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龙的寓言吗急需啊!!!~~~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白龙鱼服 ( bái lóng yú fú )

典出《汉·刘向·说苑·卷九·正谏》:“吴王欲从民饮酒,伍子胥谏曰:‘不可。昔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天帝曰:『当是之时,若安置而形?』白龙对曰:『我下清冷之渊化为鱼。』天帝曰:『鱼固人之所射也;若是,豫且何罪?』夫白龙,天帝贵畜也;豫且,宋国 贱臣也。白龙不化,豫且不射;今弃万乘之位而从布衣之士饮酒,臣恐其有豫且之患矣。’ 王乃止。”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之三》:“权翰林穿著儒衣,正似‘白龙鱼服’,掩著口只是笑,连权忠也笑。”

春秋时,吴王欲与民***饮,伍员谏曰:“不可!昔天上白龙下于清冷之渊,化为鱼时,为渔人豫且射中其目。白龙诉于天帝,天帝问曰:‘其时,汝以何形而现?’白龙答曰:‘吾下于清冷之渊后,便化为鱼。’天帝曰:‘鱼本为人所射杀也,既为如此,豫且何罪之有?’白龙乃天帝之宠物,豫且为宋国之下民。白龙若不化为鱼,豫且便不敢射杀之。今王罔顾万乘之尊位,而与寻常百姓***饮,臣恐有豫且之虞也!”吴王於是取消原意。

亦作白龙微服。《清·黄遵宪·和锺西耘庶常津门感怀诗》:“秋草木兰驰道静,‘白龙微服’记为鱼。”

龙凤呈祥 和 乘龙快婿

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根源其实就是修炼,许多成语典故都来源于修炼。成语“乘龙快婿”和“龙凤呈祥”就是来源于一个优美的道家修炼圆满故事。

相传春秋时代(约公元前700年),秦穆公有个小女儿,非常喜欢西戎国贡献的一块碧玉。穆公便给女儿起名为“弄玉”。弄玉公主长到十几岁,姿容无双,聪颖绝伦,但性情孤僻,尤其厌恶宫里繁琐的礼仪。她经常一个人呆在深宫里,品笛吹笙。穆公见她这么喜欢笙,命名匠把那块美玉雕成碧玉笙送给她。公主自从得了碧玉笙,练习吹笙的时间更长了,技艺也更加精湛了。

穆公欲为女儿召邻国王子为婿,将来可做国君夫人。但弄玉不从,自有主张,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弄玉宁可不嫁。穆公珍爱女儿,只得依从于她。

有一天夜里,公主在月光下赏月,倚着栏杆吹起笙来。这时似是有一阵袅袅的仙乐,在和着公主的玉笙。公主仔细一听,是从东方远远传来的洞箫声。一连几夜,都是如此。公主趁闲谈的机会,把有人在远处为她伴奏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穆公便派大将孟明根据公主所说的方向去寻访吹箫的人。一直寻到华山,才听见樵夫们说:“有个青年隐士,名叫萧史,在华山中峰明星崖隐居。这位青年人喜欢吹箫,箫声可以传出几百里。”孟明来到明星崖,找到了萧史,把他带回秦宫。

萧史来到秦宫,正好是中秋节。穆公见他举止潇洒,风度翩翩,心里十分高兴,马上请他吹箫。萧史取出玉箫,吹了起来。一曲还不曾吹完,殿上的金龙、彩凤都好象在翩翩起舞。大家不约而同地齐声赞道:“真是仙乐!真是仙乐!”

萧史和弄玉结成夫妻。从此萧史就教弄玉吹箫学凤的鸣声。学了十几年,弄玉吹出的箫声就和真的凤凰的叫声一样,甚至把天上的凤凰也引下来了,停在他们的屋子上。秦穆公专门为他们建造了一座凤凰台。萧史、弄玉就住在那里,不饮不食,不下数年。

一天晚上,奏完笙箫之后,萧史对公主说:“我很怀念华山幽静的生活。”公主也说:“这宫廷生涯,我压根儿就厌烦,我愿意与你去同享山野的清静。”从此二人便隐居在华山的中峰之上。有一天,弄玉带着玉笙乘上彩凤,萧史带上玉箫跨上金龙,一时间龙凤双飞,双双升空而去。当时的人们便把萧史称为乘龙快婿。

从此以后华山中峰又被称为玉女峰。 后人在中峰建起了玉女祠,许多胜迹也因玉女(弄玉)而得名。祠前有一石臼,名为玉女洗头盆;它前面的石台,就是玉女梳妆台;那下面的石洞,是玉女当年的居室,称作玉女室。此外,玉女祠北又有品箫台、引凤亭,是萧史吹箫引凤的地方。

吹箫引凤,乘龙而去,白日升天,后世历代文人墨客纷纷歌诵这段历史。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凤台曲》中写道:

尝闻秦帝女,传来凤凰声。

是日逢仙事,当时别有情。

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还。

曲在身不返,空余弄玉名。

南北朝诗人江总诗云:

弄玉秦家女,萧史仙处童。

来时兔满月,去后凤楼空。

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通。

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