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种进化论”?
距离英国伦敦220千米、英国西海岸约100千米的地方,有一座古城,叫做施鲁斯伯。施鲁斯伯的近郊有一座三层红砖楼房坐落于塞文河岸的悬岩峭壁之上——当地有名的医生罗伯特·瓦尔宁·达尔文一家就曾住在这里。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医生迎来了他的第五个孩子——一个哭声响亮的男孩。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悦当中,盼望着这个孩子能继续医生世家的事业。达尔文医生给孩子起名为查理·达尔文。这时一家人还不曾想到,他们家的新成员因为一本《物种起源》而被永久载入史册。
小达尔文从小就性格活泼。他喜欢收集矿物、贝壳、硬币和图章,并对自然很感兴趣,竭力要弄清楚各种植物的名称;他喜欢长时间地单独散步,专心致志地进行思考;他喜欢钓鱼,常常拿着钓鱼竿连续几个小时坐在河边;他还对哥哥所做的化学实验产生好奇,并且迷上了做实验。这些都很让父亲头疼不已,但最让他头疼甚至生气的还是小达尔文对小学教育的反感。在责骂无果的情况下,达尔文医生突然惊喜地发现:小达尔文对行医很感兴趣,也很有天赋。“也许儿子将来能踏着他父亲和祖父的足迹,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想到这里,父亲把达尔文送到爱丁堡医学院去学医。
达尔文满怀憧憬地走进了医学院。但他很快发现,大学课程太枯燥乏味了,而且他也难以忍受病人痛苦的表情。于是,达尔文开始与自然学家及热爱自然的同学结交,加入普利尼学生自然史学会。对于自己的专业——医学,达尔文不仅经常逃课,甚至不参加考试和实习。儿子这种不务正业的行为令老达尔文非常恼火。他把儿子送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
在学神学时期,有两本书对达尔文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本是天文学家约翰·赫瑟尔的《自然哲学的初步研究》,这本书激起了达尔文的一种愿望,就是要“用自己薄弱的力量为建立自然科学的大厦作一点贡献”。另一本书是亚·洪保德的《美洲旅行记》,这本书让达尔文意识到:旅行可以让他见识到更多奇妙的生物。
一次偶然的机会,英国政府为了寻找更多的资源和扩大市场,决定派“贝格尔”舰到世界各地做环球考察。船上需要一位博物学者,达尔文的老师汉斯罗推荐了他。达尔文当然非常愿意参加这次旅行。在动员亲友说服父亲之后,他的奇妙旅程开始了。
航行中,达尔文怀着巨大的兴趣进行了自然考察。除了地质学之外,使他同样感兴趣的还有:热带植物,即棕榈树,非常粗的波巴布树、香蕉树、甘蔗、咖啡树和大量的鲜花;各种鸟类、昆虫;色彩鲜艳的海生动物,如海绵和珊瑚;还有其他一些动物,如海兔和章鱼。他常沿着海岸观察这些动物的习性并细心加以收集。达尔文渐渐地发现:许多地方可以见到的物种,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的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达尔文开始了认真的思考。
达尔文最关心的还是收集陆上无脊椎动物和淡水无脊椎动物。他收集了很多漂亮的陆生扁平软体多肠目的搜集品,并对昆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其习性进行观察。许多热带大型蝶类引起了他的兴趣,其中某些蝶类都有自己的习性特点:这些蝶类可以双翅张开成平面,在陆地上奔跑,发出很大的声音和噼啪声。由于对甲虫十分熟悉,达尔文毫不费力就发现里约热内卢附近的甲虫同美国的甲虫不是同一个科。他还发现了许多直翅目、半翅目和针尾膜翅目。他观察了黄蜂猎捕蜘蛛的情形:黄蜂把蜘蛛蜇昏,用这些蜘蛛来喂养它的幼虫。他收集了各种不同的蜘蛛,并对它们的习性进行了观察。
在马尔多纳多,达尔文发现这里的动物与他家乡的不同。家乡的许多动物一贯怕徒步而行的猎人,却不注意骑马或坐车走近的人;马尔多纳多的鹿则不会靠近骑马的人,对步行的人却警惕不高。为什么这里的鹿不怕步行的人而怕骑马的人?达尔文观察了很久,终于发现:当地居民都习惯于骑马来回走动,而这些居民也正是常来狩猎的人。这给了达尔文灵感:动物会因为人类习惯的不同而做出反应,对大自然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动物的这种自我保护行为,是不是它们与其他地方的同类不同的原因?达尔文觉得自己快要接近自然法则的真相了。
根据考察过程中的不断观察,达尔文开始思考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的深入联系。1832年,达尔文到巴西考察,攀登了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在海拔4 000多米的高山上,达尔文意外地在山顶上发现了贝壳化石。达尔文吃惊地想,海底的贝壳怎么会跑到高山上了呢?他猜想,这里的地面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物种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它们会随着外界环境、客观条件的不同而相应变异。
就这样,在“贝格尔”号上的旅行生活过了一年又一年,达尔文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生物学家和旅行家,物种起源问题也就愈来愈广泛地在他面前展开了。他发现了许多贫齿目化石和邻近物种的地理分布,观察了动物的绝灭、动物的适应、动植物的相互斗争,为驳斥前人对物种所持观点的正确性提供了根据。达尔文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物种是逐渐变化的,物种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
达尔文漂泊于海天之间,跋涉在密林与山地之中,不知历尽多少艰险,1836年10月终于随船回到了英国,整个航程历时5年。就在他返回前,那些标本箱打着美洲、澳洲各城市的邮戳也源源不断地寄到了伦敦。5年前离开时,达尔文还抱着对上帝的无限信仰和对自然的好奇想去收集一些标本。5年后当他再返国门时,已将上帝抛到脑后,开始思索这一系列风光和标本的内在联系。回国后的达尔文一面整理这些资料,一面又深入实践,查阅大量书籍,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寻找根据。
达尔文整理了五年环球生活中积累的资料,出版了《考察日记》、《贝格尔舰航行期内的动物志》五卷、《贝格尔舰航行中的地质学》三卷。这几部作品的问世并没让达尔文满足。因为这些并未能充分地阐述他在考察中总结出的个人观点。因此,他计划写一部更能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著作。但他深感自己的专业知识还不够,于是他与地质学家赖尔联系,又找到植物学家霍克,与他们长期进行探讨。他还花费了14年时间去搞科学实验,搜集研究资料,撰写自己的论文。他为自己安排了一套极严格的时间表,在工作时间内绝对闭门不出。为了弄清物种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达尔文选择了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科学实验方法。他细心总结育种学家、园艺学家和他自己家养动植物获得新品种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人工选择的新理论。他认识到各种不同的物种,可以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进而他又提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他还接受了马尔萨斯人口论,用“生存竞争”的观点来解释生物进化。
在写作《物种起源》过程中,英国生物学家华莱斯根据年轻时环球科学考察的经历也得出了与达尔文相同的结论,写了一篇论文寄给达尔文。达尔文感到震惊,决定把华莱斯的论文同自己的原稿提纲《物种起源》同时发表。
1859年11月24日,《物种起源》终于问世了,全名是《通过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头一次印刷的1 250册,当天就销售一空。好像一个晴空霹雳,几天之内物种起源成了大街小巷人们见面就谈论的话题。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攻之,诬蔑达尔文的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与此相反,以赫胥黎为代表的进步学者,积极宣传和捍卫达尔文主义。指出:进化论轰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植物学家华生称达尔文为19世纪最伟大的科学革命家,他在评价《物种起源》时给达尔文写信说:“关于猩猩和人类之间的连锁中断,您给我的答复正是我所预料的。用自然现象所作的这种解释确实是我以前从来也没有想到过的。和人差不多的最初人种,同自己的堂兄弟(即近似人的人)发生了直接的、歼灭性的战争。这样就造成了连锁的中断,以后这种中断日益扩大,以至达到现在这样大的规模。这种意见,加上您的动物生命年表,将使许多人的思想大为震动!”。
在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后,达尔文并未停止对自己理论的传播。紧接着,他又开始他的第二部巨著《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的写作,以不可争辩的事实和严谨的科学论断,进一步阐述他的进化论观点,提出物种的变异和遗传、生物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重要论点,并很快出版这部巨著。晚年的达尔文,尽管体弱多病,但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写作,连续出版了《人类的由来》等很多著作。
《物种起源》的出版正式开启了人类对生命起源的研究,而不同于以往的简单猜想。这本书是近代科学最坚固的奠基石之一。《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第一部巨著,也是生命起源科学领域的第一份重量级著作。这部著作的出版,不只对达尔文个人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大批有学问的人对生物界观点转变的开端,意义不亚于哥白尼指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而实现的转变。
全书分为十五章,前有引言和绪论。十五章的目次为:第一,家养状态下的变异;第二,自然状态下的变异;第三,生存竞争;第四,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第五,变异的法则;第六,学说之疑难;第七,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异议;第八,本能;第九,杂种性质;第十,地质记录的不完整;第十一,古生物的演替;第十二,生物的地理分布;第十三,生物的地理分布续篇;第十四,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形表学、胚胎学和退化器官;第十五,综述和结论。整本书就是“一个长的论据”,被用来论证整个进化论理论,特别是用来论证对进化原因给予最完美说明的自然选择理论。
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列举了大量事实,告诉世人自然界也有变异和遗传,自然界中代替人工选择的原因是“生存竞争,或者说是在生物按‘几何级数’增殖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生存竞争”。
在达尔文以前,人们把动物结构的基础看做是体现在动物身上那些属于创世主的或者用“大自然”这个词所表示的某一整体的那些思想或计划。而达尔文则把有机物的各种形态看做是一连串事件结果的历史形成物。人们以前看到的只是某种器官的形成,而达尔文却解释了为什么形成了器官,为什么最复杂、最合理的适应性器官不受创世主的任何干预就形成了。
根据翔实的考证,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得出结论:人类起源于某种低等生物,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祖先是***同的,人类各种民族也是有其***同起源的。与此同时,还创立了人类最可信的假设系谱,并提出论据证明大大优越于动物智能的人类智能和动物智能之间只是在程度上,而不是在性质上有区别;人类精神方面的感情是由动物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的那种***同本能和同情心发展而来的。
许多人特别是宗教界人士认为人跟动物截然不同的特征是信仰上帝,因此片面地以为似乎任何人都有宗教信仰。达尔文认为:过去许多人种没有上帝的概念,甚至在他们的语言中也没有表达这一概念的词。宗教是在人类发展较晚的阶段中才产生的,而对在其他种族中普遍流传的对神的信仰,他解释为轻信,因为有了这种轻信,所以人们举出他们自己根据经验所熟悉的动机而发出的动作与动植物、无生命物和自然力中的动作和现象进行类比,由于对后者的动作和现象无法解释,所以就将其归之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物体。
达尔文的这些观点使所有拥护神创论的人愤怒起来。在神创论统治了世界几千年的情况下,要人们放弃“人在生物中处于完全特殊地位”这一思想是非常困难的。到处都有反对达尔文学说的人,在这些人的感情中甚至还是屈辱感占上风,他们感到屈辱的是:人不是上帝所创造的,而是来自猿或和猿同一个祖先。
1860年6月,“英国科学协会”在牛津召开会议。牛津主教韦勃甫司发表了一场讲演,演说中充满了对达尔文的冷嘲热讽,博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当时,达尔文学说的坚定支持者赫胥黎也在场,因此韦勃甫司在结束演说时向赫胥黎提出了一个问题:“赫胥黎教授是否认为他是通过他的祖父或者通过他的祖母而来自猿猴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哄堂大笑。赫胥黎接受了挑战,他很镇静地指出了这位主教在发言中所犯的许多自然史方面的重大错误,然后对这位主教最后提出的一个讽刺性的问题作了如下的驳斥:“一个人没有任何理由因为他的祖先是一个猿猴而感到羞耻,使我感到非常羞耻的倒是这样一个人,他浮躁而又饶舌,他不满足于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所取得的令人怀疑的成功,而要插手于他一窍不通的科学问题,结果只能是以自己的夸夸其谈而把这些问题弄得模糊不清,并且用一些娓娓动听的却离题很远的议论,以及巧妙地利用宗教上的偏见而使听众的注意力离开争论中的真正焦点……”
后来,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书中对《物种起源》做了重要补充。他提出“劳动创造了人”的构想。也就是说:人类的产生和进化,是在劳动过程发展的影响下实现的,是在社会因素发展的影响下实现的。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了轰动。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宗教界对世界的控制由此越发无力,科学界对真理的探寻更加狂热,而普通人也受到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科普教育。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了生物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如今,《物种起源》所提及的许多观点已成为人尽皆知的常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后来不断地得到发展。20世纪40年代初,英国人霍尔丹和美籍苏联生物学家杜布赞斯基创立了“现代进化论”。
现代进化论者摒弃了达尔文把个体作为生物进化基本单位的说法,他们认为应当把群体作为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本身是物种的一种适应性状,它既是进化的动因,又是进化的结果,自然选择的作用不是通过对优胜个体的挑选,而是以消灭无适应能力的个体这一方式而实现的。现代进化论很好地解释了古典达尔文主义无法解释的许多事实。知识点现代进化论
现代进化论的四个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中的一个个体是不能长期生存的,物种长期生存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非个体。(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的原材料。(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将一个种群分隔成许多个小种群,使彼此不能交配,这样不同的种群就会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也因此有可能形成彼此迥异的物种。
现代进化论是对古典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有力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