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氏是姬氏的后人吗?
鞠(Jū)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黄帝有后名曰弃(后稷),是周朝的始祖,弃之子不窋有个儿子叫陶,生下来时手上的掌文很象古文“鞠”字,因此起名叫鞠陶。鞠陶后来作了周人的首领,他的后代子孙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称鞠姓。
2、出自以名为姓。鞠陶的后代中有个叫鞠武的,在燕国任大夫,他的后人以其名字命姓,称鞠姓。得姓始祖:鞠陶。根据《元和姓纂》及《名贤氏族类稿》等古籍记载可知,周族祖先后稷的孙子叫陶,因为出生时手心的掌纹很像古文“鞠”字,所以起名叫鞠陶。鞠陶后来做了周人的首领,他的后世子孙即以鞠为姓。故鞠氏后人奉鞠陶为鞠姓的得姓始祖。
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五世孙后稷名弃,传说是帝喾的元妃姜嫄“踏巨人足迹,而身动如孕”(《史记》)所生。弃在幼年时就有成人的志向,玩的时候好拿种植五谷杂粮作游戏。长大成人后对什么样的地种什么庄稼,怎样种才能长得好非常有研究,老百姓都愿意向他学习。帝尧听到后,把他请来封为管理农田耕种的官叫“农师”。由于弃管理有方,老百姓跟他学种地连年增产,功劳很大,帝尧就把邰地(今陕西武功一带)赏赐给他作封地,封号为后稷,姬姓。
弃去逝后,这种农师的职务一直承袭了10余代,其中有叫檠玺和叔望的,当传到不窋(zhu阳平声,发“竹” 音,同“窟”)时,夏朝的“帝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史记》)失国,诸侯互相侵扰。不窋辞去职务不当农官,带着族人逃避到了西北戎狄住的地方,古时候叫北豳,也称北荒(甘肃庆阳,现已改为“庆城”)。不窋到北豳时,他的儿子鞠陶已经长大成人;关于他名字的来源有这样一段传说:据说鞠陶出生时右手的掌纹很象古代篆文的“鞠”字,于是取名叫鞠。到北豳后,由于当时周人的居住条件很差,大部分采用穴居,于是周人的首领不窋封鞠为专门负责挖陶窑的官职,他带领周人一边挖窑烧陶器,一边挖窑用于住人,一段时间后,周人都叫他鞠陶(鞠,盈多也;陶,窑也)。
据《三国志》记载,东汉末年在袁绍帐下有一员与河北名将颜良文丑齐名的悍将叫麴义的就是鞠谭的后代。他不但帮助袁绍战胜韩馥夺得冀州(今河北冀县),而且把凉州羌人“斩马腿”的战法运用到“界桥之战”大败公孙瓒,为袁绍立下赫赫战功,后因居功自傲被袁绍所杀。公元200年前后,鞠谭的后代西平人麴演(衍)、麴光、麴莫在凉州起兵反操杀郡守。他们带领部队经常活动在西平、金城一带,并与韩遂、马超遥相互应同曹操抗衡;后来因内部分裂,麴演伙同蒋石诱杀韩遂投降了曹操。
在鞠姓的发展中有两位名出山东高密的族人值得一提,据《续资治通鉴》记载:鞠常字可久,五代南汉乾佑(948年)进士,宋朝开宝年间为著作左郎,后为清河县令去世。另一位高密籍人氏鞠仲谋字有开,宋朝雍熙(985年)进士,官至开封府判官,兵部员外郎,后为连江县令去世;他在任连江县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兴修的连江水利工程始终为后世称道。
鞠氏家族中也不乏伟大的女性,舞蹈家鞠夫人就是其中之一。南宋周密所著的《齐东野语》记载她精通音律,是皇宫舞蹈班子的编舞兼领舞,以善舞南宋名曲《梁州曲舞》而著称,她的舞姿在宋高宗时为仙韶院第一,人称“菊部头”(在古代菊-鞠相通),皇宫的教坊都管王谨特作《菊花新曲破》用以称颂她。到了明朝正德年间,登州府文登人鞠钥与妻子于氏被敌人(正德年间登州刘六、刘七暴乱)俘获押到城南寺,敌人逼迫鞠钥屈服被拒绝,当场被杀害,妻子于氏悲愤触石而死。被当地百姓誉为“文登双节”,明朝政府专门为其树碑立传。
鞠语,春秋时期人,孔子三千弟子之一。《晏子春秋》外篇第八篇记载:“景公上路寝,闻哭声。曰:吾若闻哭声,何为者也?梁丘据对曰:鲁孔丘之徒鞠语也。明于礼乐,审于服丧,其母死,葬埋甚厚,服丧三年,哭泣甚疾。公曰:岂不可也!而色悦之。”意思是说:齐景公出行到晚上在路旁休息,似乎听到远处有哭泣声,便问:“是谁在哭啊?”随行的人回答说:“是孔子的学生鞠语,他是个孝子,母亲死了他不但给以厚葬,而且还守灵三年天天这样悲痛欲绝的哭泣啊”。齐景公听到后非常赞赏,建议大家都应该这样作。
鞠武,战国晚期燕国人,燕国太子丹的太傅。鞠武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史记》上描述他聪明睿智、深谋远虑、忠义诚信、威武刚烈。“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是描写太子丹为了实现其宏图大志送荆轲上路在易水边上拜别时的悲壮场面,正是鞠武通过田光向太子丹推荐了这位著名的侠士荆轲,其后鞠武也同荆轲所演绎的那场“荆轲刺秦,图穷匕见”的历史故事而享誉华夏。
鞠氏家族的发展经历了十分漫长艰苦的迁徙过程。首先在先周时期甘肃庆阳的北豳起步逐渐向南迁徙进入关中,大约在东周和春秋时期又发展到山东一带,然后两支鞠姓合流。鞠姓的郡望由先周时期的北豳——战国时期燕国的辽东郡——两汉时期的汝南郡——魏晋时期的东莱郡一直发展到宋元时期的山阳郡。其中,上文提到的东晋初年的东莱太守鞠彭率众迁徙辽东的鞠姓与秦始皇灭燕后在辽东襄平的鞠姓土著再次合流又向北或向东迁徙进入三江平原和高句丽,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满族和朝鲜族的鞠姓。据统计,目前中国朝鲜族的鞠姓已经列入前80位。另据研究发现,隋唐时期在“黑水”(今黑龙江)流域一带出现了一个古部落叫“黑水鞠”,很多探源文章都称“黑水鞠”是满族的直系祖先(有争论,目前尚无定论—编者)。对此《新唐书》记载说:“有鞠,或曰祴(gai平声),居拔野古东北,邻于黠戛斯剑海之濒,有木无草,地多苔。无羊马,人豢鹿若牛马,惟食苔,俗以驾车。又以鹿皮为衣,聚木作屋,尊卑***居”。由此证明这个称为“鞠”的部落历史上确实存在。按照“在我国古代史中,由于战争或其他原因,地处中原的民族和周边的其他少数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相互的不间断的迁徙、分衍和融合;同时地处周边的其他少数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对中原民族的向心力”这一基本理论分析,很显然这个作为古代部落名称的“鞠”与中国最古老的姓氏鞠姓相吻合决不是偶然的。
大约在清朝同治年间关东开禁,大批鞠姓家庭正是在这一时期携妻带子扶老携幼,大多数都是乘小舢板跨越渤海湾从水路闯入关东,这就是东北的绝大部分鞠姓家庭祖籍都来源于山东半岛的原因之所在。据统计,目前山东威海、江苏泰州、河南邓州、东北地区是中华鞠氏的四大集居地,江西和四川也有一定的规模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