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洋镇的浮洋镇姓氏

浮洋集市有浮洋四大姓之说,其四大姓分别为徐、洪、黄、陈。相对应为徐陇、洪巷、庵后、厦里美。另外浮洋镇最大姓氏是方姓,其次是陈姓,最大村庄为仙庭村,其次是斗文村,陇美村,

仙庭村(俗称沙埕)是潮汕方氏三大流派之一.为潮汕方氏入潮最早的一支(创于1142年)也是潮州市最大的方姓聚居区.加上福洞.木井.陇头方.南门桥.镇内.在浮洋镇方姓人口多达12000多人.是浮洋镇最大姓氏之一.方氏在浮洋影响巨大.仙庭村是浮洋镇最大的村庄.耕地近3000亩.土地肥沃.加上寨内16池寨外100塘.境内溪流密集.自古以来都是潮州著名渔米之乡.在明未清初.因土地富铙方氏人才辈岀有金沙埕(仙庭)银凤塘之誉.福洞村华侨众多.有九座庵文物古迹等..仙庭村方潮盛铜锣制作工艺驰名海内外.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仙庭村三年一次二月初四风雨圣者民俗文化节,盛况空前,影响巨大,是浮洋镇最大型的游神赛会,行程十公里,每次到仙庭村的游客都超过十万人次,2014年民俗游行有大锣鼓,标旗,仪仗队等,村里还有四台潮剧,六台文艺晚会,一台潮剧票友等演出,还有六公里的灯龙,灯光景点,烟花表演等。

徐陇村,属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距镇政府西0.5公里,东连集镇,西望仙庭,南接东 陇,北与田墩,陇美为邻,潮汕公路贯穿村南村北,浮洋车站座落于村东。面积1.3平方公里,位居四大姓之首!主村徐陇聚落呈长方形块状,南北走向约0.5公里,在潮汕公路以东的徐陇属浮洋镇市集,这里有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潮汕公路西的徐陇有徐陇新市场及主村。浮洋车站,城市信用社,农科所,浮洋移动,浮洋联通,浮洋广播电视和法庭座落于徐陇村。新宅区多向潮汕路东侧发展,与集镇相连。新宅区多向潮仙公路东侧发展,与集镇相连。 宋末立村,明中叶,徐氏始祖古陇由福建蒲田县乌分门楼石榴花丛脚迁此,为纪念始祖故名徐陇。初还有扬、毛、柯、石诸姓,后尽外迁。村民除务农外,以锯角梳、打锡薄,经商为主,也有搞搬运的。

建国后,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耕地面积939亩,属粘质土,主种水稻。1953年实现全年亩产跨《纲要》,1961年实现一造跨《纲要》。“文化大革命”时期,该村成为“大批判”典型,日夜狠批所谓“资本主义”造成粮食连年减产。有一生产队人月平均口粮8斤稻谷。

“三中全会”后,水稻单产跃居全镇前列。村办企业主要有调味,锡薄,粮食加工等。个体企业出现好势头,发展了服装、珠59、锡薄、角梳、打石、木工、杉木、建材、煤炭。

清末,该村已有“大书斋”、“临池寄庐”、“洋朵下书斋”、“柿园书斋”4个 私垫。民国十年(1921)井私塾于大宗祠称“东海小学”,学生近80名。抗战胜利后由徐彰国带头捐款侣办“登云国民第十九保校”,学生160余名,免费入学。1952年改称“徐陇小学”。

徐陇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已故名人有,明进土洪梦栋,清康熙进士徐上、清雍正癸卯科武举徐之杰,戏剧艺人徐乌辫、解放战争时期烈土徐家诚,省文史馆研究员大律师徐彰国,广州起义总参谋长徐光英,国民党上将徐焕国。当代名人有:中***湖北省委顾问徐扬、中山大学副校长徐远通、对越自卫还击战一等功臣徐家钦,还有徐义忠,徐庆元等在地方党玫机关任职,广东省大哥大集团董事长徐保也是徐陇人。有500多名村民旅居新加坡、马宋西亚、泰国及港澳地区。

洪巷村由洪巷、陇头李、陇头方、宫后黄4个自然村组成。属潮州市浮洋镇。位于浮洋镇政府北侧,与浮洋集镇相连。东界木井,东南与福洞为邻,西接潮汕公路,北望乌洋。面积1.24平方公里。聚落呈块状。 浮洋四大姓之一!

主村洪巷,始祖玉田系宋末潮州“推官”天宠公之孙,任潮州“屯军务”职。初定居于凤塘镇洪巷邢乡,后迁创于此。因洪姓,为不忘祖***工氏,以***己二字相叠为“巷”而故名。初创村时,村中已有陶、张、蔡、辜、卢、宋、黄、王、李、谢、杨、曾、魏、丘等十六姓。后因相继外迁,现存洪、李二姓。 洪巷村紧连浮洋集镇,人多地少农闲多从商。村办工业有碾米厂、砖瓦厂、抽纱厂。“三中全会”后,发展了碾米、塑料、机织羊毛、角梳、木器等个体企业1984年华侨协助办绣衣服装厂,从业125人。

辖属凤彩洪村,位于徐陇村南0.5公里,距镇政府西偏南0.5公里,明代中叶始祖洪元宇从潮阳县岐北乡迁此。固与凤彩陈,吴三自然村构状似凤,故名凤彩。村民姓洪,故称凤彩洪。收购旧铜锡自清沿袭至今。

洪巷村清代已有私塾4所,民国期间并为学堂称“明道小学”,学生150余人,现称洪巷小学。名人有洪逊、洪高煌、李振忠等。名产芋瓠瓜,明末清初始植。瓜肉可充佳肴,留种瓜子晒干可当药用, 有消风散气,健脾益胃功能。每年初春植苗,农历三月可收获上市,广销各地。芋瓠瓜是该村独有名产,种苗从不外流,故名广闻。建国后种苗始外传,团培植技术缺乏改良,虽型大体重而质量远逊。“广惠荷花”是“浮洋八景”之一。清代巡检司衙曾设于村南广惠桥头。 陇头李村,距镇政府北0.5公里,洪巷村西,潮汕公路东侧。明代福建蒲田迁此创乡。1939年为日军宪兵部驻地,村民全部被逐离乡,田园抛荒。抗战胜利后,村民回乡重建家园,原建筑物多受破坏,至建国后方得恢复村貌。 陇头方村,位镇政府北,浮洋新埠寨门外,与李厝相连,洪巷西侧。始祖于明代由福建蒲团迁此。宫后黄村,距镇政府北0.5公里,洪巷东北侧。东邻木井,北望顾畔。始祖于万历(1573~1620)年间由福建蒲田迁居庵后村。二世复迁此定居。因姓黄村前有老爷宫故名。

庵后村属广东省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东南0.4公里,位于集镇东侧,东邻福洞。南接东边,北与洪巷交界,面积0.32平方公里。聚落呈块状,与集镇相连。村民农余多从事工商业。居黄、林两姓,黄为主姓。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创乡。先民来自福建蒲田石狮巷。定居后于村西合建灵雀宫。此后有江东独树村村民黄继普也迁居于此,并倡导建庙,遂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建“玄帝庙”一座,俗称大庵。“大庵”闻名远近而村故称“庵后”。

庵后村人多地少,1952年毗邻集镇的130余户农户***700余人划入浮洋集镇。现有耕地295亩,属沙壤土,主种水稻、蔬菜。是浮洋蔬菜主产地之一。

该村与东边、厦里美等合办六联小学。1978年曾参加潮州市春节游行庆祝活动。1956年曾办文化室、图书馆和清唱班。

华侨近千人,旅居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越南、美国等地。旅居柬埔寨侨胞黄贞勤,黄贞勉,昔年曾赠建萃英学堂,抗日战争时期三度汇款救济家乡贫苦居民。1962年以来,侨胞多次捐资兴办家乡福利事业。

名胜有“大庵佛灯”、“广池明月”。

已故知名书法家黄仰孚出生于该村。

厦里美村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俗称厦底尾,由厦里美、凤彩陈二自然村组成。属潮州市浮洋镇,主村厦里美距镇政府南0.5公里,位潮汕公路东侧,东接东边陈村,西南与东陇为邻,北与集镇相连,排涝南溪穿境而过,面积0.71平方公里,聚落呈块状。农闲多从事工商业。

主村先民于明初由福建蒲田迁东边村。明朝中叶,陈云东、陈云山兄弟于本村建鸭寮1间,后养鸭致富,遂就地创乡建祠。尔后有陈、欧、林、黄、吴、李、许等姓迁此同居,现只存陈、欧、林3姓。因创乡时地处倔洼地而得名,后雅化为厦里美。

村南境内有安揭引韩干渠,西有排涝南溪,排灌自由,旱涝保收。耕地614亩,主种水稻、蔬菜、甘茨,蔬菜生产四季皆盛,是浮洋镇蔬菜主产地之一。建国前有雕刻拜神纸花,铝线日用制品家庭传统工艺。铝线工艺有饭匙、窗栅、池栅、花篮、吊篮、捕鼠笼等产品,远销广东各地。近年铝线制品被淘汰。

村有联办六联小学。大革命时期烈士陈卧云出生于该村。

辖村风彩陈,俗称黄莱陈,位镇致府西南,与浮洋市相连。清代先民由揭阳下巷及凤塘镇吉林村迁此。原居黄、冯、毛三姓,现居陈姓,因与洪厝,吴厝三村成凤状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