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为什么叫长城?
长城的名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是长城最常见的称谓。《史记·楚世家》载:“齐宣王骑山筑长城,东至大海,西至济州,以备楚。”
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中国的第一段长城是诸侯国楚国为了对抗北方游牧民族而修建的。战国时期,燕、赵、秦等诸侯国大规模兴建。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人把北方诸侯国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西起姚,东至辽东,一直到范多里。这就是“万里长城”这个名字的由来。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要塞。它是一堵高大、坚固、连续的长墙,用来限制敌人的骑行。长城不是简单的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大量的城市、障碍物、亭台楼阁、地标组成的防御体系。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长度2000多公里,陕西省长度1838公里。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代长城总长度为8851.8km,秦汉及早期为1,000 km以上,总长度为21,000 km以上。现存长城文物包括长城城墙、壕沟/壕沟、单体建筑、海关城堡及相关设施,共计43000余处(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