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大师简介弘毅大师的故事

说起弘毅大师,大家其实都知道他相当厉害。近代史上经常出现他的名字,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还是非常非常大的。因此,弘毅大师真的很强大。最近,有人想重新了解这位大师弘毅的故事。我们来看看吧!

弘毅大师简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喜双、李安、,原名,学名广厚,字双,别称。

李叔同是著名的音乐家、艺术教育家、书法家和戏剧活动家,中国戏剧的开拓者之一。他留日归来后,当过教师和编辑,后来出家为僧,法名弘毅,法名逸仙,后被尊为弘毅大师。

1913受聘于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第一师范)任音乐、绘画教师。1915起,在南京师范大学担任音乐、绘画教师,创作了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弘毅大师的故事

“亭外,古道边,草青;晚风吹柳笛,夕阳在山那边。天边,天涯,知心朋友半散;一杯混浊的酒将使我快乐,今晚我将告别梦寒。”即使是不知道李叔同是谁的人,也大多听过他的歌《告别》从1915开始唱。

作为20世纪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李叔同是中国现代音乐、戏剧和艺术的先驱。后半生勇武勤政,慈悲为怀,成为南山法家第十一个创始人,一个门庭狭窄,刻苦耐劳的和尚,被誉为“师范”。

弘毅大师的雕像

从人间的李叔同到佛教的弘毅大师,他在风华正茂之时告别妻儿,破尘而去,实现了人间与净土、亲情、大爱的飞跃。这种戏剧性的转折,如何不让世界从当年延续到现在?

出家可能是李叔同的命运。不管他准备了多少年,这一刻都会突然降临到他的家人身上。当时他需要给家人一个交代。

于是他给日本妻子精工写了一封告别信。就是这封信,不仅给他的妻儿带来了意外,也给我们留下了多重的疑惑。

晚年,弘毅大师告诉他的弟子妙莲大师:“当你帮助我的时候,你看到我眼中的泪水。这不是为了记住这个世界,也不是为了怀念我的亲人,而是为了回忆我一生的遗憾。”

世界和“去筱津池旅游”有联系

出生在天津通达李家,排行老三,有一个年轻的名字,学名,和一个字差不多。他的父亲是李鸿章的同年秀才,是掌管吏部的官员。做官后经营盐业,开办银行,成了金门的富翁。

浪漫少年曾与吉尼斯著名女演员杨相恋。为了拴住他躁动不安的心,他的母亲在的二哥文的主持下为他安排了婚事。对方是天津卫茶商的女儿余小姐。俞家的当家大他两岁,两家相匹配,在旧社会是门当户对的好亲事。

当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在主持维新变法。一向关心国家大事、展望未来、痛恨旧制度的李叔同,积极倡导新学说,并刻下“南海康梁为我师”的印章以示支持。不料“戊戌政变”以失败告终,谣传是康、梁的帮凶。为了避祸,他随母亲和妻子移居上海,以富家子弟的身份与上海的名流交往。

年轻时,与沪上名妓李萍香、谢有数年风流韵事,并伴有一首诗,其妻于从不干涉。

李叔同的父亲在他五岁时去世,他的母亲比他的父亲年轻40多岁。那时候,她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在一个受歧视的家庭中抚养李叔同是不容易的。李叔同真孝顺。母亲去世后,李叔同带着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回到天津,按照东西方国家追悼会的惯例,为母亲举行了葬礼。

生母之死对的刺激很大,认为自己的“幸福时期”已经结束,于是把余的家和两个儿子托付给二哥在天津的老房子里,自己去了日本留学。

1899,李叔同(左)20岁。

摄于上海公寓,城南草堂。

李叔同初到日本,对明治维新后的西化成就深感羡慕,对西方艺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抨击..他在上野艺校师从黑田圭介等画家学习西洋画,也在音乐学校学习音乐和作曲,业余时间也学习戏剧。他与曾小谷创办“春柳社”,倡导戏剧,是中国最早研究戏剧的团体。该团先后演出了《茶花女的遗产》、《黑奴吁天录》等剧目。,以李叔同为主角,一时名声大噪。

在日本学习美术期间,作为中国第一代美术留学生,李叔同接受了西方的现实主义教育体系。上野艺校的课程里有裸体素描。李叔同在学校为男模特画人体素描并不难,但女模特的问题永远无法解决。直到有一天,李叔同正在他的公寓里练习绘画,偶然注意到房东的女儿程子给他送食物。

每天给李叔同食物和米饭,这是程子最初的关怀。不久,李叔同直言不讳地邀请她做他的模特,程子成了他的全职女模特。因为相同的爱好和对彼此真诚的对待,两人开始跨越画家和模特的界限。李叔同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滋味。不久,李叔同和程子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她成了李叔同的第二任妻子。其间,李叔同在《游至筱津池》诗中写道:“小桥独立无言,晨起瞥见林顶。”看得出来,他此时的内心是宁静而快乐的。

李叔同和他的日本妻子精工于1911年回国。回国之初,李叔同没有把程子带回时宇所在的天津老家,而是安排她在上海生活。他本人担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学校的主任,近一年后,他来到上海与程子生活在一起。后来在上海城东女子学校当音乐老师,在《太平洋报》当文学编辑,还负责副刊和广告。1912 10年6月,《太平洋报》停刊,李叔同被迫离开上海,应聘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画师一职。

在这里的每一个假期,李叔同都会从杭州回上海与程子见面,而他老师的工资,通常每个月都要分成四份:一份给在上海的妻子,一份给在天津的妻儿,一份给日本人刘质平(李叔同的弟子,留学期间得到李叔同的资助),最后一份给自己。

李叔同在上海买了京剧《黄天霸》的票。

为什么要和热情的爱人分手?

1916年的一天,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音乐图片的李叔同和他的同事夏丏尊聊天。

夏丏尊说,他在一本日本杂志上读到过关于斋戒的内容,说斋戒可以提神醒脑,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都经历过斋戒。当说话者漫不经心,而听者有意时,李叔同就找来杂志阅读。

第二年春节刚过,李叔同就去杭州大慈山脚下的虎跑定慧寺进行了一次斋戒体验,历时21天。回到学校后,他开始吃素。

这期间,他接触了很多佛经,从中他感觉到世间名利都是虚幻的。1917 65438+10月8日,李叔同在给学生刘质平的信中说:“我打算过几年就出家为佛弟子,或者过一两年也不知道...现在我已经一件接一件地做完了一切。”11年,李叔同去虎跑定慧寺听法轮禅师的故事。回来后,他写了一副书联,签了个“宝贝俗人”。此时,他改名为“李英”,意为婴儿般的新生命。很快,他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书籍、字画、折扇、石头等等都送给了朋友,连几件衣服都没留下。显然,他是在为离别做准备。

1916 65438+2月25日—1917 65438+10月11。

李叔同已经在杭州虎跑禁食18天了。

1918年春,李叔同跑到玉湖定慧寺,一月,正巧他的好朋友、儒学大师马一浮带着他的朋友彭训之到虎跑定慧寺出家。李叔同目睹了彭勋剃度的全过程,深感震惊。他想向给彭勋剃度的鸿祥大师学习。鸿祥法师认为自己没有经验,于是邀请他的师父与吴大师见面,并在家里收了为徒,取名,并给他取名为。

同事蒋丹书曾问李叔同:“你想出家吗?”李叔同回答:“是的。”江丹书又问:“为什么?”李叔同又回答:“没什么。”江丹书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一个有激情的人,却舍不得丢掉自己的骨肉?”李叔同回答:“死于老虎疫情会怎么样?”最后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突发疾病去世了,即使你舍不得你的妻子和孩子,你又能怎么办呢?

1918月19日,农历七月十三,李叔同在虎跑定慧寺出家。9月,他去灵隐寺接受一名僧人的任命。5438年6月+10月,到嘉兴净岩寺投宿。年底,应马一浮之邀,去杭州晁海寺玩了七次(指7天期间验证的做法),从此再无杂念。

至此,世界上没有李叔同,只有大师弘毅。

弘毅大师为王伯劳题写的一副对联

定居后“请叫我弘毅”。

李叔同离开浙一师的当天,他重归佛门的消息就传遍了全杭。没几天,就传遍了上海。没过多久就传遍了全国,还有他曾经留学过的日本和东南亚,成为民国以来中国文教界的新闻。但李叔同本人并没有提前告诉家人出家的事。别说在天津几年没见的第一任妻子,就连住在上海时不时见面的日本妻子程子,事先也一无所知。

理发几周后,得知消息的程子带着小儿子从上海赶到杭州灵隐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试图说服丈夫不要抛弃她出家。今年是他们相遇后的第11年。然而,李叔同下定决心,甚至不让他的妻子和孩子进庙门。程子无奈离开前,对着紧闭的庙门,用悲伤的声音问:“慈悲为天下,为何只伤害我一个人?”

黄炎培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题为《我也来谈谈李叔同先生》。其中写道:“童大爷先在杭州西湖出家。过了几年,童大爷的老婆去了上海,让城东女校杨的詹连义夫人和我当时的老婆陪她去杭州找童大爷。逛了几个寺庙,她找到了,约了童大爷在岳庙前的湖畔素食馆吃了一顿饭。三个人提问的时候,童叔都有回答,最后,童叔从来没有自动说过一句话,也从来没有抬头向三个人睁开眼睛。饭后,童大爷动身去庙里,雇了一条船,三个人被送上船。童叔和同一个人上了船。船启航了,童大爷再也没有回头。然而,当我看到一个泥浆荡到湖中央,直到人和船一起埋葬了湖的云深处,我什么也没看到。大叔和他老婆最后还是没理,哭着回家了。”

然而,在李叔同无情选择的背后,他在正式出家前写给程子的一封告别信,让人们看到了他无情之外深情的一面。

弘毅大师画的十八罗汉

这份告别书是他正式出家前两周写的。在信中,他直截了当地写道:“关于我出家的决定...上次我跟你谈过,所以你一定知道我出家的事,只是时间问题...你能理解我的决定吗?如果你同意我这样做,请写信告诉我,你的决定对我很重要……”

可见关于出家,李叔同实际上是对他的家庭有罪,特别是对他的日本妻子程子,她和他一起去了中国,并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但他能做的,只有小心翼翼地把出家前三个月的工资存起来,分成三份,其中一份,连同自己剪的一绺胡子,请老友杨交给,请好友送母子回日本。

在离开红尘之际,他给程子写了一封告别信,安慰她说:“请吞下这苦酒,与它一起生活。我不认为你体内住着一个庸俗懦弱的灵魂。愿Flickr的被子帮你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并说:“我做这样的决定,并不是忘恩负义。为了佛道更永恒更艰难的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

在讲述大师弘毅故事的电影《一轮明月》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清晨,雾蒙蒙的西湖,两船相对。程子:“童叔叔——”李叔同:“请叫我弘毅。”程子:“弘毅大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李叔同:“爱是同情。”

李叔同最终断绝了夫妻关系,从此正式变身为弘毅大师。其中,对程子和她母亲看似无情的态度,可能对世间众生更有情。

丰子恺编辑的《李叔同歌集》。

人生有遗憾《悲喜交集》

一代才子放弃世俗生活,突然逃入空门,在当时和现在都让人感到深深的惋惜和不解。世人在议论的同时,也对他的出家做了各种版本的猜测和分析:对现实的无力,对红尘琐事的不屑,对疾病的憔悴,对佛教文化的向往,最终使他抛弃了常人的人生轨迹,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和灵魂生活。但是,艺术家出家之谜一直没有解开。

李叔同学生丰子恺表达了他对老师出家的理解。他说,我觉得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信教的人都很认真。对他们来说,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都无法满足他们。他们必须探索生命的真相,调查灵魂的来源和宇宙的根源。按照丰子恺的理解,李叔同就是这样一个人。

出家后,李叔同成了弘毅的大师,毅然决然地断绝了自己曾经着迷的各种艺术,如戏剧、油画、西方音乐等。,但他从未停止学习书法,变老而博学。

弘毅大师经过20余年真诚庄重的自律苦修,复兴了断绝数百年的法家传统,佛教称弘毅为“复兴南山法家第十一祖”。

林语堂曾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但他最终抛弃了它,跳出了红尘。”张爱玲说:“不要以为我是一个骄傲的人,我从来没有——至少,在弘毅大师庙的墙外,我是那么的卑微。”赵朴初甚至评价他是“世人眼中的无尽宝藏,一轮圆月照天心”。

弘毅大师晚年病重。他拒绝求医,专心学佛。他告诉他的弟子妙莲大师:“你在帮助我学习的时候,看到了我眼中的泪水。这不是为了记住这个世界,也不是为了怀念我的亲人,而是为了回忆我一生的遗憾。”

1942 10 6月10日下午,弘毅大师拿来纸笔,写下“悲喜交集”二字,送给妙莲。13傍晚,弘毅大师侧躺在福建泉州不二次温岭疗养院简陋房间的床上,右手撑起,左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并拢略直,就像释迦牟尼涅槃时的睡姿。

“时光短暂,沧海一角,知心朋友散。我要好好喝一瓶浊酒,今晚就和梦寒告别。”他在世俗世界写的这首诗《再会》,如果我们现在重新理解,能更贴近本质吗?就像作者在命运脆弱时送别知心朋友的感伤之作,也是他在远离暂时封闭的人生舞台时,为自己的告别辞。

把他想象成去后台换衣服化妆,他一去就来。

弘毅大师最后的遗书《悲喜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