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而朗晤,识量弘远——读《勤礼碑》
临颜真卿《勤礼碑》,出于天然对文字的敏感吧,只读得“君讳勤礼,字敬,琅琊临沂人。高祖讳见远……”顿时在心里暗叫一声:“好!”
这样的好啊!勤礼,见远……古人名字,都是这样雅人深致其来有自的好法,让你深觉自己的没文化,没根底,且不说几十年前的建国卫红,也不说后来的花玲翠凤,就是最近搬着字典起名字的一代,在古人的好名字面前,也要自惭形秽,自愧弗如!
祖籍琅琊临沂,原来这颜氏一族竟与书圣王羲之是乡党,难怪字也写得一等一的好,文气是会传染的。在绍兴探访历代先贤时,这种感觉最为强烈,一条街上,住着贺知章,周恩来,不远处,住着蔡元培,王羲之,再远点就是鲁迅兄弟,秋瑾女侠……还有与王家并称王谢的谢家子弟,王冕、徐渭、陆游、张岱……走在路上,只觉得这些不同时代先贤们的冲天才气从地底下咕嘟咕嘟往外冒,氤氲笼罩着绍兴城。
?
琅琊二字写出来好看,读起来好听,音韵之间,清贵高华的气质呼之欲出。方块字真有它的神奇,带玉字边的字组合在一起,比如玲珑、琼瑶、珊瑚、珍珠、琅环……简直能读出清脆的玉响和珠光宝气来,就是美不胜收。
琅琊最早写做“琅玡”,琅是一种洁白无瑕的美玉,玡是一种像玉的象牙,这两种宝物结合在一起,注定了这个名字的金尊玉贵卓尔不凡。
琅玡最早来源于周朝之初,姜子牙封于齐,在齐地供奉八位神主,其中一位就是琅玡四时主。《史记》记载:“八曰:四时主,祠琅邪。”春秋战国,越王勾践迁都于此,秦皇汉武,都曾登临琅玡台,三国时代的琅琊,名臣辈出,琅琊诸葛氏天下闻名,更厉害的是琅琊郡的女儿们,曹操的正妻卞夫人,孙权之妻,司马昭之妻……可以说,一部三国史,那就是琅琊女婿们玩斗地主。
魏晋南北朝时期,琅琊王氏将这个地名的知名度在中国历史上提高到一个空前绝后的巅峰,代代为相,代代为后,而最著名的就是那个辞官不做的书圣王羲之。
颜真卿为唐开元进士,历任御史、平原太守、史部尚书、太子太师等官职,封鲁国公。被后人尊称为“平原”或“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受命前往劝谕,不幸被害。颜氏一门忠烈,行止端方,竟让人想起《杨家将》来了,颜真卿俨然就是那长髯怒目,临阵骂敌的杨老令公。
当临到“君幼而朗晤,识量弘远”,拍案而起,曹操和辛弃疾都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可惜今生没机会,我若生一个小儿郎,愿得“幼而朗晤,识量弘远”八字已足。
再临到最后“既而旋窆于京城东南万年县宁安乡之凤栖原”再一次感叹古人对于名字的讲究与深意。颜家祖坟选址也定是花了一番心思,且不说风水如何,单听这一串名字,万年县——宁安乡——凤栖原,就足以令人心仪,无论死人活人,住在这样的地方总没错的。
《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立的墓碑,高268厘米,宽92厘米,螭首方座。四面刻字,碑阳书字19行,碑阴书字20行,每行各38字。碑的左侧书字5行,每行37字。右侧的铭文已被磨去。1922年在西安社会路出土,1948年,《勤礼碑》被移存西安碑林。由于出土晚,磨损少,字口清晰,神完气足。
颜鲁公大概是留世书迹最多的书法家,据我看到的资料,收录了他从33岁到77岁的书帖目录,计130多种。基本都题有他当时历官的全部职衔,独《勤礼碑》只题“曾孙鲁郡开国公”。那年他已71岁,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以篆籀笔法写成此碑,外圆内方,横细竖粗,以外拓的结构,形成巨大的张力,端庄雍容,宽博苍劲,不复以姿媚为念,恰如颜鲁公义正辞严的样子。
但也因为粗壮厚重,被李后主讥为“四仰八叉如田舍翁”,意指不够清华贵气。聪明狂傲的米芾则嘲未得颜体真髓的人,写出的字是“厚皮馒头”,真也佩服米颠馒头没白吃,多少人吃了一辈子馒头,连馒头皮有薄厚还不知道呢,聪明人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一通百通。
想来颜鲁公绝对算得聪明人,但跟李后主、宋徽宗那种灵透得心较比干多一窍的聪明,自来不是一路。就像班里的好学生总是有两种,一种像莲菜,天生天长的上通下通一通百通,上课睡觉下课活蹦乱跳,别人拼尽全力,他却毫不费力,每次考试还能名列前茅;一种是蜂窝煤,通当然也是通的,但需要用点力气打出来,这种人若肯用功努力,会越来越聪明通透,又因为下过大功夫花过笨力气,更为笃实深厚,世界上最易成功的就是这种人。颜鲁公当属此类。
颜公家学渊源,工词章,善书法,书法曾受张旭和徐浩传授。最终结合篆隶和魏碑的笔意,开创了自己的风格,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用笔遒劲严整,字体刚健笃实,可谓书法美与人格美的典范。
欧阳修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苏轼则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颜公书如一条浩浩汤汤的大河,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他的变法中汲取了成功经验。他在大哀恸中写下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恣意纵横,不计工拙,情动于衷,自然天成。
颜真卿的一生,在书艺上是不断探索、革新、创造的一生。在政治上,是能臣良将,匡危济世,勇赴国难的一生。德宗皇帝曾为他废朝八日,亲颁诏文:“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果然,千载之后,鲁公虽死犹生,去年犹生书坛一段佳话:
2020年11月,在陕西省西安市发现的《罗婉顺墓志铭》清楚写有“长安县尉颜真卿书”,为鲁公38岁时所书,那时他书风未成,还是唐初的瘦硬遒丽,让人窥见鲁公白马春风的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