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1963年,竺可桢与宛敏渭***同编写的《物候学》一书即将出版,为了迅速普及这门学科知识,作者写了此篇以介绍物候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小品文。
此文最早以《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为题发表于1963年第1期《科学大众》,当时文后注有:“本刊根据作者尚未出版的《知识丛书》之一《物候学》摘编”的字样。而在原作中,“大自然的语言”是4个小标题中的第一个小标题。此文被选入教材后改题为《大自然的语言》。
扩展资料:
一、文题解读
此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一看到这一题目会有“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这样的疑惑。
但读了文章会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中心思想
此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百度百科-大自然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