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氏-姓毕的名人-毕姓起名字-毕姓的起源与家谱
河南河内郡,山东东平郡,山西太原郡,河南河南郡。
毕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一。
「毕」源出
毕(B? 毕)姓源出有三: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高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封于毕(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市之北),故称为毕公高,并建立毕国。毕公高其子毕万事晋,乃封于魏,其后代改姓为魏,并且成为战国时代的著名姓氏。仍居于毕国者,遂以国名为姓,称为毕氏,并且历代相传。2.出自任姓所改。据《世本》所载:?系自任姓所改。?3.出自他族改姓和少数民族中有毕姓。
得姓始祖
毕公高。周初著名政治家。关于毕姓的姓源,历来有关姓氏的古籍,考证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譬如,《姓氏考略》上说:?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以国为氏,望出河内、东平、太原?;《唐书宰相世系表》则指出:?毕公高之后?;《万姓统谱》上也记载说:?《左传》有毕万,《晋语》有毕阳?。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随周武王兴师伐纣立下赫赫战功。西周建立后,他负责处理被商纣王关押的犯人。他采取宽大为怀,平反了不少冤狱,表彰了因直谏受害的功臣,因而名声鹊起,为?周初四圣?之一。后被周武王封于毕国,爵位为公。世称毕公高。武王驾崩后,其为顾命大臣之一,他与周、召二公等一起辅政,使周王朝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他的后人有一支以国为氏,称毕姓。他们尊毕公高为毕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三千多年前的毕国,是在今陕西长安、咸阳两地之北,也就是说渭水的南北两岸乃毕姓之发祥地。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毕万仕晋,因功封于魏,到其曾孙魏文侯时,三家分晋,因此有毕姓改成魏姓者。虽如此,毕姓此际在山西扎根却是不争的事实。战国时,滕国(今山东滕州)有毕战,说明此际毕姓已进入山东。
先秦时期,毕姓主要繁衍于河南和山西境内黄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西汉时,南越将军毕取降汉,被封为侯。并有涿(今河北省涿州)人毕野白,这些史实表明,毕姓在北方已扩展于今河北,南方的广西也有了毕姓人。此际,一支毕姓远徙山东省东平,并且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于东平郡的.毕姓繁衍日盛,可谓族大人众,名人辈出,此际见诸史册之毕姓名人,多父子、兄弟等有血缘关系者。另外,毕姓太原郡望、河内郡望、河南郡望已日益壮大,北魏出连氏改毕姓后,入迁洛阳,使毕姓河南郡望尤为昌盛,并荫及河内。
唐安史之乱后,京兆(今陕西省西安)人毕宏入蜀,偃师人毕构裔孙一支迁居郓州须昌(今山东省东平)。唐代末年,因避回鹘掳掠和黄巢之乱,有毕姓南及两湖一带。北宋时,代州云中(今山西省大同)人毕士安因仕宦落籍河南郑州,其孙毕良史先迁蔡州上蔡,靖康之耻后,避居江东。与此同时,有毕姓因仁宦或避难之故迁居江西、浙江、安徽等地。明初,山西毕姓人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
清乾隆年间以后,河南、山东的毕姓人,伴随闯关东的风潮,通过海路,入迁东北三省。此际亦有沿海之毕姓赴台,或到东南亚和欧美各地者。
如今,毕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毕姓约占全国汉族毕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毕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一。毕姓是当今 书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如北京,天清,河北之沧州、尚义、黄骅、阜平,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毕姓在全国汉族人口中约占0.11,居第一百二十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