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当一个情况或事件需要澄清的时候,一定要找出背后的真相,最后用调查报告展示调查结果。所以你真的会写调查报告吗?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份农业发展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农业发展调查报告1街道位于市区西北部,总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农田10273亩,耕地4767亩,林业用地13650亩,茶园4445亩。目前总人口5099人,基本属于农业人口,农业收入在家庭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他们迫切希望农业能够增效增收。

一,农业发展现状

目前,农业经济以种植粮食、茶叶等传统作物为主,辅以种苗、烟草种植和畜牧养殖,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农业大户的生产经营上。

1,粮食种植。主要是双季稻和小麦,其中双季稻毛收入约2200元/亩,纯收入约1000元/亩,小麦产量可达1000斤/亩,纯收入约600元/亩。种粮大户有:熊村150亩,前村杨友全280亩,塘村李永斌150亩。

2.茶叶种植。茶叶通常每年由机器收割三季。茶农不生产干茶,只收购鲜叶。产量约600斤/亩/季,鲜叶价格约0.6元/斤。正常情况下,毛收入1,000元/亩,净收入200元/亩。其中110亩,郎能新100亩,洪350亩,李郎能金280亩。

3.烟草种植。20xx年,* * *种了900多亩烟叶,纯收入4000元/亩。全村李水笙15亩,前村李春水380亩,塘村徐早果60亩。

4.苗木种植。苗木种植以专业苗圃合作社为主,发展到1,000多亩,年产值约60万元。

5.畜牧养殖:主要是村养羊专业合作社,每年养羊约170只,20xx年纯收入12万元。

二,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小农意识强。在这次调查中,我们选择参与讨论的对象都是各村的农业生产大户,他们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但在实际调研和讨论过程中,他们最关心的是眼前利益,小打小闹、想发财的思想非常严重,缺乏长远规划和创新思路。

2.土地流转难。目前,大农户承包的是政府所有的水田和普通农户的分散田地,而且大多签订的合同期限只有一年,这大大增加了农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你今年种,别人可能明年种。所以大农户不敢对承包田投入太多。他们每年都维持现状,得过且过,土壤质量得不到改善,产量难以提高,长期规划难以实施,从而限制了农业种植的扩大和发展。

3.劳动力素质不高。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青壮年弃农进城打工,留在农村发展农业的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多为老弱病残。他们受教育程度低,农业科技意识不强,对农业发展的思想相对保守,缺乏创新的勇气和能力,也会增加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项目实施的难度。

4.市场风险。粮食有保护价,烟叶按计划种植,市场风险相对较小,但茶叶种苗行业市场风险较大。近几年茶叶的行情不高,再加上茶叶本身质量不高,人工成本上升,茶叶种植的利润也在降低。据参与调查的农业大户一致反映,目前茶叶在主要农作物中效益最差,前景不容乐观。

5.政策限制。烟草种植效益可观,近年来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但自从“调烟”政策出台后,20xx年的植烟指标只有800亩,以后可能还会减少,烟农不可能扩大生产。

6.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大型农业机械的增加,很多机耕道需要拓宽和重铺路面,一些水渠年久失修,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多不便。

7.宣传力度弱。据苗木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由于合作社位置偏远,错过了几笔生意。主要原因是广告宣传不够,国外客户很难了解苗木基地。有些客户会被一般苗木公司拦截在国道318边上。

8.管理不到位。水产养殖合作社,20xx年成立,20xx年创建为市示范合作社,20xx年创建为市标准研究基地,20xx年创建为农业部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合伙人思想不统一,管理松散,合作社实际上已经停止运作。

三。对农业发展的建议

1,加强对农民特别是农业生产大户的综合素质培训,包括思想指导、技术指导、实地考察等。,解放思想,增强本领。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事业有成的青年回乡创业,在农业生产上有所作为。

2.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要因地制宜制定相关规则,正确引导经营户和农户根据生产经营需要签订多年流转合同,让经营户便于规划,敢于投资。

3.根据农业资源情况,积极引进一两个高效特色农业项目,培育基地,树立品牌,走基地加农户的发展模式,引领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4.积极鼓励农业创新增效,加大对农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在资金借贷、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帮助。比如李村种植“有机大米”、汤村李xx种植“黑糯米”等创新思路,都是应该积极鼓励的尝试。

5.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一方面争取项目,整合资金,完善水库、沟渠、机耕道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继续推进秸秆还田,科学施肥,保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农业发展调查报告2一、基本情况

二郎镇Xx村位于合川市西北部,属多隆山台地区域,距二郎镇4公里,耕地面积65438±0.336亩,其中田地520亩,土壤865438±0.2亩。全村现有农业人口1.51.3,劳动力774人。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0xx年。纯农业收入93.3万元,占总收入的44%,农民人均纯收入1.73元,比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低1.99元,低1.3%。这是个典型的农业村。

二、影响xx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从xx村农业生产的整体情况来看,目前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自然灾害是影响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20xx年,多隆山台春旱夏旱,导致该村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玉米和水稻收成只有正常年份的40%左右。主要是村里水利设施不完善。唯一的水库(闸口子水库)至今没有灌排渠道,受益的只有6个合作社的部分农田,其他5个合作社遇到干旱连打水都困难,农田灌溉只靠自然降雨。

2.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全村农作物种植面积21.40亩,玉米、水稻、红薯等粮食作物占95%以上,蔬菜、水果等多样化作物较少,品种老化分散,质量低、效益差;二是养殖业发展缓慢,市场化程度不高。传统的猪鸭养殖没有跟上品种改良,集约化程度低,没有形成规模。此外,农民对“市场”知识了解不多,因此生产具有盲目性,有时还会亏本。比如今年xx村大部分养殖户养的“花边鸭”,目前市场价只有2。5元/斤,不够饲料成本。

3.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困难。一是传统的“粮猪”二元结构生产效率低,严重影响了该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和低效率,严重挫伤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导致村里大量劳动力外出。据调查统计,该村有774名劳动力长期外出,占总劳动力的22.5%,外出的家庭超过20户。结果是第二,基层组织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不多,措施不力。如何带领农民致富,如何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不多;第三,由于农产品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农业一般意义上的增产并不能增加农民收入。比如这个村今年的养鸭比去年有了大幅增长,但由于市场价格低,不但没有增加收入,反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4.农民文化素质低,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民连基本的农业技术知识都不知道,更谈不上科学种田了。比如今年,这个村的玉米和水稻大面积发生了纹枯病、螟虫等病虫害,很少有农民知道如何防治。对养殖不太了解,对防疫和饲料配制一窍不通。还是传统养殖,靠运气,往往会出现“买多活少,血本无归”的现象。

三、xx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未来发展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是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闸口子水库,尽快修复排灌渠道,加强水池、小池塘等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加强交通和信息网络建设,主要是加强村级道路维护和全村闭路电视网络建设。

2、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根据该村的地理位置、交通和土壤构成,建议:一是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主要是质量优化,充分利用多隆山台地独特的地理优势,种植优质水稻、专用小麦和优质玉米,大力发展绿豆、高粮等小杂粮;二是适当发展优质果树,在水资源相对较好的二、三、六社发展早熟弱果;三是实现畜牧业规模化、商品化。充分利用二郎的品牌“鸭乡”,做大做强鸭产业,实现规模化养殖。要进一步优化品种,选择适销对路的优质品种,不断提高育种水平,逐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3.实施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xx村的现状来看,土地合理流转程度较低。虽然有些土地是未开垦的,但不可能集中力量扩大生产用地。实施合理的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关键。村社在加大业主引进力度的同时,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合理的土地流转,实行以“业主制”为基础的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4、加大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本次调查显示,农民对农村实用技术需求迫切,90%的群众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特别是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不同方式向农民转移先进实用的技术。同时,要不断引导农民开展健康文明的娱乐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可以通过建立村夜校、村图书馆、培训会等方式,引导农民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和实用的农业技术。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3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平江县畜牧水产局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平江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县畜牧水产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平江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平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大力发展,起到了建一个组织、促一个产业、搞活地方经济、富民的作用。

第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改变了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模式,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合作意识,成为农民与市场的纽带,不仅有效解决了畜禽水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畜禽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例如,郑达集团等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有效解决了家禽产品的销售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是推进水产养殖产业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组织农民围绕主导产业从事生产、加工、营销等经营活动,有效带动了当地优势产业发展,促进了养殖业的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三是加快品牌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科技示范、组织培训,致力于推广新的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意识和品牌意识。凤仪土山鸡、毛毛鱼、金凤宝等平江品牌已深入人心。

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贫乏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影响了现代水产养殖的发展。

受自然环境、农民意识和资金投入等因素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缓慢且不稳定,农村小规模养殖和分散经营模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严重影响了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

二是水产养殖产业化水平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养殖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层次较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畜禽水产品名牌少,养殖户和部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农产品加工产值低,大部分行业还处于卖原料阶段,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

三是农民合作组织实力不强,影响农业综合效益。

大多数合作社规模小,稳定性差,服务功能差;合作社自身积累和各级扶持资金少,资金匮乏,工作经费不足,培训指导工作跟不上发展形势;合作社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导致合作社管理松散,成员合法利益难以保障。

四是现代水产养殖发展资金不足,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随着大型水产养殖开发商和畜禽水产品加工企业的不断增多,养殖户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也很高。但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数低,存在生产发展和自主创业资金不足、贷款难等问题。同时,由于资金短缺,水产养殖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难以正常开展。大多数科技人员没有得到更好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他们的技术知识没有得到补充,他们开展综合服务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第三,关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

(1)以集约生产为目标,依法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一是变零售经营为规模经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畜禽养殖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生产要素的需要,不利于养殖业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的形成。因此,要积极鼓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技术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转让、转包、租赁等方式,承包更多的流转土地,实行规模化生产经营。要加强政策宣传和扶持,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劳务输出,促进土地流转。

通过与国外和劳动就业部门的联系,帮助劳动力开展就业培训,积极向国外输出剩余劳动力。三是抓好养殖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和公共服务,实现养殖资源和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整合、聚集和转化。

(二)通过专业化管理手段,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

一是要突出养殖品牌的打造。

强化品牌意识,开展品牌推广,重视扶持和培育,把畜禽水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畜禽水产品品牌。

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要体现差异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优,把地方特色的优势发挥好,保护好,宣传好,包装好。

三是推进规范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标准化养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无公害畜禽水产品和绿色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要加快发展畜禽水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积极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农户参与特色农业发展,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3)以组织化经营为路径,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

第一,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加快企业升级兼并整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和农户享受收益、承担风险的机制。比如,大力扶持县畜禽养殖场、余中元农牧有限公司、远洋特种养殖、养牛业等龙头企业。

二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鼓励农民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和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养殖组织化程度。如凤仪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特色养殖,培育平江凤仪土鸡品牌。

(四)建立以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的全方位农业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稳定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络,深化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生物技术、良种繁育、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是加强畜禽水产品安全监管。

引导养殖大户推进养殖标准化,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加强监测检查,强化执法监管,做好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

第三,继续加大财政投入。

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提高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和比重。加大农资项目整合力度,投资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养殖业升级,在项目安排上向养殖户数多、农村土地流转好的乡镇和加工企业倾斜。

四是加大涉农信贷投入。

发挥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信贷支农主力军的作用,拓宽信贷服务范围,提高信贷投放效率,努力满足农户和涉农企业的信贷需求。确保农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五是激活外资。

要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吸引外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采取各种奖励和补偿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投资现代水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