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司马台长城的传说
这段长城临近司马台村,所以习惯上被称为司马台长城,这是从明代沿用下来的名字。那么,司马台这个名字源于何处呢?传说于罗家坟有着密切的联系。
罗家坟,据当地人讲是隋、唐时期罗艺及其后人的墓场。老人们回忆:在‘罗家坟’正南的山谷架有‘罗架桥’,为石砌拱桥,可以通马车(现在两侧桥头有遗迹可寻)。传说,‘罗架桥’除了通车走路外,主要是连接山脉断谷,以续通‘龙身’。罗家祖坟(罗艺)的靠背是高约一丈,宽十余丈磨砖砌成的砖雕龙凤墙壁,正南两侧为左右厢房,供守墓人居住。五六十年代,司马台村平整土地时石碑已碎成几块。后来被埋在了地下。但有人还清楚地记得牌头上写着‘罗祖追恩碑’五个大字,其碑文内容繁杂,无人能记起。这儿周围垒砌坝阶所用的石条,大多取于‘罗家坟’。‘罗家坟’的砖木料也被拆分得所剩无几。在它西南不远处还发现了深一米余的磨砖的砖灰场。
据传,唐初罗艺被斩,葬于此地。其部下王司马(罗艺所提拔的官吏)看破世道,甘愿为罗家世代守墓,一则为躲避乱世,二则以此报答罗艺知遇之恩。当时,罗家趋于衰败,王司马能主动为罗家守墓。罗艺家人深受感动,并许诺这里罗家所属的土地为王司马世代所用,只要罗家不败落,王司马及其后代永享‘司马’俸禄。此后,王司马世代生存在此地,一直守护着‘罗家坟’。并种了许多地,栽植了大片的果林,日子过得清闲舒适。这里真正叫‘司马台’是在王司马死后,其子孙逐渐厌烦周边的人管这地儿总叫什么‘罗家坟’、‘罗家墓’的,便找机会和罗家后裔商量,以祭奠祖先和慰籍世代守墓之辛苦为由,将此地起名为‘司马台’。
老人们议论,现在的司马台村部分王氏家族便是罗家守墓的后人,其手中还有祖遗的地契,但现在这地契在谁手上、在哪儿放着,没有人知道。
这个故事可信不可信还有待考察、证实。但有意思的是,罗家坟离现在的明长城不足千米。罗家坟及其河对面(现在的司马台二队河倪家北沟)的大面积土地均是黄土,却不见有明代砖窑河取土的迹象,让人煞是费解。所以当地还传闻,到明朝,罗家或王家的势力还很大,连朝廷也不想与其作对,修长城时就没在此地建窑取土。司马台这个名字也就世代沿用,直至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