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有哪些种类的奇石?

灵璧石历史悠久,闻名中外。早在北宋时期,它就被列为贡品。其石英石、太湖石、昆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石”,位列第一。它的价值在于它的薄、皱、透、漏、奇、清、坚、实。它雄伟壮观,举世无双,堪称中国瑰宝。

灵璧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据说古人用“灵璧”二字命名一县,意为“山川秀美,石皆如玉”,使物与地同名,石与玉同侧。可想而知人们对灵璧石有多珍惜。灵璧石产于灵璧县东北部的十几座大山中,其中以云韵山的灵璧石最为著名。它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代时被挖掘出来,并被用来制作当时的一种重要乐器——特青,因此也被称为“青石”、“八音石”。此石黑亮如漆,细腻光滑,声韵宜人。是中国灵璧石中的瑰宝。灵璧石不仅声美(玉质金碧,清音悠扬),色美(五彩缤纷,明亮润泽),而且形美更胜一筹,包括天上的飞鸟,地下的动物,人的精灵,世间万物。都是精雕细刻,自然而又令人叹为观止。而且石头坚硬,硬度6-7度,是“值得把玩的石头”(王铭寿谦《灵璧石考》)。宋代诗人闫芳还写了一首长诗《灵璧骈石之歌》,盛赞:“灵璧石为天下奇,其声如青铜玉”......................."

灵璧石不仅开发早,而且久负盛名,在奇石家族中一直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宋代万度的《云林石谱》收录了116种石制品,其中灵璧石的介绍排在第一位,评论最多。阿明作家文震亨在《长史·水石篇》中写道:“石为上,石次之”;清代赵锡虎在其《天洞奇石辨》一书中也将灵璧石列为第一位,并说对灵璧石的特征和真伪进行了辩论:“色如漆,白线如玉,叩声如金,使刀可略刮之。”“造假者大多用太湖石染色。太湖石也是微可闻,有白脉。但如果用尖刀刮,就会变成碎片。”此外,灵璧石在明代林的《素缘石谱》、清代张的《异石论》和清代《琐玉》等专著中均有详细记载,并被置于重要地位。明朝的王守谦还写了《灵璧石考》,专门研究和探索灵璧石。

历代一些文人也与灵璧石结下了不解之缘。据记载,宋元丰八年,东坡出黄州,至金陵、扬州等地,途经灵璧,游张的园,见灵璧石“制麋鹿之颈”。他非常喜欢它,想得到它,所以他在张的亭上制作了丑陋的石风竹图,主人很喜欢并送给了他。后来东坡先生还专门写了一篇《灵璧张园亭》来纪念。“石痴”米芾与灵璧石结下了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以至于每次见到灵璧石都顶礼膜拜,并自称“石兄”。据《灵璧传》记载:“糜竺的老大杨杰,曾经夺取了他心爱的灵璧石。”米从杨处取得最多,而失己者累月,再三以书索之,却输了比试。“留下了一个两贤相争的故事。乾隆皇帝受灵璧石之美影响,赐“天下第一石”称号。薄松岭也是一位灵璧石收藏家,他当年收藏的几件灵璧石珍品至今仍陈列在他的纪念馆里。

灵璧古石,尤其是名石,被称为财富的宝藏,但它变化很大,遭受无数次抢劫,很少有人幸存。今天,在灵璧县城西关电影院的西侧,是北宋高览遗址。有一块灵璧石,是老家的遗址。北京的一些公园,很多地方也有灵璧古石,比如社稷坛西门外小土山以南的一块灵璧石,上面刻着“青莲花”四个字,原来是南宋杭州德寿宫的陈设。它是在甘龙和琼花鸟南巡时运到北京的。故宫御花园秦安殿周围的假山中也散落着许多灵璧石。此外,苏州王石园林的“看松读画亭”和“冷泉亭”中有一块灵璧石,尤其是其中的一个冷泉亭,形似苍鹰庙的翅膀,雕刻精美,色泽和摩擦声极其清晰,是灵璧石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广州南剧场有一块灵璧石,高十余尺,立于耀州水上,色泽鲜艳。恭恭敬敬地在当时命名为“九曜石”,上面镌刻着西宁诸侯国的碑文,其中以北宋书法家米芾所写的“耀州”碑文最为著名。河南开封索国基还有一块灵璧石,下面刻着“艮岳石”二字,证明是北宋的石头,非常珍贵。

灵璧石历史上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发掘。一次是在北宋中后期。起初,当地人开采石头建造花园,或为清朝献祭。在得到苏轼和米芾的称赞后,名声越来越响,直到惠宗修建根月石,达到了高潮。此后很少有人问津,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朝万历年间。王守谦曰:“州朝悬二百六十余年,不为人知。连问题的作者都不知道灵璧石是什么。”万历元年(1609),一个叫张虹的钦差大臣决定来灵璧找石头,雨后在山沟里挑了几个方块。于是,又一波挖石潮开始了,石贩也跟着来了。王守谦甚至担心当地的灵璧石会在过度开采中变成“广陵散”。近年来,第三次挖矿热被提及。随着第一块奇石的兴起,国内外的人都来找石头,于是当地的农民把采石当成了致富的途径,天天跑山找石头。有当地人惊呼:灵璧石资源濒临枯竭!并建议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禁止乱采滥挖和盲目流失,尽快建立“灵璧石博物馆”,为子孙后代收藏和保护灵璧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