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吃芽豆

早些年,昆明团转,深秋到开春这一季小春,主要就是蚕豆。蚕豆地里翻了花,豆荚里有了内容,大人们街上买些青豆米来,切点腊肉同炒,豆米翠、腊肉瘦红肥透,样子惹眼,味道比较下饭。顶开胃的,要算豆焖饭,也是放点腊肉和青豆米。讲究些的,用蒜薹炒青豆米,满盘碧透,名字也很讲究,叫青蛙抱玉柱。最讲究的,数乳饼焖豆米,好像还叫做青蛙背什么,记不清楚了。

学生娃娃们表面不出声气,心却在蓝天上飘着白云,清清楚楚,城边上那些一眼望不到边的豆地里,到处都隐藏着他们的身影,那地方得吃得玩还得睡,是早期冬季自助游的好去处。吃主要是生吃,讲究些的,拿回家用盐水乱煮煮,和教科书上迅哥儿同学是一个套路。性子急的,找些稻草来放把火,连豆荚一起烧了剥豆米吃。

夏天不到,蚕豆一收,带皮的老蚕豆放进河沙锅里,放点盐巴,爆个酥皮铁心,名字干脆就叫做铁豆,可以当零食磨个牙口,号称铁齿铜牙的,最合适拿这种东西去招呼。讲究些的,老蚕豆用水泡软去皮,油锅里面跑到酥透,撒点椒盐,用来下酒,叫做蚂蚱豆。工艺好的蚂蚱豆,和牙齿稍微那么一接触,立刻崩溃,释放出杀伤性极强的浓香,蚕豆已然馋豆。

其余老蚕豆,基本不见踪影。有人说是拿去做了饲料,犒劳牛马;也有人说是拿去做了豆瓣酱,或者磨成了豆粉,腌制老酱;还有人说是拿去推做豆腐,捂成臭豆腐,最后做成卤腐。其实到臭豆腐的地步,已经可以做为烧豆腐,专门逗那些晚间无心睡眠馋鬼们的口水。

馋鬼们单吃烧豆腐,并不满足,掀锅盖找找,会发现有整锅的芽豆。

芽豆芽豆,顾名思义,就是发芽的蚕豆:干蚕豆要泡上一天,酝酿一下情绪;湿捂上一天,发泄一下情绪;煮上个把两个小时,充分满足情绪。所以,一般等芽豆端上来,小酒杯里已经倒满了扁担酒(散酒)。芽豆下酒,讲究慢条斯理,心平气和,滋味不滋味的,就怕个细细琢磨。长夜漫漫,无心睡眠,也不妨慢慢琢磨。

芽豆也不单吃,略微要蘸上点醋汁提味。梨醋最好,酸味清纯镇定,醒得出芽豆后发制人的好滋味。口味重的,醋碟里面,还要放点辣椒面和芫荽,吃出辣后倒吸口冷气的痛快。夏天一到,白天太热,晚间正好,街上有风,人也闲下来,再有口烧豆腐和芽豆,那就不是一般的好。

芽豆这些年少见,每年端午节,有些老昆明人家,还是会煮上一锅,怀念从前。敢于胡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