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都江堰是由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师李冰设计的。当时是战国末期。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今四川成都),建立蜀郡。秦惠文任命张若为第一任县令。当他到达秦国的(大约256 ~ 251年前)时,著名的水利工程师李冰被任命为郡守。李冰到了蜀县后,亲眼看到了水患的严重性,直接听到了人民群众要求化洪为水利的呼声。于是他和儿子以及当地懂水利的人去岷江考察,找出了岷江经常淹没农田的原因,水退了就经常出现干旱。他决定从岷江引水来灌溉成都平原。他带领劳动人民采取“引水护河,筑堰引水”的方法,凿山引水,修建了分水鱼嘴、飞沙堰溢洪道、宝江口取水口等工程。分水鱼嘴由石头砌成,将滚滚岷江一分为二。外河为岷江,经冠县、乐山流入长江,内江为人工河道,经瓶口流入成都平原。内江除了灌溉,还可以航运。
这个堰比岸边低。为了牢固,堰本身上窄下宽,好像是河中的一个岛,岛的南端伸出一个尖。远看像一个大大的鱼头,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鱼嘴”。
分洪堰建成后,岷江的洪水得到了缓解,于是李冰把这个分洪堰命名为“杜红堰”,后来人们又把它改名为“都江堰”。为了让这个分洪堰更坚固,需要定期清理河底的泥沙。李冰父子和当地人一起发明了一年一次的淘沙法,称为“年修”。他们用叉子切断了水流。当第一个霜冻季节到来时,外江水将全部流入内江,以冲刷外江泥沙。第二年开春,内江的水全部流入外江,冲刷内江的泥沙。李冰把筑堤拦沙、疏通水流、保护河堤调节水量的原则总结为六个字,后来镌刻在内江东岸的石壁上。
为了测量河中央的水位,李冰还在仲婷建造了三个石像,以保持水位不低于石像的脚,不高于石像的肩膀。在沿河的石墙上,还有24格的“水规”,一眼就能看出岷江的水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尺。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使用了两千多年,灌溉了内江两岸数千里的田地,至今仍完好无损,受到了国内外水利专家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