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你认为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自东汉明帝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约2000年的悠久历史。除了三月三日、一日短暂的法律困境,可以说一直蓬勃发展。直到今天,佛教虽然在中国大陆衰落了,但在港澳台、青海、西藏仍然相当兴盛。可见,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是什么让佛教有如此大的力量在中国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成为当时流行的信仰,就像今天中国人普遍信仰马克思主义一样。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大致历程。

东汉时期,佛教最初传入中国。起初,佛教被视为道教的方法之一,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对外来异质文化传播的阻力。此时,许多来自西域的僧人开始在中国传播佛教,并带来了大量的佛教经典。所以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从佛经翻译开始的。较早翻译成中文的佛经有一部叫《四十二章》,叫做《天竺论语》,不分文体(42条语录)。它类似于中国传统文人推崇和推崇的《论语》,所以佛教能在后来与儒家文化融合,与这本书最初的介绍有很大关系。随着大量印度西域高僧的到来和佛经的翻译,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它与儒教和道教不同,一批人被这种新的不同的文化所吸引,成为中国最早的佛教高僧、僧侣、优女、优女(在家信徒)。

此时佛教主要在上层文人和统治者中传播,对民众的影响并不大。随着中国人认识的深入,中国一些有成就的僧人根据自己的亲身修行经历,把一部或几部佛经作为修行的依据,从而开始有了门派,如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根据《火焰杯》等几部经典创立了天台宗,庐山慧远大师与庐山的一些僧人结成了协会。* * *童立誓要住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这成为创立净土宗(又称莲花宗)的开端。本案主要是根据《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经》等经典。因为净土宗的念佛方法简单易行,所以很快就传到民间,成为民间流传最广的教派。后来Hokkekyo的观音菩萨普门品单独上市,在民间广为流传,收获了无数普通百姓。可以说,佛教的流行与佛教中这种特殊的净土法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佛教经典大多深奥难懂,普通学者都无法一窥究竟,更何况是几乎不会阅读的普通人。

除了净土宗,另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的禅宗是达摩法师传入的。起初,达摩来到南朝会见梁武帝。但南朝只重修福德,不堪其扰,于是来到北朝嵩山少林寺,面壁十年,然后到了惠科。后来,它传到了五祖弘忍大满禅师的五个祖先那里。从此,禅宗分成了两个分支。沈绣大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慧能大师接过五祖弘忍大满禅师的衣钵创立了南宗。真正影响中国文化的,是慧能创立的“顿觉”,即不用文字,直截了当见性,但有了此心,直截了当成佛。由于唐武帝灭法难,各教派衰落,禅宗兴盛,所以禅宗在中国成为佛教的代名词并不为过。结果几乎所有的寺庙都是禅寺,几乎所有的法师都是禅师。禅宗贴近文人生活,义理凝练,深受文人喜爱,如宋代苏东坡、黄庭坚等,其文学作品深受禅宗影响,充满禅意。

因此,佛教对传统文学的影响很大。唐诗、宋词、元曲都深受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和佛经的翻译带来了大量的外来词,如般若、觉悟、禅、摩诃、三昧等,丰富了中国的汉字词汇。在唐代诗人中,如王维,深受《大乘维摩诘经》影响,山水田园诗充满禅意。宋代苏三的词充满了禅意。明清小说中使用了一些著名的佛教形象,比如十大佛之一的如来,他在过去的五十三佛中抢了一个就把佛打败了。但在使用它们时,显然大大偏离了原意,不像唐诗宋词那样表达内心对禅的理解,所以它们对小说的影响只能算是表面的。

佛教的另一个巨大影响体现在茶文化中。佛教原意是佛陀的教诲,所以非常重视戒律,禁止僧侣饮酒。但它不仅不排斥有清心作用的茶,而且还极力鼓励世人饮用。香客来朝圣,会请他们品茶。此外,许多大型寺庙依山而建,适合种植茶叶,从而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大多数佛教寺庙位于山区,寺庙建筑无疑丰富了山区的人文文化。比如四川峨眉山是著名的佛教道场,浙江天台山是天台宗的道场,河南嵩山上建有北少林寺,五台山建有汉传,藏传佛教寺院和庐山是著名的净土宗祖庭道场。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都是佛教石窟和寺庙,大部分人把登山观光和朝圣结合在一起。

佛教作为三教之一,对儒道两家的影响都很大。宋明理学、理学的产生,与儒生对佛教的借鉴是分不开的。儒家文化通过理学系统化、思辨化,无疑是受到了佛教的影响。道观建筑借鉴了佛教建筑的特点。受佛教坐姿的影响,儒家士大夫也由跪坐改为盘坐,这是一种舒适的坐姿。

大乘佛教以慈悲为宗旨,主张以出世精神入世事业,与小乘佛教只关心自己的度不同。很多居家过日子的官员,在贪官污吏的时代,依然能坚持廉政,关心百姓疾苦。这与他们的佛教信仰是分不开的。很多文人在闲暇之余,以读经、打坐为乐,远离声色犬马,这无疑抵制了官员不良作风的蔓延。普通人作为居士,以念佛(或观世音菩萨)、拜佛、斋戒为日常事务,同时放生布施,对邻里和睦、身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这与他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则已”的信念是分不开的。可见,佛教的影响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阶层,而是一种被当时大众普遍接受的信仰。

(以下转自幸福天堂)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佛教思想文化,不仅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我国社会、政治、历史、哲学、伦理道德、文学、语言、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绘画、天文、医学、科技、婚丧嫁娶、吉祥节日等民俗、民族性格、心理素质等世俗文化的诸多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佛教文化遗产。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仅促进了佛教与中国文化结合的全面发展,而且在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学术思想、修炼方法、音乐艺术、工艺建筑、风俗习惯等。中国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哲学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佛教与中国古典哲学的互动促进了哲学提出新命题和新方法。佛教对宇宙的生命,对人类理性的自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而独特的见解。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意识,把自身的解放与拯救人类联系在一起。它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给中国传统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以新的启示。

佛教给中国文化、文学和艺术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风格和新的措辞方法。从梵文翻译过来的成千上万册经典本身就是伟大而丰富的文学作品。Aśvaghoṣa's的《禅林颂》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魏末、白宇是晋唐小说创作的灵感源泉。般若与禅宗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民间故事、杰克逊语录都与中国通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

如何看待宗教与文化的关系,是每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佛教文化遗产。如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有佛寺宝塔,河南嵩山宋岳寺现存的砖砌宝塔,五台山南禅寺、北居士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达木宝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制东西宝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珍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经成为中国各地景观轮廓的突出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红墙青瓦的宝殿和琼阁中。精致的佛教建筑为万里的壮丽景色增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作为古代雕塑艺术的瑰宝享誉世界,它们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的一大文化遗产。

佛教也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风格,新的选词方式。成千上万册从梵语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而丰富的文学作品。Aśvaghoṣa's的《禅林颂》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魏末、白宇是晋唐小说创作的灵感源泉。般若与禅宗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民间故事、杰克逊语录都与中国通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

佛经中动人的故事往往成为艺术家绘画的题材。曹步兴、顾恺之、张僧繇、詹子谦、颜、吴道子等历代著名画家,因善画佛画而传世。中国画从王维派的文人画发展到宋元以后流行的写意画,都与禅宗思想有关。由此可见佛教对绘画艺术的作用,至于音乐,公元3世纪,梵天在中国流行。唐朝的音乐也吸收了天竺音乐、龟兹音乐、安国音乐等佛教国家的音乐,唐朝的音乐还有一小部分保存在一些佛教寺庙里。

伴随佛教的还有天文、医学等科技的传播。在唐代,一批高僧创造了大衍历和测量子午线,为天文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隋唐史书中记载的从印度翻译过来的医书和药方有十余种。藏语是佛教语言,有医方知识。佛经刻本促进了中国印刷术的发展,迄今保存下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版本几乎都是佛经图像。

佛教哲学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对宇宙的生命,对人类理性的自省,对概念的分析,都有着深刻而独特的见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赞佛教徒是人类辩证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认为事物处于一个无始无终的因果网络中。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意识,把自身的解放与拯救人类联系在一起。佛教与中国古典哲学的互动促进了哲学提出新命题和新方法。它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给人以新的启发,使人解放思想,摆脱儒家教条,把人的精神生活推向另一个新世界。

那么佛教在发展新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的过程中还有作用吗?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裂。我们应该吸收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新的民族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佛教文化。现在有一种偏见,认为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只是儒家文化,这完全抹杀了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佛教徒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事实上,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儒、释、道合流形成的文化形态。

研究中国的历史,尤其是中国的文化史,离不开对佛教的研究。事实上,从公元148年安史高东渡佛经翻译,到公元260年朱时兴西征取经,再到公元1175年朱与陆象山在鄂湖相遇(前者标志着一场新文化运动——佛教的开始,后者标志着另一场新文化运动——理学的建立),这一千多年是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五代北宋是余波。正是在这个时期,佛教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流。其持续时间之长,声势之大,影响之广(传播到国外),远非汉代经学和宋明理学可比。所以胡适写《中国哲学史》的时候,因为当时不懂佛教,就停笔了。还有一位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早年对佛教文化持虚无主义态度,但晚年开始系统研究佛经,说需要补课。这位历史学家告诉人们,在中国历史上,佛教与文化的关系是如此之深,如果你不了解佛教,你就不会了解中国文化。但现在人们仍然不重视研究佛教,把它当作庸俗的宗教迷信。比如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翻译家、旅行家、语言学家、佛学大师宣奖,就在西方学者的世界历史著作中留下了他应有的篇章。他的名字在印度家喻户晓,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尊称他为历史上四大伟人之一。但在中国,人们只知道西游记里的唐僧,却不知道中国文化史上的玄奘奖。更有甚者,一些人干脆把佛教文化这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当成了赚钱的途径,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情都给了人们中国不尊重文化的借口。现在很多人否认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他一开口,其实就包含了佛教元素。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文化之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通俗表达,如世界、真理、现实、平等、当下、瞬间、规训、相对、绝对等等,都来源于佛教词汇。如果真的要彻底抛弃佛教文化,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好。因此,在制定今天的文化发展战略时,应该提出认真研究佛教文化精髓的问题。

佛教对中国文学也有广泛的影响。佛经浩如烟海,仅《大正藏》就有一万多卷。在教圈广为流传的很多佛教经典,如《金刚经》、《维摩诘经》、《火焰杯》等,都是从文学角度流传下来的名著。

佛经中展示的时空观念,中国人是闻所未闻的。中国人的时空观是比较狭隘的,就像庄子说的“六合之外,圣贤谈而不议”。佛经所阐述的时空,给我们展现了一种气势磅礴的气势。在《维摩诘经》中,维摩诘生病了,佛陀派他的弟子去问候他。虽然它的住所只有十尺,但几百人进去后并不觉得拥挤,房间也没有变大。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不可思议的境界。当Sharifutsu进入房间时,他转过身来:每个人都来探病,但没有地方坐。我们应该坐在哪里?从这个角度出发,维摩诘问文殊菩萨:“你在千僧之国旅行,最庄严的座位在哪里?”?文殊菩萨答:东起三十六恒河沙国,有须弥山佛国,此处狮子座高八万四千米,气势磅礴。显示了他的神奇力量,立刻运来了数千万的狮子座放在了张的房间里。佛经中的叙述以整个宇宙为舞台,以无限的时空为背景。对于不信佛的人来说,可能只是当作一个神话。即便如此,其开放的想象力也从另一个角度极大地拓展了国人的思维。

佛教经典的体裁也很丰富,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即使从信仰层面不被接受,也可以作为文化遗产来学习,所以很受传统文人的欢迎。早在东晋时期,十八位高僧齐聚庐山,在高僧慧远大师的带领下,成立了一个莲花俱乐部,以培养一种清净的商业。到了唐宋时期,文人善佛学更加盛行。著名的王波、王维、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文学作品代表了作者对世界的观察、体验和生活积累,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精神信仰。所以很多古代的文学作品里都包含了佛教和禅宗。如果我们不了解佛教,就很难理解这些作品的细节。

此外,有些作品直接取材于佛教或相关内容。比如《西游记》就以唐僧(玄奘三藏)去印度取经的经历为题材。学过历史的同学应该知道,玄奘法师是我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之一,他为汉代佛教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基于这段历史,《西游记》在他的创作中自然渗透了许多佛教思想。遗憾的是,经过一些影视作品的演绎,唐僧成了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可怜陪衬,未能再现历史真相。《岳薇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笔记小说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至于名著《红楼梦》,有很多禅诗给读者。如果你对佛教一无所知,你将无法正确解读这些作品。

佛教只是被统治者扭曲利用了,没有被正确利用。统治者的行为必然会偏离佛教爱民的宗旨而导致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