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所说的“名字”与古人所说的“名字”区别于何处?

古人认为,人的名字里存储着人的一生命运的全部信息,是沟通天地万物的枢纽,体现着人与自然血肉契合的直觉意识,一个人的名字绝不仅仅是一个人区别其他人的代号,因此,古人十分看重名字。

大家都知道“弄璋之喜”与“弄瓦之喜”,亦即“弄璋”是生的男孩,“弄瓦”生的是女孩,但不管男孩或女孩,起名字都是很“郑重其事”的家中大事。古人起名字讲求“易记性”,但更重视“有讲究”和“有意义”。

古人起名字有“男自《楚辞》,女自《诗经》之说”。历史上文人学士的名字多数取自经、史、子、集。可是,一个人的名加上古人习用的字,总***也不过两个字、三个字,最多也是四个字,有怎么能将一段文意或一个典故概括成两三个字变成名字呢?

笔者在书上看到这样几个例子:晋代·潘岳字安仁,取自《论语·雍也》:“仁者乐山。”又《里仁》:“仁者安仁”。岳字是山的意思,所以,“安仁”与“岳”相应。南宋·李兼字孟达,取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身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清代·戴震字东原,取自《易·说卦》: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可见,以上名字都是取自经、史、子、集,大都取材广,立意高,内涵丰富,还不乏艺术性。汉语具有“视而可识,察而见意”的可视性,如果汉字不是一词一音节,记录汉语的汉字也是一字一音和词有定字,那么这种名字组合是无法存在的。

比较有趣的是明清两代的小说家,利用姓名用字的语词义和汉字能离析组合以及同音字、形似字的特点,给小说中的人物命名,尤其以大家所熟悉的《水浒传》最为典型,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每人都有一个响当当让人记忆尤深的称呼:“黑旋风李逵”“浪子白条张顺”“花和尚鲁智深”,特别是军师“智多星吴用”,让一个吴(无)用的人当军师,有意思。

那么,今人起名字应该有什么禁忌呢?有人会问取名是个人家的事儿,还应该有什么限制吗?回答是肯定的。应该了解,名字是在人类社会形成以后产生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交际交流,就需要给每个人一个代号,以供彼此称呼和区分。因此,社会性是名字的基本属性,称呼与区别是名字的基本功能,这两点决定了名字不仅仅是个人事,而必须受社会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