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给中国取名为“中华”?此中华是何意?
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取“中华”之名的寓意就是天下之大,唯我独尊,这样以体现出九五之尊的威势。
春秋战国时期,常年战乱频发,中原大地上生灵涂炭,直到秦国的赢政把七个国家统一成为一个国家。为了庆祝统一,赢政便把中原河洛地区称为“中华”。河洛地区就是黄河与洛河2条河流所在的区域,即秦始皇定都的咸阳地区。
在古代,人们缺乏对地理的认知,认为天空为圆,地面为方,而四周的国家比较落后,认为是蛮夷之地,所以坚定了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将自己所在的地方称作为“中”。而且过去一直讲究中庸之道,这是治国之本,所以一直引用了“中”字。
在古代比较迷信,所以一直认为有龙脉的存在,而定都咸阳则是因为风水好,而秦始皇认为自己是龙族后人,而所有的子民都是龙的传人。“中”字也是意味着当时的帝都乃是龙脉中间的位置。
在甲骨文中,“华”这个字的寓意是非常高贵和圣洁的。在周朝,凡遵周礼、守礼教的诸侯们,称之为诸夏,两者合称为华夏,其寓意是礼仪之邦,与外族胡人相对应。发展到后来,“华”字有了中原的意思,之后华跟夏两字开始通用,“华”即是“夏”,所以 “中华”又称“中夏”。
我国一些早期典籍也多称中原一带的诸侯国人为华人或夏人,一些诸侯国有的也称为诸华或诸夏,所以“华”和“夏”在国民性质和文化意义上基本相同,而中国和华夏本也有着近似的意义,那么将二者合并为“中华”,也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叫法了。
扩展资料
“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区,即河南一带(河,黄河;洛,洛水、洛阳)。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区别其他四方而称为中国 (古代“中国”与“中原”同义)。后随着历史演化与融合,因此凡属于中华文化范畴的皆属中国。
“华”者,指源于华胥氏?(位于华山之西,今西安市?蓝田华胥镇)。《列子·黄帝》有载,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伏羲、女娲生子少典。《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故而,华胥正是炎黄之祖也。?
《律疏》中对中华一词的解释: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意思就是凡是行政区划,以及文化制度都是源自中国的,那么就称为中华。
百度百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