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喜欢《牧神记》的理由
我是被武侠小说烙印过的俗人,后来爱翻天涯的“莲蓬鬼话”,曾经很欣赏写《青囊尸衣》系列的鲁班尺。
再后来,看的小说虽多,大部分看不下去。而那些能看下去的,顶多在心里说声“还不错”,直到发现《牧神记》。
搜出同作者的《人道至尊》,花了两周左右的时间看完,不过抱歉,只能说“不错”,尚嫌青涩。
那么,《牧神记》凭什么让我极为喜欢?
其一,有武侠味
儿时看遍金古,浏览温梁黄。
温瑞安有些时候写得不错,多数却呓语;黄易文字粗陋,想象力有可取之处;梁羽生堆砌诗词,瞌睡感油然而生觉……
《牧神记》里有不少武侠小说的影子,残老村似乎受到恶人谷的影响,打斗描写汲取了古龙技巧(天刀屠夫和神枪瞎子就相当明显),修炼原理的描述向金庸靠拢,而关于延康改革的阐述,有表白纵欲过度之嫌,温化在某种意义上等于魔化。当然《牧神记》并未刻意模仿哪一个,只是触类旁通带出点痕迹罢了。即便武侠小说,精髓也不在于表述方式,而是任侠情结和江湖味道,这些味道在《牧神记》里都能嗅出。
它以玄幻修真小说面目出现,真的是玄幻修真作品吗?显然不是,它呈现了一个神道的江湖,玄幻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武侠衍生,却失去了武侠原本的味道,走入死胡同。
而《牧神记》居然以玄幻为出发点找到了武侠的本源味道,仿佛失传的某种美食制作技艺被创新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柳暗花明地复活。
对于金庸的“心中一荡”,古龙的“嘤咛一声”,黄易的“虎躯一震”,宅猪选择了“破破烂烂”。激烈打斗之后,形容天宫、神藏之类“破破烂烂”,可以有,必须的。
其二,鲜活的笑点意境
比如龙麒麟的“豢人经”、翘尾巴,公孙嬿按植物的思维给秦牧头上浇水,烟儿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喂食,秦牧得意洋洋还喜欢叉一会儿腰(来自手机表情?)……等等。
再如历代人皇传统的徒弟打师傅,“霸体”、“不当礽(reng)子”等等。
不觉莞尔之处,比比皆是。
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喜欢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不喜欢口号、鸡汤和大道理,所以才会把“正直”注册成套套商标。
文学首先要体现人性,在这个压力爆棚的困惑时代,无论如何,先让人笑笑再说。从这个角度而言,称《牧神记》为“爽文”是种赞美。
其三,无需情色或者恐怖来烘托
换句话说,这本书没什么太恶心的趣味,吸引力完全依靠情节和人物塑造。
八岁的申申缠着我给她讲《牧神记》,我的口头表达能力很差,能简单概括不会渲染,她居然也大感兴趣,不给她讲就是坏爸爸,讲吧,她又无所不问。
没法子只好让她语音听书,她听到镶龙城主被司婆婆所灭,那些天上学路上还跟我讨论细节。
怕沉迷,不给她听了,后来她时常冷不防冒出一句幽怨,“爸爸!你又在看《牧神记》!”语气里充满了对于“只许官方不许百姓点灯”的忿忿不平,若非父女感情不错,真怀疑她会暴起,用熟练的过头一字踢,一脚踢歪我的下巴。
其四,走出了打怪升级的装逼套路
普通的玄幻修真小说,主角从屌丝一路到巅峰,然而到了巅峰又能怎么样?故事就像拙劣的打怪升级游戏,人物就像一个个刷新出来怪物,主角就像为装逼而生的游戏玩家……稍有智商,便索然无味。
《牧神记》不一样。
它的玄幻隐含了对世界的思考,至少是对自己命题的思考。
佛的本意是懂得道理的人,道的本意就是道本身,那么神又是什么?《牧神记》似乎把他们定义为掌控权力又千方百计开发能力的存在。
作者搞了一整套复杂设定,逻辑漏洞不明显,这对布局统筹能力要求相当高,并非有几个灵感亮点就能编成罗网。
物质不易神通、太易、太素、灵魂黑沙,衍生灵魂(如秦牧、成为天师的南帝转世身)……都很有意思,耐人寻味。我总觉得灵魂(意识)是物质的,同样遵循物理规则,可以聚集、分解、强化、弱化,现在不了解很正常,古人不了解电磁波,不代表电磁波不存在或者非物质。
的确如此,《牧神记》几乎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面孔,哪怕仅仅白描几笔。
这个由文字虚拟世界,立体感和画面感非常强,主次轻重从总体看基本平衡。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能写到这种程度,功力绝非凡品。
至于称谓利于阅读,原因是作者的语感好。
字有字意,组合成词产生语言意境,起名称谓相当于造词,造词产生的语境起到暗示作用,人名契合情节的气场,容易被记住。
其五,娴熟的架空手法
《牧神记》是阅文集团2017年超级IP盛典年度最具改编潜力作品。
虚拟背景不涉及“建国后动植物不许成精”的规定,恐怕也是利于将来改编成影视的理由之一。
架空或许属于玄幻的天然优势,这部小说架空手法已趋于娴熟,穿越现象的植入,亦不落俗套,秦牧似乎在参与中改变了历史,又似乎没影响历史结局,用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逻辑怪圈,很好地解决了合理性和虚拟真实感的问题。
架空历史虚拟背景给创作更高的自由度,现代思维(包括科学化的神通)现代口语(包括网络语言)能与传统思维传统文字融入同一时空,毫无违和感,这没什么不好,语言本来就是一种不断演变的工具,它的使命就是让人理解,说话最好选择听众熟悉的语言,写作同样要照顾读者体验,使用他们习惯的语言方式。
可圈可点的地方太多。以上体会偏重于琢磨作者的写作技巧,是利用带娃的间隙,随手敲敲的直观感受,不一定对。
但《牧神记》一定是本值得看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