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七肖八之推测(曹裕义)
曹肖二氏渊源及“曹七肖八”说
湖北阳新? 曹裕义
在湖北黄石地区有“肖曹本一家”之说,意思是本地肖氏本来与曹氏是同宗同源的。何来有如此之说呢?曹肖二氏究竟有何渊源?很多人都只“听有此说,而不能详”。
其实,在鄂东南地区的大冶市、黄石西塞山区和阳新县以及临近的江西省瑞昌市等地的曹氏宗谱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据曹裕雄先生主编的、七省合修《曹氏大成宗谱》,收录的一篇明万历丙辰年(公元1616年),名为曹相国的曹氏先贤所撰“原序”记载:“此谱系道士袱肖氏家藏。其先故萧十公守礼之族,何以讳本姓,从排行,萧字为氏?或谓避难帮,其说近是。至肖大邦辑变,仍曹氏无改,亦不忘本源之意……志铭于瑞昌旧牒。”(注:文中标点为修谱者所加)
这段文字明确地告诉我们改曹氏而为肖氏的是一位江西瑞昌的人。他为了躲避强盗,而逃离祖居地江西瑞昌,隐姓埋名于道士袱(即现在的黄石市西塞山区道士袱)。那么他为什么偏偏改成了“肖”姓呢?谱序中的意思是这样的:因为他的先祖“曹守礼”行派为“萧”字,在堂兄弟长幼排序中位“第十”,故后人称之为“萧十公”。这位隐姓埋名的人就按照先祖的行派“萧”字改成了“萧”姓,这样也算是不忘先祖之恩,铭记先祖之德的一种出于现实需要而又很无奈的改姓策略吧。自此其子孙后代都以“萧”为姓。直到他的一位名叫“肖大邦”的后嗣拿出家藏族谱,这才让曹萧二氏的渊源大白于天下。
说到这里,明眼人其实早就应该从这段“原序”文字中看出了问题所在,那就是明显地将“萧”与“肖”这两个字进行了混用。文中既说“萧十公”及“萧字为氏”,又说“至肖大邦辑变”,究竟是“萧”还是“肖”?实际上就是“肖”。道士袱的那些肖氏宗嗣确实都写作“肖”。“原序”中的不一致,按我个人理解可能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现在修谱者抄录时未认真校对而导致不一;其二,或许原序确实就是那样书写的。那么我们进一步来讨论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已经在“基于曹氏豫章梅林派《曹氏大成宗谱》原序解读”一文中已经有过阐述。实际情况是宋时江西瑞昌洪阳上乡双溪(今瑞昌市洪一乡双港村)这个地方,有名为曹汝惟的曹氏先祖,他生有三个儿子,分别名曹守恭、曹守敬、曹守礼,三兄弟还有其他的堂兄弟。在堂兄弟中按长幼排序,他们分别是老八、老九、老十,他们的字辈为“肖”字,按照字派行序来排序,他们又分别为“行肖八”“行肖九”“行肖十”,故曹氏后人除了可以分别称呼他们为“守恭公”“守敬公”“守礼公”外,还可称分别称他们为“肖八公”“肖九公”“肖十公”。如此说来,“原序”中的“萧十公”的“萧”本为“肖”字,这在“肖大邦”这个真实的人的姓名中得到了佐证。
萧”“肖”均为不同的姓氏。这两个姓氏为春秋时期并行的两姓。其中“萧”氏两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而“肖”氏实际上在汉代以后就难寻踪迹了。现在国内的“肖”氏应该说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是原来的“萧”氏。其实原来的人对“萧”和“肖”还是有严格区分的,只是现在很多人把“肖”当作“萧”的俗体字,也有不少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而导致混用,这与一些工具书的注释也有一定关系,比如《汉语大词典》包括现在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查证一下,我绝不敢胡言乱语。那位曹氏宗谱“原序”撰写者曹相国先贤是一位生活于明代的文化人,其当然知道“肖”氏实际上在汉代以后就难寻踪迹了。按其理解,只有将“肖”作“萧”才符合当时姓氏存在于世的现实,故而他可能认为应是“萧字为氏”,将“肖十公”一并改为“萧十公”。而至于当时那个活生生的“肖大邦”既已将姓作“肖”字,他也就无法改其姓名了,尊其姓名而弗敢改,这是一种伦理,是一种尊重。当然,如果“原序”确实全都是“肖”字,那么这两段文字也就权作一点知识延伸也未尝不可吧!
另一个问题是,究竟是谁开始易“曹”为“肖”的?始之于什么时候?
这也在《曹氏大成宗谱》和山东菏泽曹国文化研究会湖北分会编写,曹裕雄先生主编的《曹姓史料汇编》一书中有了答案,那就是曹守礼公后嗣中的名叫曹贵明的改为了肖贵明,我们曹氏后嗣当尊称其为“贵明公”。至于贵明公生活于什么朝代,《曹氏大成宗谱》并没有其生殁庚记载,按本人推算,他应该是生活在宋末时期的。
直到现在,贵明公后嗣仍然姓“肖”,分迁黄石各县市区乃至其他地区者大有人在。他们当中依然有供奉曹氏先祖者,道士袱肖氏每年春节都有祭祀活动,逢曹必言“肖曹本一家”。浓浓血脉亲情如滔滔江水,流之不竭。他们至今没有改回为“曹”姓。现今时代,姓名已经与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紧密相关,如身份证、毕业证、职称证、社保卡等无一不与姓名身份相关,故而即便想改也不那么容易,更不现实。当然,我们曹氏的很多宗亲还是希望他们改回祖姓为“曹”的。特别是曹守礼公另一支迁居湖北黄冈团风淋山河的曹氏后嗣,更是希望这些“一家亲”的肖氏宗亲都能早日认祖归宗,舍“肖”归“曹”,当然这仅是一种宗族情怀。
以上即为黄石地区曹肖二氏的历史渊源,曹肖二氏确为同宗***祖一家亲!当然黄石地区可能并非所有的“肖”氏都同出自一脉,他们当中或有本为“萧”姓者而作“肖”,抑或还存有少量自汉代以来的原姓“肖”者。至少可以说黄石地区的部分肖氏是与曹氏“本为一家”的。
在微信群——“豫章梅林曹氏《文昭堂》大宗宗族群”闲聊时,有名为曹庭钟旅居北京的作家,按辈分我应称之为“太公”宗亲,他在群中向我请教:“听说我们黄石有‘曹七肖八’之说,这有何由来?是何意?”
其实,我也只是在微信群中几次听到我们鄂东南地区曹氏宗亲说起过“曹七肖八”,但他们没有人能说出因由,均寄望于其他宗亲作答。我也曾向肖氏友人打听过,他们也确认有此之说,但对其含意和由来亦是未为可知。
我只好如实告知庭钟宗亲,我也不知。后继续与庭钟宗亲开玩笑说:为何有“曹七肖八”之说?或因易“曹”为“肖”的肖氏宗亲感念先祖,尊“曹”莫不如“肖”,根据“七上八下”字面之意,引申为“曹”为“上”,而“肖”为“下”,对“曹”有尊崇之敬意,此乃我们那些易姓为肖氏的宗亲出于尊宗敬祖的谦辞。庭钟宗亲笑说:“你想象太丰富啦!”
下面即我个人推测,权作一种自圆其说吧!
“曹七肖八”之说显然只存在于湖北黄石地区,其他地方还未听说过。既然只是黄石地区有此说,那么其必定指向曹贵明公为躲避强盗骚扰而易“曹”为“肖”之渊源。
基于此,才可能有“曹七肖八”之说。
除了“曹”“肖”二氏外,“七”“八”仅为两个数字,不知其故,确也难以理解。
但我认为“曹七肖八”的传言是真实存在的。
我根据曹肖二氏渊源猜测:一开始可能是“曹起肖发”,意思是肖氏发端于曹氏,故以“起”来表明“起始”“发端”;“发”即“发展”“大发”。或许是肖氏用此简单四字来告诉子孙,他们肖氏是肇自于曹这个姓氏源流的,是告诫子孙不要忘记了他们肖氏的根为曹氏,不忘先祖,记住自己的姓氏来源。
由于鄂东南地区“起”与“七”同音读着“qi”,“八”作为一个谐音“发”的吉祥数字,在口传“曹起肖发”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了“曹七肖八”之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视乎是合乎情理,且站得住脚的。在多方求证而无结果的情况下,就让我的这种猜测暂时来消解人们特别是曹肖二氏的疑惑和好奇吧。
? 2018年5月29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