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叫什么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行星天文学家迈克·布朗等人29日宣布,他们在冥王星外发现了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大小相当于冥王星的1.5倍,距太阳的距离是冥王星的3倍,暂命名为2003UB313。此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在其网站上发布了消息,称“第十颗行星被发现”。
新发现的这一星体究竟有多大意义?在国内中小学教科书和各类科普读物中沿袭了数十年之久的“太阳系有九大行星”的说法,有没有可能被重写?“第十大行星”之说是否属实?谁才是确定该新星是否属于太阳系行星大家族的权威?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请教了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林清博士。
第十大行星预言了75年
据林清介绍,太阳系中存在第十大行星的说法在天文学界早已有之。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在海王星外发现了一颗新星,同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确定其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并定名为“冥王星”。
但从1930年起,天文学界便不断抛出关于太阳系还存在第十颗行星的说法,他们还在不断努力观测,以证实这一推断。因此,近年来接二连三有人宣称找到第十大行星,而且发现的星体一个比一个大。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当属2004年初,美国科学家在距地球129亿公里外,找到的一颗红色小行星2003VB12。当时,它的发现者就认为它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并依照因纽特神话传说中海洋女神的名字,给它起名为“塞德娜”。 》》》美国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系中最遥远的天体
但由于“塞德娜”的直径仅为冥王星的71%,很多天文学家提出质疑,经过再三鉴定,最后认为它不够资格,“塞德娜”已被正式归类为“小行星”。但这一次美国人发现的新星,体积比冥王星还要大,真正引起了科学界的瞩目。林清表示,这次发现2003UB313的确意义重大,它迫使人们重新对太阳系结构以及行星的概念进行研究。
新发现动摇冥王星地位
NASA和西方媒体的此次报道都有一个***同的特点,就是用“planet”来称呼这一新天体,并称之为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但在林清看来,提出“第十大行星”之说为时过早,2003UB313的出现反倒会使人重新思考冥王星在太阳系的地位,以及究竟如何定义“行星”这个概念。
据介绍,不少天文学家一直把冥王星视为太阳系行星中的一个“异类”。冥王星的直径仅为2390公里,只有“邻居”海王星直径(49528公里)的5%,连水星(4879公里)的一半都不到;它的质量也是九大行星中最小的,甚至比月球质量还小。它的运行轨道和运动规律与太阳系的其它八个“姐妹”也很不一样。
许多科学家为此提出,把冥王星剔除出太阳系行星之列,把它视为小行星。还有一个办法则是把八大行星定义为“大行星”,把直径大于2000公里,且小于4879公里(水星)的绕日天体定义为“准行星”。(注:这样,冥王星和最新发现的2003UB313都将被视为准行星。)
尽管把冥王星赶下行星“宝座”的提议在1998年遭到IAU的否决,但不少科学家始终认为,太阳系其实只有八大行星,海王星以外的星体都属于柯伊伯带(小行星带),冥王星也是一颗较大的小行星。
林清表示,中文里的“行星”一直是个含糊的概念,英语则对行星(Planet)和小行星(Asteroid)有明确的区分。现在,天文观测的事实摆在那里,而“行星”只是一个人为的定义,是时候重新考虑“行星”定义了。他还说,假如这颗新天体被定义为太阳系第十颗行星的话,也许在未来10年内,太阳系还会“冒”出几十颗比水星小、比冥王星大的所谓“行星”。
教科书先别急着改
几十年来,中小学地理教师都告诉学生,太阳系有九大行星。美国科学家的这一新发现会不会让中小学生的地理考卷更改答案?林清笑着说,目前的中学教科书还是维持现状比较好。因为现在一切都不好说,NASA并不是决定2003UB313是否属于第十大行星的权威,冥王星的地位都有可能要重新考虑,一切都要等待权威部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慎重考虑后再下定论。
网友争相为新星起美名
美国科学家发现所谓“太阳系第十大行星”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星迷和网友的议论。按照国际惯例,如果此新星真能算作“第十大行星”的话,它将被赋予西方神话中诸神之一的名字,而不是以它的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究竟给这位太阳系的“新成员”起个什么样的好名字便成了国内星迷和网友们争论的焦点之一。
截至今天零点,新浪网上网友们关于“太阳系发现第十大行星”的评论高达547条;而上海星迷“聚居”的“天之文”网站对于“第十大行星”的讨论的点击率也已达1000多次。在一条题为《第10大行星的名字》的帖子里,数十位网友从罗马神话和希腊神话中举出了近十种适合这颗新星的名字。
许多网友提议,既然冥王星叫“普鲁托(Pluto)”,这颗新星就可命名为“达拿都斯(希腊神话中的死神)”、“休普诺斯(睡神)”、“赫卡特(黑夜女神)”,也有网友认为应该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诸如“阿佛洛狄(爱与美之神)”。但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站长林清博士表示,太阳系中主要行星的名字确实是以神话名字命名,但这颗新星的名字需待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最终确定
Sedna(“塞德娜”)与太阳系其它天体对比图
太阳系原来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科学家在已知离我们最远的行星冥王星以外20亿英里发现了一个围绕太阳运行的新天体。它距离地球约60亿英里,航天飞机要飞行40多年才能到达那里。
NASA科学家15日宣布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约129亿公里的红色耀眼小行星,这是太阳系内已知最远的物体。
由美国宇航局资助的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小组的天文学家麦克-布朗宣布发现了这颗名为“Sedna”的小行星,它由岩石和冰块组成,直径在1288至1771公里之间,大小约为冥王星的四分之三。
引发关于行星定义的争论?
测量表明,赛德娜的直径有1200多英里,是74年前发现冥王星以来,太阳系内发现的最大的天体。
它只比冥王星小一点点。这一发现可能会引起对行星定义的再次争论。有些天文学家认为,就连冥王星的体积也太小,不能算作行星。而另一些人则说,只要是围绕太阳运转的较大的天体都可算作行星。
不管结论如何,这一发现都是美国航天局的一大胜利,显示了新一代太空和地面望远镜的观测能力。
近两年来,太空探测设备陆续发现了一系列体积较大的小行星和类行星物体。新发射的"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目前也加入了寻找行列。
2002年,布朗的小组曾发现了离冥王星10亿英里、直径800英里的一颗小行星。冥王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是36亿英里。上个月他们又发现了一个新天体,代号为2004DW,其体积比前一次发现的小行星大10%,距离也稍远。但这两个天体都位于柯伊伯带中,这一区域有大量岩块和小行星在围绕太阳运转,它们有可能是50亿年前形成太阳系的漩涡状岩屑环面的残骸。柯伊伯带中已知的物体约有800多个,绝大部分直径都在60英里左右。
化石 太阳系最原始的星体
麦克-布朗在电话会议上向记者表示:“这一发现为太阳系打开了一扇新的化石窗口。”
以因纽特人创造北极地区生命的海神Sedna而命名的这颗小行星是自1930年人类发现冥王星以来在太阳系发现的最大的一颗环绕太阳运行的星体。它距离地球的距离比距离冥王星要远三倍。
布朗表示:“我们认为Sedna是太阳系最原始的星体,自从太阳系形成以来它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Sedna离太阳的距离十分遥远,甚至一枚大头针就能挡住太阳射向它的阳光。”
剑桥大学宇宙和天体物理学教授、皇家天文学家马丁·里斯教授说,赛德娜这样的天体可以为研究太阳系的构成提供有用的线索。他说:“恒星是从尘埃气体构成的云团中形成的,当它们形成漩涡时,有些残余就被留在了外面。它们就像是围绕太阳运转的化石。”
不是行星 可能拥有卫星
布朗没有将Sedna归为行星之列,他表示行星的体积更大。布朗指出:“尽管天文学家没有对行星的正式定义,但我们认为将Sedna称为行星并不合理。”研究人员预测,在Sedna附近将发现其它体积更大的星体。布朗相信,还有更多环绕太阳的新天体等待人们去发现。
布朗在3月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被命名为“塞德娜”的行星自转速度远低于预期,并且有一颗卫星可能围绕着塞德娜做轨道运行,它是除火星外最红的星体。
布朗称,“我们认为有证据表明有一颗卫星围绕着“塞德娜”进行公转。我们相信在不久之后,通过哈勃天文望远镜的观察结果会有力的证实我们的这一推断”。
天文学家于2003年11月14日首次发现“塞德娜”。此后,来自加州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天文台和美国双子星天文台便开始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这些天文学家在调查后发现,“塞德娜”看上去发出红色的亮光。天文学家目前正在对它到底由何种物质构成进行探索。它的构成成份还不能确定,但有可能主要是冰岩。
极度寒冷的星球
国际天文协会编号为2003 VB12的“塞德娜”是目前发现的距太阳最远的行星。预计它与太阳间的距离是冥王星与太阳距离的3倍。目前,该行星距地球约130亿公里。“塞德娜”绕一个距太阳128亿公里-1340亿公里之间怪异轨道运行,周期为10500年。而这一区域此前被认为是太阳系之外的真空地带,被称为库伯带。天文学家预测,“塞德娜”表面温度可能在零下240摄氏度左右。天文学家同时预测,“塞德娜”表面温度甚至还要长期低于这一数值,因为它平均10500年才绕太阳运行一周。
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在太阳系的边缘发现了许多比"塞德娜"更小的星体,这些星体的构成也像"塞德娜"一样,是由岩石和冰构成的。但是,“塞德娜”的体积使它卓然出群。
参考资料:
/st/2005-07/31/content_3292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