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军事能力很强吗

明成祖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皇帝。对他的描述也有很多:"貌奇伟,美髯髯,智勇有大略.”“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我认为这不是美其名曰,而是他确有过人之处。我最欣赏的是他的军事才能。

根据华韵珍藏微信公众号记载!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朱元璋死后,传位给他的孙子朱允炆,年号建文。朱允炆担心燕王朱棣造反,先后将周王、岷王、湘王、齐王和代王抓捕贬为庶民,企图削弱朱棣的势力。建文元年,朱棣被迫起兵自称“靖难”,由于建文帝手下黄子澄的误判、统帅李景隆极低的军事能力以及朱棣麾下诸多名将、僧人姚广孝的帮助下攻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改年号为永乐。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明成祖在位22年励精图治,采取了许多开明而有力的措施,致使国家臻于强盛。

由于明成祖采取了一系列开明有力的措施,加上他善晓军事,除解除了藩王的兵权,巩固中央政权外,又屡次亲征漠北,抗击外来的侵略,打击蒙古贵族势力,大获胜利。曾设置奴儿干都司,管辖今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和库页岛等地,使当时的中国颇称鼎盛。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 他在位期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

朱棣从小与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等人打交道,虚心向他们学习,亲眼见过惨烈的战场。宫廷里的尔虞我诈,为“权”“利”的勾心斗角令他逐渐成熟,变得老谋深算。他第一次成为军队的主帅,统兵远征北元太尉乃尔不花就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谋略。他先命几小队轻骑兵隐秘地侦查到了乃尔不花的位置,悄悄进发,之后做出了在突降的大雪中行军的决断。到达敌方营地之后,他却命军队做饭扎营,逼迫乃尔不花投降,不费一兵一卒歼灭了北元主力军。胜利就在眼前时,展示自己的机会时,在即将获得的荣耀面前,朱棣选择了放弃,暂时的放弃,这足以体现他的忍耐力和抑制力。“简单的占有是小聪明,暂时的放弃才是大智慧。”当年明月如是说。

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他设计引出宁王朱权,夺取了宁王手下的一支最强骑兵部队朵颜三卫——蒙古铁骑雇佣兵,这对当时公认的最强骑兵将领朱棣来说如虎添翼。靖难的最后,京城内的两个内奸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开城投降,朱棣攻破京城,登上了王座。靖难期间朱棣展现出的军事能力并不是非常突出。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他亲征蒙古。

永乐七年,蒙古鞑靼部落杀掉了明朝的使者郭骥,朱棣派邱福率领十万大军远征,邱福贸然进军中了鞑靼军队的埋伏,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于是朱棣重披战甲御驾亲征。先后击败了分兵逃走的本雅失里和阿鲁台,班师回朝。鞑靼战败后,蒙古瓦刺部落首领马哈木以杀手锏——骑兵为资本向大明公开挑衅,朱棣为铲除瓦刺再次率兵五十万亲征。他也想好了对付瓦刺骑兵的方法,正面对抗,大明的骑兵必定不敌,于是他带上了一支特殊的部队。出征后瓦刺接连败退,朱棣得到了马哈木就在前方的消息,明知马哈木定有埋伏,仍然前进。马哈木特意选了这个战场——忽兰忽失温,这里附近有山,马哈木将骑兵藏于山上,等明军一到,借着山势直冲而下,冲垮明军的阵势,明军就成了一盘散沙任人宰割,如意算盘打好了,可惜,朱棣不会来了呆呆的站在山下白让给你冲。朱棣也观察好了这片地形。决战来临! 当马哈木发现明军都是步兵打头阵时乐得笑开了花,骑兵克制步兵的程度不用多说,于是马哈木当即下令:全军冲锋!三万骑兵一齐出动,顿时尘土飞扬、喊杀震天,就当骑兵马上要杀进明军阵中时,明军前军步兵分左右两翼后退,中军另一支部队出现了,他们就是手拿火铳对准瓦刺骑兵的神机营!但是瓦刺骑兵并没有停止下来,继续冲锋。远处观望的马哈木马上发现了异样,对着骑兵们声嘶力竭地大喊:"神机营!快退!”冲在兴头上的骑兵们哪里听的见,就算听见了也为时已晚。神机营中军主帅柳升一声令下,士兵们纷纷扣动扳机,第一轮齐射就把瓦刺骑兵打得人仰马翻。后面的骑兵索性拼到底向前冲!神机营只做了一轮射击就停了下来,骑兵们大喜,但神机营直接后退,左中右三路冲出大批骑兵,直接涌向瓦刺骑兵,展开激烈交战,瓦刺骑兵被明军三路进行冲击,阵势一下就散了,马哈木做梦也没有想到反倒是自己的骑兵成了一盘散沙,落荒而逃。明军趁胜追击。还骑着马的瓦刺骑兵还好,被明军骑兵追击,一时半会追不上,要是被打下马的就惨了,等着你的是除神机营,骑兵营之外的所有几十万步兵!清剿残兵败将就是他们的任务。马哈木在后方见势不好,马上带头逃跑,瓦刺骑兵全部瓦解。明军穷追不舍,中途瓦刺还掉头反击了一下,正撞上明军,又被击败,转身再跑,马哈木抛下其他人溜得最快。

这次战斗明军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分析一下这次战斗,就能明白朱棣在军事方面的天赋了。首先是这次战斗的主角——神机营。这是明朝初期没有的兵种,是朱棣设置的一个特种兵机构专门使用火器,如火铳、火炮等,在当时有着极高的地位。而善用火器的明朝将领也是有的,比如邓愈和沐英。邓愈只是较早使用火器,真正发挥了火器威力的是沐英。当时的火铳虽然威力巨大,但也有个致命的缺陷——装填火药,不能连

发、装填耗时较长使得初期的火铳不受重视。沐英是云南的守将,手下的步兵根本无法与当地少数民族的象兵交战,于是他研究出了一套火铳的战法。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兵列为三行,第一排射击完后退至最后,第二排射击,再退至最后,第三排射击,这样交替射击、装填,使得火铳部队有了持续的火力输出,把来犯的敌人个个打成筛子。这样的战法并没有马上流传于军中,因为沐英镇守的是偏远的云南,但不能否定它的价值。这套战法在几百年后普鲁士国王也发现了,借此称雄欧洲。马哈木原本占有主动权,设埋伏伏击明军,结果被反客为主,不全靠神机营,成功的原因应该是朱棣的战法“三军联合战术”“三军联合战术”说简单就是明朝的三大营:三千营、五军营和神机营。他们分别代表了三个兵种:骑兵、步兵和火枪兵。朱棣就是合理的分配了三个兵种,使其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方法简述如下:火枪兵拿枪打、拿炮轰,完了骑兵上,冲垮敌阵,最后步兵人海战术,清剿战场。冲击力极强的瓦刺骑兵就是败给了这套战术。据考证,当时的明军骑兵用的不是什么砍刀、斩马刀,而是狼牙棒。狼牙棒杆儿长,攻击范围大,原本是钝器的击打效果,上面可以附带什么铁钉,倒刺之类的,被打到不死也刮了一层皮下来,更何况骑兵的目标不是杀敌,而是令其无法逃走或失去战斗能力,因为杀人的都是后面的步兵,一群人涌上来踩也能踩死。这次明军的胜利可是包含了我们的朱棣同志和无数军事研究人员的汗水的结晶。《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对这套战术也很是赞赏,起名为“要你命三板斧战斗系统”意思简单明了。说了这些,可能还不够表明这套战术的伟大和朱棣的军事才能,我再拿出一些足够充分的理由。这套战术也不是空前绝后,之后也有不少人研究出来,都大同小异,比如三百多年后的拿破仑,他的战术稍微先进一点,枪兵大都换成了炮兵轰炸。靠着这套战术他拿下了大半个欧洲。还有更强的,那就是纳大希特勒,他与大将古里德安***同研究的成果:先用飞机炸,再上坦克冲,最后枪兵上,屡战屡胜,占领了大部分的欧洲、北非、东亚、和太平洋岛屿,还给这套战术起了个更好听的名字“闪电战”。可惜拿破仑打俄国,希特勒打苏联时都是天公不作美,严寒时士兵战斗力下降,有的甚至冻死,积雪阻碍前进,失去了战术的精髓——速度,再就是俄国面积太广了,今天拿下这个城市,明天第二个城市就有了防备,没有了突然性,这两人都在此失败。当然,这战术在明朝是非常好用的,丢了城,等你去报信别人早就已经被打败了。朱棣发明的这套战术,对后人的影响巨大。仅仅这一点,就足以显出朱棣是个军事天才!

综上所述,朱棣在众多忠臣猛将的指导与实战中成长为了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不论是谋略、应变能力等等军事方面的能力都不逊色与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我们伟大的永乐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