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蜜柑的风流史

如果你问日本人:日本的冬天里,什么最棒?十有八九他会回答你:Kotatsu。

Kotatsu写成汉字是「炬燵」两个字,单从字面上看不出是什么,但如果放个图,你肯定恍然大悟:(图中一***三部漫画 请猜 ~)

是的,就是这个被大家叫做「暖桌」的东西。日本冬天的气候,与我国的南方地区有些相似: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不会降到零度以下,但由于降水较多湿度偏高的原因,在家里坐着反而会觉得格外寒冷。所以这种可坐可卧甚至能钻进去的炬燵,就成了日本人过冬的法宝之一。

不过,仅仅放个炬燵在屋里,还是未免有些孤零零的。所以炬燵也有两个好伙伴:猫和蜜柑。

在屋外寒风瑟瑟的冬季,一个人钻在炬燵里,一边剥蜜柑一边逗猫,听着懒猫在身边发出呼噜噜的声音,看着电视里的综艺节目。光是想象一下就觉得慵懒得要瘫软下去了吧?

所以我们这一期就来说说:蜜柑。

日本的蜜柑,全名其实叫做「温州蜜柑(うんしゅうみかん)」。不用怀疑,就是那个江南皮革厂还我血汗钱的所在地,我国浙江省温州。这是不是说明日本的蜜柑起源于中国呢?这个事情稍复杂...

浙江温州本地的名产瓯柑,栽培已经达到了上千年的历史。关于瓯柑的诸多传说中,就有「日本僧人吃完了进口的瓯柑,把种子随便一撒,就成了日本蜜柑」的说法,但是这个...把新品种的栽培也说得过于简单了,不然「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是怎么来的?

日本的温州蜜柑,根据其本国的调查研究,认为源于九州岛最南端的鹿儿岛/八代地区。1936年在当地发现了树龄300年左右的蜜柑树,被认为是温州蜜柑的始祖。然而,这棵树本身却是嫁接而成的--原木的树龄为400-500年,时间上是我国明代的海禁时期,从明朝进口瓯柑种植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日本农学家的结论是,从中国流传过来的瓯柑,在日本当地发生了基因变异,然后再经过日本当地果农的培育,产生出了日本的原产种「温州蜜柑」。

「温州蜜柑」与「瓯柑」,无论是外形还是味道,都还是很明显的:

瓯柑:刚入口有一些苦味,皮厚,果实较高,果皮黄色泛青,8-10瓣果肉,有籽

趴屁补充:

(瓯柑在十一月份左右就上市了,可以放置来年端午时节。通常情况下瓯柑的表皮需要喷一层药水用于保存。)

(瓯柑拟人化)

温州蜜柑:酸甜浓郁,无苦味,皮薄,果皮明橙色偏红,12瓣果肉,无籽

(温州蜜柑拟人化)

但为什么日本人要把它叫「温州蜜柑」呢?这个从「美国加州牛肉面」的命名中我们就能得到一些启示:用一个听起来高大上的产地,来拉高产品的形象。日本果农将国产的蜜柑命名为温州蜜柑,至少感觉上就像是从天朝上国进口来的高级水果。我们现在市场上卖的那些「日本丑桔」、「不知火柑」,还有「美国圣地亚哥金坷垃」,其实都是这么回事啦。

但是关于温州蜜柑的故事,其实还没结束。

20世纪初开始,我国又开始从日本引进温州蜜柑的枝苗,用于改善温州本地瓯柑的品种。经过嫁接和遗传培育的瓯柑,现在在市场上已经占了绝大多数。所以...关于温州蜜柑和瓯柑,差不多是「日籍华人回国娶亲」的故事。

温州蜜柑的名字,在日本的柑橘类水果中其实并算不上是「奇葩」的。要说最无脑的名字,莫过于「相扑 SUMO」了。

至于问什么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像相扑选手的脑袋」...

头上有个明显突起的这类柑橘,在日本的品种名叫做「不知火柑」。其中的佼佼者,甜度达到13级以上的,被叫做「撅嘴椪柑(DecoPon)」。

(趴屁:也很像豌豆射手哈哈哈)

长成这个怪样子,其实也不能怪父母...撅嘴椪柑是由「清见柑」和「椪柑」杂交而来的。它的父母其实长相还蛮好的:

清见柑(甜度11-12,不高,但是含有高达1%的柠檬酸,所以闻起来很香。水分充足。皮薄而且不易剥,无籽)

椪柑(紧皱的「菊花」是一大特征,在我国被称为芦柑。皮稍厚但是易剥,甜度高但水分不算充足。)

(趴屁:我一定要展示一下菊花一紧的效果图……)

松弛的菊花

紧!

虽然在果肉上「撅嘴椪」取了双方的优点,水分充足、甜度很高而且无籽,但是外形实在是太奇特了...

清见柑这东西在市场上不常见,但是在柑橘界,他可是赫赫有名。日籍华人温州蜜柑偶然遇到了在美国长大的甜橙(Orange),然后两个人就生下了清见君这位中日美混血。

(嘤嘤嘤,终于可以画人了!!!)

= 清见君(柑)

清见君继承了父母双方的优秀基因,更重要的是,他是极为少见的「单胚性」柑橘品种:一个种子中仅含有一个胚芽,可以保证100%遗传自己的基因。所以农学家们就给清见君安排了各种各样的女朋友,看看他们「到底能生出什么来」!

清见君目前已知的女朋友已经有:

椪柑(来自东南亚),生出了撅嘴椪柑

中美混血米内奥拉,生出了「清峰」和「师恩之惠」一对儿兄弟

米内奥拉(皮厚,个头小,不可剥皮,甜):

(叔,→_→他们的孩子我不画了……心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