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灯的含义
冰灯是中国北方冬季民间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出现有着更早的历史,与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冰灯的起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
在古代,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农民或渔民在滴水成冰的情况下夜间喂马或捕鱼时,为了弥补照明设备的不足,偶尔会用水桶盛水冻成冰盖,并在里面放上油灯或蜡烛,以防被风吹灭。后来,一些穷人,不甘寂寞,又买不起灯笼,就在春节或上元之夜,做一些冰灯放在门前取乐。
冰灯记载:冰屋造型在中国自古就有。根据秦汉时期陕西中部的城市和寺庙等三个辅助黄图中的记录,“在汉张健宫北部堆积的冰是一座建筑。”也就是说,在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在长安城外建造的张健宫的北面,是用冰建造的。由于记录过于简单,建冰的目的不明。
公元3世纪三国时期,曹操曾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指挥潼关的士兵冻沙,连夜筑起冰城,抵御马超的进攻。10世纪,北宋名将杨在睢城(今河北省徐水县市睢城镇)和巴城(今河北省霸县)两地发动大军,从寒冷中取水,用水浇城冻冰,用冰城抵御契丹的进攻。
冰灯的用途:将冰雕刻成艺术品,见于五代王人禹所著《开元天宝遗》中,记述了8世纪上半叶唐瑄宫中的奇闻异事和风俗。书中记载,唐明帝宠妃的堂妹杨,是一个右翼女子,朝野权贵,生活奢侈。为了赢得人心,他请工匠用硬冰雕刻出凤凰、瑞兽等美丽的造型,用丝带系好,装在精致的雕花盘子里送给王公大臣,美化环境,降低室温。
每年夏天,他还要求工匠们用冰雕刻出山,放在宴会厅的周围。他邀请来参加聚会的人虽然喝了很多酒,但并不觉得热,甚至脸上还带着冷色。所以,有人带着丝棉衣服来吃饭。这是当时中国最早的宴会冰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