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儿童虐待的伦理困境

社会工作介入儿童虐待的伦理困境

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孩子和家长是如何理解虐童的?父母打孩子算虐童吗?他们如何解释暴力的原因及其对亲子关系的影响?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一下干预虐童的伦理困境,欢迎大家参考。

问题的提出和背景

2065438+2004年4月至8月,作者在广州某中学担任驻校社工,参与了一个关于儿童保护的项目,在实习地点所在学校开展?防止儿童虐待年轻记者的行动计划?团体。该团体通过观看国内虐童新闻报道、观看国内外宣传儿童保护的海报和公益片、播放情景喜剧、外出采访社区居民、共同拍摄公益片等方式,让青少年(初中生)结合自身经历和一些新闻报道发表对虐童问题的看法,增强对任何可能造成身体伤害的行为的辨别能力,提高对虐童问题的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并在社区中进行倡导。

在小组发展过程中,成员可以坦白童年被套吗?家暴?他们的经历,回顾自己经历和现在看法的感受,他们在群体中的信任和坦诚,让社工感受到了群体的力量。然而,笔者发现,一些团队成员所遭受的家庭暴力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了笔者的想象,笔者在干预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案主GXS就是其中一个被严重虐待的案例。她经常在大热天穿长袖衣服,社工怀疑她目前有被虐待的危险,于是邀请她加入团体。在小组活动中,GX因为看到社工分享的图片,听到组员分享的信息,哭了四次。GX S透露,她在1岁到六年级期间受到父亲的暴力对待,母亲在她3岁时因为受不了父亲的家暴而离婚。她也想逃离她的父亲,和许多亲戚住在一起。她父亲用皮鞋、皮带、木棍、铁管、煤气罐威胁要爆炸,她父亲喝醉了、不开心、没钱就会拿她出气。在她5岁左右的时候,有一天她睡在自己的房间里,她爸爸偷偷溜进来摸她的性器官。以后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她都会使劲咬父亲的胳膊。因为过去父亲打人很严重,夏天胳膊容易发炎流脓,所以穿了长袖,避免被别人看到。

在小组的第四次活动中,当社工翻到一张海报时,有成员说,被虐待过的孩子即使在事发后,仍然会记得被虐待的经历,甚至会像海报中的人一样伤害自己?。然后GX大喊:?是的,就像我一样!?当时G X S走到作者面前,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刀说,M i s s,和他一样,我也经常用这个割自己。?原来,案主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想起那些被虐待的经历,就时不时的割自己。案主给社工看了她十个手指都是自己割的,都是小伤口,说很容易恢复。

在4个月的时间里,社工6次采访G X S,发现老师对她过去的虐待经历和现在的自虐行为一无所知。她的生母虽然知道,但也无法帮她离开父亲。社会工作者作为改善发展环境和处理案主危机的主要介入者,在介入案件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伦理困境,包括文化的、法律的和理性的。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些困境的分析和思考,以促进社会工作对虐童案件的介入和思考。

儿童虐待中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分析

传统文化中父母与儿童对儿童虐待的建构

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孩子和家长是如何理解虐童的?父母打孩子算虐童吗?他们如何解释暴力的原因及其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在小组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引导小组成员分享他们的严格纪律或家庭暴力。队员T X笑着说,她父母以前经常用衣架、扫帚、棍子、皮带打她。当时她觉得父母太过分了。F Y H说他妈妈让他跪下是因为他经常上网。L CH说他父亲让他跪在沙滩上半个小时,膝盖在流血。这些队员都认为父母的这些体罚不是虐待。他们当时确实做错了,父母也是为了他们好。队员LZJ和案件负责人GXS认为父亲对自己的暴力是虐待,因为父亲经常拿自己当出气筒。而队员T X的妈妈认为,父母打孩子只是为了管教孩子?并反复强调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是吗?喘不过气来?她认为,只有那些故意恶意打骂孩子的人才是被虐待的。

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和认可家暴,很多人认同甚至相信家暴?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就不行了?打是亲,骂是爱?只有几个经常把孩子打得半死不活、鼻青脸肿的人才会被指责。人们往往会对那些出于好意和动机的虐待者表现出宽容和理解,很多孩子往往会认同父母是?为了孩子好?。因此,社工在面对虐儿问题时,很难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同时,当孩子面临被虐待的问题时,社工告诉孩子怎么办?你父母在伤害你?会不会强化孩子对父母的敌意?从本质上讲,社会工作者要介入这类问题必须面对巨大的挑战。

精神虐待很难评估和干预。

长期以来,很多人习惯于将虐童简单理解为对儿童的身体伤害,而精神伤害则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由于这种片面的认知,一些家长往往以冷漠、排斥、孤立、恐吓的方式对待孩子,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精神虐待。

队员X LY在群里说,她小时候经常被父母赶出家门。这种自白被队员们听到了,他们都说被父母赶出了家门,不肯吃饭。很多队员说自己被父母羞辱过,让父母觉得自己很蠢,很坏,很没价值;被家人威胁扔掉或赶出家门;目睹父母吵架或暴力行为。T X和L S X作为独生子女,说自己被奶奶冷落,被指责?你为什么不是男孩?。以上虽然都没有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但是却给孩子造成了心理上的创伤,以至于有些队员看到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都会哭。

社工感受到了团队成员的苦恼和沮丧,但很难评估儿童所受精神伤害的持续时间、规律性和反复性、频率和严重后果。没有足够的信息,许多精神伤害就会消失。然而,社会工作者的伦理价值和道德责任要求社会工作者努力改变亲子关系。为此,社工试图与队员家长取得联系,询问能否进行家访,谈谈亲子关系,但大多被家长甚至队员拒绝。一位家长甚至指责女儿不参加社工站的活动,拿?学习重要?社工因为女儿不被允许继续参与而感到无奈。

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的两难冲突

社会工作者是基于?保护生命?伤害最小?职业道德原则应确保案主不再处于被虐待的危险境地,保护案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案主的心理创伤。但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并不完善,现有法律对儿童的保护还远远不够。此外,社工没有介入虐童案件的法律权利,介入时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干预后,很可能施虐者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会变本加厉。法律没有规定可以剥夺受虐待父母的监护权,也没有收容受虐待儿童的机构。受虐儿童无法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消除虐待的可能性很小。在这种情况下,社工很难为案主提供一个更安全的环境。

职业界限以及双重和多重关系

GX向作者坦白说,她把自己过去的经历告诉了作者,因为她是她的好朋友。她从来没有把这些事情告诉过任何人,并强调如果有社工把她的事情告诉任何人,她就不再是朋友了。而社工对于如此严重的虐童自虐案件是新手,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需要和主管、导师讨论,必然会泄露案主的一些信息,与案主相悖。秘密?承诺。

此外,案主在承认社工是私人朋友的基础上向社工倾诉,甚至要求社工给她买饮料或点心。?当社工与案主有不止一种关系时,无论是专业关系、社会关系还是商业关系,都是双重或多重关系。双重或多重关系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相继发生。?由此可见,社工与案主的关系是单一的有限关系,一旦出现朋友、伴侣关系甚至性关系,就会形成双重关系。对于中国的社会工作来说,完全禁止双重关系的出现是不现实的。在中国的人际关系中,没有和案主的亲密关系?朋友?关系很难让案主信任社工。然而,如果这种关系放任不管,它可能会导致进一步服务的伦理困境。当涉及到隐私问题,如虐待儿童,双重关系更容易发生。这样会不会模糊职业界限,导致社工职业角色的混乱,或者过于关注案主或者忽视案主的实际需求?这种双重关系会给案件所有人和社会工作者都带来麻烦。

结论

儿童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国家的责任。国家有责任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提供服务来防止儿童权利受到侵犯。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儿童保护机制的建立,也可以有效支持社会工作者承担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减少在法制等伦理困境中的犹豫和挣扎,争取儿童的最大权益。

同时,由于家庭是一个私人领域,没有父母的同意,即使是专业的社工也很难介入家庭,接触到有需要的孩子。同时,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特殊的亲情和权力关系,子女很少向外人求助。所以,对于比较常见的家长打孩子的案例,社工的介入首先要帮助家长,通过家长对孩子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来帮助孩子,只为孩子?授权?效果并不大。

伦理困境是贯穿社会工作全过程的重要问题,是每个社会工作者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社会工作在处理虐童问题时,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原则:一是确保儿童在家庭中不受伤害,二是确保父母在家庭中的责任和权利不受伤害。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思考如何设计一种介入私人家庭领域的合法权利,在尽可能不破坏家庭的情况下保护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