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有哪些习俗?
鄂伦春族的物质生活很有特色。“神仙居住”的故居除了吃肉穿衣服,也是狩猎文化的创造。“神仙柱”类似于一把半开的伞,由30多根树杆组成,夏天用桦树皮覆盖,冬天用兽皮覆盖。可以随时快速搭建和拆卸。“神仙柱”入口正对面的上方和左右两侧是专门设计供人坐卧的,但有严格的规定。“神仙柱”中央有一堆篝火整天燃烧着,用来做熟食和取暖。装有神灵的桦木盒子挂在“神仙柱”后面的树干上,一般不允许女性触摸。
鄂伦春族基本实行一夫一妻制。实行严格的氏族外通婚,通婚的氏族成员大多关系密切。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并没有过分的不同,只有财产继承权一般属于男性。一个家庭两代人住在更多的地方。人口过多的话,往往是长子结婚,在父母住处附近另立“神仙柱”。原来“神仙柱”里不允许女人生孩子。他们必须在远处设立产房,不允许男性进入和靠近,满月后才能回家。以前人死后一般都是天葬(也就是风葬)。下山定居后,一般都是土葬。
按照鄂伦春族的习俗,前婆家一般不希望寡妇再嫁,所以抢亲戚时难免发生激烈争吵甚至动武。但由于抢亲的人多,袭击突然,原婆家无法抵抗,寡妇往往容易被抢走“神仙柱”。新娘绑架成功后,女方家会回到“神仙柱”,并向原婆家道歉。但现在,鄂伦春族寡妇再婚不再受到限制。已婚鄂伦春族男女感情不和,调解无效,可以依法离婚。
鄂伦春族的风俗习惯
鄂伦春族妇女的绝活是为猎人制作“米塔哈”。这种帽子是用狍子的整个头,去掉骨肉,保留狍子头上的毛、角、耳、鼻、口,精心鞣制而成的。戴上这顶帽子可以引诱猎物。鄂伦春族造林、走林、吃林、穿林。衣食住行都来自大森林。
自从鄂伦春族迁到黑龙江南岸以来,马一直是主要的交通工具。1890年,鄂伦春马沉重打击了入侵的俄罗斯侵略者。夏天,桦木船被用作河流中的交通工具。火车和公共汽车已经连接到鄂伦春族居住的地区,交通更加便利。
东北的鄂伦春族冬天去打猎,挖雪屋过夜。猎人们挖了一个深雪坑,在四个角落放上木杆,盖上熊皮,在冰屋里点燃篝火,用野猪皮做了一个长沙发。密封性差,室内温度低,主要靠篝火取暖。
婚丧习俗
鄂伦春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严禁族内通婚,不同世代的人不能结婚。孩子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解放前没有自由恋爱。鄂伦春族的婚姻要经过求婚、认亲、给彩礼、迎亲四个程序。在传统的鄂伦春族婚姻中,曾经流行过指腹婚的习俗。
鄂伦春族传统的葬法是风葬,此外还有土葬、火葬、水葬。风葬,也叫树葬或天葬,是一种古老的葬法。在森林里找一棵对角线的树,把它砍倒,在上面放一根横木,铺上树枝,然后把棺材放在上面。还有绳子把棺材挂在横木上。因病或难产而死的人,一般都是火化的。淹死的人被埋在水里,棺材被推进河里,任其漂走。土葬是受汉族影响后出现的一种埋葬方式,大致与汉族相同。鄂伦春族有一整套丧葬礼仪。人死了或停在“撮子”里,头朝北,脚朝南,香烟、酒、面食或拔毛的家禽或鸟就在尸体旁边。亲友陪家人在灵前哭泣、祭祀、烧纸、守灵。棺材里要装满死者生前用过的餐具和马具。如果男人陪葬的是猎刀,弓箭等。,女人用针线陪葬等等。棺材在日出前下葬,人们相信死者的灵魂可以安全到达冥界而不被阳光照射。在过去,我们仍然保持着悼念死者和定期举行祭祀的习惯。由于鄂伦春族生活在原始森林中,他们因地制宜地发明了多种棺材,如桦木棺、树筒棺、木棺、柳条棺、满人棺等。
丧葬习俗
鄂伦春族人相信人的灵魂是不死的,死后变成鬼。他们应该去“阎门坎”(冥界),不应该随便得罪鬼。这些观念影响了他们的丧葬习俗。
鄂伦春族讲究速葬。在葬地的选择上,一般都要选择地势平坦,靠近森林和河流,树木有根,水流活跃的地方,这就意味着子孙后代会永远延续下去。
有几种安葬方式,最古老的是风葬。风葬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树杈葬,一种是吊棺葬,一种是棺葬。最原始的那种风葬,就是选3、4棵树,借树枝搭个横木,在横木上铺上树枝,把死人盖在上面。后来也实行土葬。埋葬用的棺材和汉族的差不多,但比较粗糙。如果没有棺材,可以在坑里用木杆做一个箱子,然后把尸体放进去,盖上木杆,埋上土。无论是死于急性病的年轻人还是孕妇,都是在柴堆上烧棺材火化,尤其是心脏部位,否则会变成鬼,缠住家人。水葬是给淹死的人用的。一般先把死者用过的帽子扔进河里,再把棺材放进水里,让它漂走。
马是最常见的陪葬品。如果杀不起马,就把死者穿的衣服和马具套在马上,绕着埋葬的地方转一圈,和马说几句话。除了马之外,还有死者生前使用的生活用品,如筷子、勺子、猎刀、烟具、男人用的弓箭、女人用的皮具、针线盒等。
葬礼上有射“引箭”的习俗。有些地区有“做媒”的习俗。萨满绑了草人,草人绑了几条线,死者子女各带一条跟随。在葬礼现场,萨满念了悼词。看完后,他用“神棍”把线折断,把稻草人扔得远远的,以示逝者魂魄已远,不牵连生者。
死后的第七天,也就是“第一期”,以及重要的节日、清明等,都要在埋葬的地方祭祀。在周年纪念日,将举行盛大的祭祀。祭祀前要新建一个仙人柱,上面放床和被褥,床头放蜡烛,桌上放供品。祭祀时,要念悼词。奏折包括死者的信息:姓名、出生和死亡日期、死亡原因,以及死者晚辈和来宾的姓名。还有室内照明,室外篝火,让灯光明亮。摆酒摆菜,人们吃饭唱歌说话烧纸。通宵熬夜到第二天天亮。
鄂伦春族人去世后,家属一般都会要戴孝,时间长短性别都不一样。
饮食习俗
在过去,各种动物肉一直是主食。一般一两餐就黯然失色了,吃饭时间也不固定。鄂伦春族人的日常饮食中米粉的品种很多,面包饺子也很常见。
鄂伦春族人吃各种各样的肉。除了森林里的各种野生动物,它们还捕食河里的鸟和鱼。最常见的食物是牦牛肉,其次是牦牛肉,被视为美味可口。
鄂伦春族成年男子爱喝酒,喝的酒有两种。一个是马奶酒。鄂伦春族人把马奶酒、小米、小米放在一起,发酵一周,然后用蒸笼蒸,让家家户户自己酿。另一种是白酒,多是外地进口。
鄂伦春族过去以吃各种动物肉为主食。一般在日食时吃一两顿饭,吃饭时间不固定。冬天太阳升起前吃饭,饭后去打猎;夏天,我们早上先去打猎,打猎后吃早饭。有时我会在狩猎区过夜。早晚两餐;女人在家做饭。两餐主食以瘦肉为主。鄂伦春族在日常饮食中有许多品种的米粉,如苏米熏(粥)、老跨台(粘粥)和用大米或小米煮的干米;面粉做的高卢布达(面团)和卡布沙南(油饼),还有面包饺子也很常见。鄂伦春族吃的肉面种类繁多。除了森林里的各种野生动物,它们还捕食河里的鸟和鱼。大兴安岭特产龙飞(松鸡)因其肉质细嫩而最为著名。最常见的食物是牦牛肉,其次是牦牛肉,被视为美味可口。吃动物肉时,带关节的肉块放在锅里煮,等半熟时再取出。每个人都用刀把它们切开,用盐水把它们吃掉。他们特别喜欢吃带血筋的肉。他们认为带血筋的动物肉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具有明目、消除疲劳等食疗作用。吃狍子肉的时候,我喜欢把熟肉和它的肝脑剁碎混合,再加入野猪肉油和野葱花一起吃。鄂伦春族还习惯于对各种动物肉进行精细加工或煎或炸,制成各种野味。用肉和蔬菜做各种炒菜越来越普遍了。鄂伦春族人多采用晒干猎物的方法,尤其是夏天,鄂伦春族猎人把肉切成小条,晒干,再切成小块,放在用艾草杆子编织的帘子上,底下烧炭,烟熏,使肉长久不变。鄂伦春族的成年男子喜欢喝酒。他们喝两种酒。一种是马奶酒,用马奶酒、小米、小米,发酵一个多星期,再用蒸笼蒸,让家家户户自己酿。另一种是白酒,多是外地进口。严冬狩猎前,鄂伦春族猎人常喝一碗熊油,增强御寒能力。过去,民间在饮食方面有许多禁忌。吃熊肉的时候要学乌鸦叫,意思是告诉山里的熊,乌鸦在吃熊肉。配偶一方死亡后,另一方三年内不能吃动物头和内脏。有些地方还禁止妇女吃熊肉,难产的妇女不准吃动物的头和心。现在这些禁忌已经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