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的来历
《新华字典》的来历如下:
1946年,北京大学的语言学家魏建功先生和周祖谟先生一起聊天,他们认为字典对开发知识、提高文化有着极大的重要性,想要编撰一部小型的字典来供中小学生使用。
为此,魏建功先生约了金克木、吴晓铃、张建木、周祖谟四位北京大学的语言学家一同商谈字典的编纂体例。魏先生家住北京东四牌楼大街,特别热闹,楼下有不少为人搬家运货的“脚行”,以姓为记,姓王的就叫“王记脚行”,姓李的就叫“李记脚行”。
魏先生见他们是五个人,就把他们编纂的小字典,起名为“伍记小字典”,这本字典也是《新华字典》的前身。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伍记小字典》并未最终完工。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为了编写出满足群众识字和学文化需求的好用的字典,时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的叶圣陶先生两次致函北大副校长汤用彤先生,邀请北大中文系主任魏建功先生主持筹建辞书机构并领衔编写一本字典。
魏建功先生接受了邀请,因为这与他曾经的理想不谋而合,内心也一直为“伍记小字典”项目搁浅遗憾不已。
1950年8月1日,辞书机构正式成立,魏建功先生任社长。魏建功先生给这个机构起名为“新华辞书社”,未来的小字典也被命名为《新华字典》,寓意“新的中华”。名字虽然变了,但是《新华字典》的编纂原则和《伍记小字典》一脉相承。
新华辞书社规模并不大,起初只有魏建功、张克强、李九魁、李文生等几位工作人员,后来人最多时也仅有14人,其中还包括负责财务、购置物品的总务人员。魏建功先生为兼职,一半时间在人教社编字典,一半时间在北大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