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观社火-散文欣赏
龙年到处充满着喜庆、吉祥,充满了龙的传奇色彩。龙灯、龙门、龙舟、龙画,家家户户贴着龙的对联;做生意的双手作揖,道一声龙年发财;娶亲的人家喜气洋洋,口口声声龙年定得龙子,商店里、地摊上的龙灯笼、龙拐杖、龙茶具被人们争先抢购……
大清早,我和妻子来到街上。时间还早,社火还没有进城,但街道两旁早已站满了人。年纪大的老者搬来椅子、方凳坐着,嗑着瓜子,吸着香烟,怀里抱着孙子很是享乐;年轻的小伙子走东窜西,一会儿点燃一串“电光炮”噼里啪啦地响上一阵,然后又在炮摊买一把“钻天猴”、“二踢响”美美地过回瘾;十八九岁的姑娘花花绿绿,把一个飘香四溢的春天早早引来。她们可不像小伙子那样傻憨,精灵透了,花钱琢磨半天,实在不想买了就说“我用着这个东西”,但善于体察姑娘心迹的小伙子明知是让自己掏钱却也乐意,随了姑娘的心愿。陇东的后生就是这样憨厚,朴实的就像脚下的黄土或是山峁挺立的柳树。
不知谁喊了一声,“社火来了!”人群涌动起来。我和妻子被冲散,怎么喊也没有回声。只见数十条龙舞动而来。最先领头的是两条黄龙,跟随其后的是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白色的龙。它们活灵活现,腾云驾雾,金色的鳞片在阳光下十分耀眼,尤其是龙的一双眼睛神采奕奕,使你不由得对它发出赞叹。耍龙的后生一色的白头巾、黄运动衫、黑西裤、白运动鞋,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掌龙头的不断变化着招数,一会儿昂头啸天,扶摇直上;一会儿伏地游离,海底捞月。掌龙尾的更是跑的紧张,吃的苦自然也多。俗话说,宁耍龙头,不耍龙尾。掌龙尾的要做到眼急、手快、腿勤,再结实的后生一天跑下来不是腰酸背痛,就是脚肿腿麻。
为了看得更清楚,我好不容易挤到了社火接待站,恰巧目睹了农村社火队的社火。每年正月,各乡各村都要组织强大的社火表演队伍,挨家挨户问一声平安,道一声发财。农村的社火主要有耍狮子、踩高跷、骑毛驴、划旱船、高芯子、鼓锣队、春官诗、害婆娘扫霉气……农村人朴实无华,衣着打扮固守传统服饰,大红大绿,色彩鲜艳,男女均涂脂抹粉。踩高跷是陇东社火队最有代表性的.表演,或跳、或奔、尤其是将双腿捆绑在一米多高的柳棍上,既惊险又刺激,稍有不慎就会跌倒摔伤。踩高跷的表演形式是多样的,常常是穿古装,扮演一场古戏,或唱或打,引来阵阵喝彩。而春官诗多是民间艺人,头戴黑礼帽,鼻梁上架一幅变色眼镜,着黑色中山服或黑西服,手摇鸡毛扇,其诗简明易懂,朗朗上口。现抄录几句:“龙年大吉又大利,你发我发大家发。财神降到家门口,五谷丰登过大年。”有的诗触景生情,一人一物一山一水均可入诗,充分体现了农村人不凡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数分钟,八条奇特的龙无翼而来,仔细看才发觉龙背上栓了氢气球,龙由此而漂浮了起来,全身自由摆动,真是别出心裁。不过半时,一条长长的社火队伍由远而来,吼天振地的大鼓擂个不停,威风的狮子上下跳跃,一辆辆彩车竞相展示。有哪吒闹海,预示出陇东人民战胜贫困,所向披靡,排山倒海之势;有八仙过海,预示出陇东人民人才辈出,各显其能。真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国有企业以及大的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将产品制成模型在街上游动展示,开展促销活动;礼仪队,模特队也加入到社火的表演队伍中,引诱的人们争看漂亮小姐的摸样,农村来的老老少少大开了眼界。城里人则不屑一顾,说一句:“没意思,”偏爱看农村的“农家乐”式的社火。
社火从宝塔巷一直到三天门,整条街汇成了人的海洋。几十处社火接待站鞭炮声不断,而耍社火的人早已是人困马乏,每到一处社火接待站迫不及待地端茶就喝,点一支烟悠哉地吸着。也有不省事的无赖,点燃“钻天猴”、“二踢响”扔进社火队或是人群中,“蹦”地一声炸响,人群散开,耍社火的也惊慌忙乱地躲避,一帮无赖就咧嘴乐了。这时有春官诗道:“无赖无赖真无赖,讨不上老婆生不下娃。如今都讲文明了,无赖还在逞英豪?”人群大乐,喊:“好!好!”
一波一波的社火直到下午五时许才逐渐冷落下来,人们带着喜悦和愉快散去,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在等待晚上社火的到来。晚八时许,街上一片通明,锣鼓声又“咚咚”地想起来,大狮子、小狮子三五成群,一只只旱船蜻蜓点水而来,数十条龙也游弋而来,龙口不时喷出一股股火焰。平凉城白天见不到俊俏的姑娘,可是正月十五的晚上,美女一下子多起来了,头发有烫反翘的、有烫直板的、有染了奇异的颜色洋不洋土不土的、还有很清纯的大辫子、妹妹头……有小伙子就喊叫:“她们都是给癞蛤蟆吃的。”谁听了这话也感憎恶,但不是绝对没有道理。好看的女子不知道中了什么邪,偏爱找个大款、教授、离休干部,小伙子没钱不行,没官也不行,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一只只“天鹅”飞走了。
我和妻转到公园路口,坐一小摊前买了两碗元宵。抬眼望去,栋栋高楼的阳台上挂着红灯笼十分诱人好看。在这团圆的夜晚,这盏盏红灯笼一直要亮到天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