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是如何在不经意间解决化学问题的?

因为朱元璋后代的名字恰好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些化学元素的名字。朱元璋登基的时候,第一件担心的事就是如何给后代起名。

朱元璋经过多方考虑,最终确立了一套五行命名法,第二个字按代命名,第三个字必须是五行偏旁的字,也就是按照木、火、土、金的顺序命名。他认为这样一套命名方法可以象征明朝五行共存,朱氏家族可以代代相传。

但是,朱元璋大大低估了朱氏家族的繁衍能力。起初,有些后代的名字更好,如朱迪的儿子名叫朱高炽,朱高炽的儿子名叫朱瞻基,朱瞻基的儿子名叫朱祁镇。但是代代相传,汉字再多也不足以命名。后人的名字不能和祖先的名字重合,这对朱氏家族来说很难。

无奈之下,后人开始在第三个字的偏旁部首后面加上自己的汉字,组成了一个新字,于是出现了各种奇奇怪怪的名字,如朱、朱铜铌、朱成钯、朱成钴等很多以前没见过的词,都是自己发明出来取名字的。

后来,晚清化学家徐涛在翻译西方元素周期表时很头疼,不知道应该用哪些汉字来命名这些化学元素。不经意间,他找到了朱元璋的家谱,惊讶地发现,朱元璋后代名字中的那些生僻字,恰好可以用来命名那些元素。

受它们的启发,徐涛意识到他也可以用一套规则来命名一些化学元素。这样,我们就有了后来看到的化学元素的完整列表。就这样,朱元璋制定的规则真的在不经意间解决了化学周期表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