度来看,她们的嚣张是不会被看到的。外客来了,比如黛玉初次进贾府,丫鬟们个个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比如刘姥姥初次进贾府,听见凤姐那边吃饭“鸦雀不闻”;又比如贾芸进了宝玉房里,袭人亲自来倒茶,等等。这都是好仆人的基本职业素养的体现。
所以,贾母评价宝玉的话,也可以拿来形容这些丫鬟们:“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1、关于芳官问题。芳官这帮小戏子嚣张不嚣张?的确嚣张。宝玉袭人等是否忍让?未必。或者说,这并不是一种忍让,而是不在意、不愿跟她认真。
芳官、藕官这些人是戏子出身,半路转行做的丫鬟。关于戏子,第十八回有一段脂批:
按近之俗语云:“宁养千军,不养一戏。”盖甚言优伶之不可养之意也。大抵一班之中此一人技业稍出众,此一人则拿腔作势、辖众恃能种种可恶,使主人逐之不舍责之不可,虽欲不怜而实不能不怜,虽欲不爱而实不能不爱。余历梨园弟子广矣,个个皆然,亦曾与惯养梨园诸世家兄弟谈议及此,众皆知其事而皆不能言。今阅《石头记》至“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二语,便见其恃能压众、乔酸娇妒,淋漓满纸矣。复至“情悟梨香院”一回更将和盘托出,与余三十年前目睹身亲之人现形于纸上。
可见戏子拿腔作势、辖众恃能是很普遍的。小说里也说了她们不会针织、伺候主人,可见她们也不太懂得做丫头的规矩。至于贾府内主人们对这些梨香院戏子们的态度,可以看探春说的一段话。第六十回:
探春便说:“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他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便他不好了,也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不恕时也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他去责罚,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
所以即使这些戏子们态度嚣张,主子们也都不屑于责罚她们,更不要说是对待下人最好的宝玉。
2、关于叫姐姐的问题。
先贴一段原文:
林之孝家的又笑道:“这些时我听见二爷嘴里都换了字眼,赶着这几位大姑娘们竟叫起名字来。虽然在这屋里,到底是老太太、太太的人,还该嘴里尊重些才是。若一时半刻偶然叫一声使得,若只管叫起来,怕以后兄弟侄儿照样,便惹人笑话,说这家子的人眼里没有长辈。”宝玉笑道:“妈妈说的是。我原不过是一时半刻的。”袭人晴雯都笑说:“这可别委屈了他。直到如今,他可姐姐没离了口。不过顽的时候叫一声半声名字,若当着人却是和先一样。”林之孝家的笑道:“这才好呢,这才是读书知礼的。越自己谦越尊重,别说是三五代的陈人,现从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他不的。这才是受过调教的公子行事。”
这段文字很能说明问题,体现的不仅是宝玉要尊称袭人等为姐姐,而且还体现了这些贾府世代旧仆的地位,林之孝家的晚上来了,宝玉必须起身迎接,林家的说什么他们都得听着赔笑。
其实我觉得,年轻主子尊称丫鬟为姐姐,称旧仆为妈妈,才是等级森严的体现,是建立在小辈对长辈极度尊重谦卑的前提下。另外也是因为大户人家的教养如此,回到上面所说的行为规范,年轻主子不能自矜身份,但凡傲慢一点儿,下人私下里的议论就少不了,落到长辈眼里,也会觉得没教养。君不见黛玉一个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就不如宝钗得人心,丫头们背后肯定少不了说小话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可实际上黛玉待人是十分热心的,这是题外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