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谈论汉字和名字。
2.陶行知,我国著名教育家,原名陶文君。他年轻时信奉王阳明“知为行之始”的哲学,所以改名为陶之行。后来通过教育实践,他认识到自己年轻时信奉的“知是始,知是成”的谬误,转而相信“知是始,知是成”,于是改名“行知”。展示了他从唯心主义认识论到唯物主义的转变和发展。
3.李四光,中国地质学家,原名李。14岁,以优异的成绩获准公费留学日本,但在填写登记表时,在姓名一栏错填了自己的年龄“14岁”。因为形式不好改,他急中生智,几笔就把“十”字改成了“李”字,但“四”字改不了。但是“李四”这个名字是不好听的,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做什么呢他抬头一看,见中堂的大匾上有四个大字,形容圣德的善行广为流传,于是灵机一动,在“李四”后加了“光”字,后称李四光。
4.中国现代作家张恨水,原名张辛苑。有一次,看了李渔《夜哭》的最后一句,才明白时间如流水,绝不能一声叹息就白白放过。于是我改名为张恨水,作为对我人生的鞭策。
5.徐悲鸿,原名徐,中国著名油画家。有一次,他去亲戚家吃喜酒。很多富家子弟穿的是丝绸衣服,徐悲鸿穿的是布衣,被别人冷落。从那以后,他愤世嫉俗,决心不穿丝绸衣服。为了在社会上谋生,他想去外地上学,但他父亲负担不起。于是他向别人借钱,却没人瞧不起他这个“穷小子”,这让他觉得前途渺茫,世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就像鸿雁呻吟,从此改名“悲鸿”。此后,他一直以自己的悲愤自居,他终于成为了艺术大师。
6.《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原名石端彦。他写《江湖英雄传》的时候,写了“石秀斗智杀了裴如海”这一章。他觉得用笔不流畅,很难写出那一章,于是弃笔藏卷,不愿再写了。一个朋友得知此事后,给他讲了一个和尚在庙里坐了三十年,把一条木鱼敲进深坑的故事。对他颇有启发,于是写下“耐庵”二字,贴在书房作为座右铭,告诫自己要专心创作。后来干脆改名叫奈安。
7.茅盾,著名的现代作家,原名沈雁冰。1927大革命失败后,从武汉回到上海。当时,他采纳了朋友们的建议,花了四周时间写出了他的代表作《幻灭》,准备发表在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上。但当时他被蒋介石政府通缉。如果他用真名,会连累叶圣陶,《小说月报》的老板和商务印书馆的老板都不允许。他的思想确实处于痛苦的矛盾之中。于是随便写了“矛盾”二字作为笔名,但叶圣陶认为“矛盾”二字明显是笔名,还是会惹事,于是在“矛”字前加了一个草字头。从那以后,沈雁冰一直用这个笔名。
8.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因为他出生在腊月二十三,离春节只有七天,寓意庆祝春天的到来。到了中师,他已经给自己写了一个字,放弃了。这个字很巧妙,就是把你的姓劈成两半,变成“放弃”二字。这两个字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舍我”,即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也有舍我其谁的意思。后来他取了《佘语》中的第一个字,在前面加了“老”字作为笔名。1929年,他发表小说《老张的哲学》时,正式署名为“老舍”。
9.著名数学家华·的名字也很有趣。他在江苏省金坛县“干盛泰”小杂货铺倒地后,父亲华志祥刚好背着一个箩筐进店。这时,接生婆恭喜他。这位年过四十的父亲把儿子抱在怀里,微笑着。然后他拿了一个洗衣单,轻轻的放进去,重新扣上。从那以后,这位著名数学家的名字就没变过。虽然老人给的名字有封建迷信因素,但并不妨碍华在数学领域做出巨大贡献。
10,郭沫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郭开真,1919。在日本留学时,他用了“莫若”这个笔名。这是什么意思?“墨”与“若”,即墨水与若水,是流经郭沫若故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以这两水为笔名,表明身在异国,不忘故乡,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11.冰心,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谢婉莹。“冰心”取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所以选择“冰心”作为笔名,她自己解释道:“第一,因为冰心这个字,笔书简单好写,是子婴的意思。其次,我太胆小,不敢被别人批评。冰心这个词是新的。人们看到了,不会想到这两个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
12,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据说出生的时候就抓了一个诗经,让他的父亲在高兴的同时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如果他的儿子长大后真的成了诗人,如果没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岂不是很可惜?所以他父亲对儿子的取名越来越慎重,以至于儿子7岁的时候,都没给起名字。李白7岁那年春天,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父亲为了考验儿子的能力,决定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父亲吟诵“春暖花开,春来金,先来后到”后,母亲想了一会儿,吟诵“杏林火起,红云落”。话音刚落,李白指着李树脱口而出:“李花盛开了。”父亲听到这里,一边连连鼓掌,一边突然想到,这首诗的第一个字是自己的姓,最后一个字“白”正好表现了李华的圣洁和优雅。这不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好名字吗?于是他当场决定,儿子叫李白。
徐文长(1521—1593),原名徐渭,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徐渭从小聪明,12岁也能写一章。他考举人的时候看到题目就刷掉了。虽然文章很短,但很精辟。因为写完还有很多时间,徐渭在试卷的空白处画了一个祖先偶像,还画了一个祭祀台、一个祭品和自己穿着举人服装祭拜祖先的样子。在画室里,他还写了“这么多”几个字。考官看完这张试卷,对着这幅画连连摇头,虽然很佩服他写的那篇短文。为了惩罚徐渭的怠慢,他故意批道:“文章太短,脸皮太厚,名字排在孙山之后。”这次许巍三年后去考,恰好又是考官。面对考官,十分恼火的徐渭在试卷上列举了科举的弊端。文章越写越长,他写不到试卷上了。他把它写在桌子上和抽屉旁边。交卷的时候,徐伟把卷子和表格一起拿起来,交了上去。考官大吃一惊,问:“你在干什么?”徐渭笑着说:“你喜欢长文,我就给你长文看!”后来这段轶事不胫而走,徐渭被人称为“温昶”,他干脆改名为“温昶”。
14,我们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他的名字是他父亲起的。据说他出生时,新任福建巡抚许思坐着轿子从他门前经过,因为他的父亲知道巡抚许思非常重视知识分子,深得士子的景仰,所以希望他的儿子长大后以许思增为榜样,做一个清官,所以给他取名“泽旭”。“然后”就是“模仿”的意思林则徐的名字就是这样诞生的,他后来成为虎门剿灭鸦片,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15,南宋著名抗金名将岳飞,名唤鞠鹏。据记载,岳飞出生时,正巧有一只大鸟在屋顶上鸣唱,便取名为“飞”,并取了“鞠鹏”二字。16,郑板桥,清代著名文学家、画家,原名郑燮。“板桥”这个名字来自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杨柳枝:“春江柳柳成荫,老板桥建于二十年前。我曾与美人桥永别,恨不能至今杳无音信。”“板桥”二字用来讽刺世态炎凉,名字与其作品、画风一致,耐人寻味。,17,朱自清,中国著名作家、民主斗士,原名朱姿桦,名秋实,意为“取春花秋果”。1917年,朱姿桦报考了北京大学本科。为了鼓励自己不灰心,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勾结,他拿了《楚辞?卜居《宁廉洁正》中的“自洁”二字,改称“朱自清”和“沛县”二字。“沛县”出自《韩非子?关兴:“东安生性慢热,故穿弦以急。“意思是弓弦经常绷紧,性冷淡的人戴着它是为了保护自己。朱自清的历史充分证明,他人如其名,确实做到了“自我净化”。毛泽东同志曾在《告别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朱自清病重,宁愿饿死也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这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主义。
18,音乐人聂耳原名聂守信。他小小年纪就能把听到的歌唱得很快,别人叫他“耳朵”,是因为他耳朵好,姓氏由三个字组成。他后来专门搞作曲,干脆改名叫“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