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饭的感觉不能当饭吃。

做饭的感觉不能当饭吃。

不仅是商业综合体,餐饮行业本身也面临着“感情当道”的错觉。为什么题目要叫“感情不能当饭吃”?就是因为市场上的各种案例一次又一次的证明,在餐饮行业,打着亲情的旗号,生意可能好一阵子,但能持续好下去的很少。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要说情怀,就不得不提另一个词,那就是“匠人”。从2021开始,工匠精神在中国突然受到追捧。原因是随着信息传播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上出现了很多日本手艺人的信息,比如有寿司之神之称的小野二郎,有天妇罗之神之称的哲哉、佐友。这些人在中国受到疯狂追捧。

因为这种工匠精神确实能打动人心,所以国内开始出现了大量打着工匠精神旗号的商家,往往把工匠精神挂在营销的前端,试图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进而理解老板的感受,但事实上呢?中国这些匠人的精神与日本苯匠人的精神完全不相干,所谓的情怀大多只是营销口号,在吸引客户方面几乎毫无用处!

原因

为什么大家都崇拜日本的工匠精神,对国内的工匠精神和情怀漠不关心?原因之一是日本工匠的精神和情怀造就的。无论是食品还是其他手工艺品的匠人,几十年来都在做一件事,在这件事本身追求极致;中国所谓的工匠精神,多是口说无凭。

第二个原因是目前国内急功近利的商业环境,让人无法静下心来追求所谓的工匠精神。大部分谈感情的人,其实关注的都是别人的钱包。这样的匠人,这样的伪情怀,打动不了消费者。不仅如此,甚至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和抵触,认为这些行为是对匠人和情怀的亵渎。

第三个原因是国内商业现实没有滋养感情的土壤。餐饮是一门生意,生意的首要任务是产生利润。现在房租成本和劳务成本的不断上涨,让真正有感情的人无法单纯依靠感情赢得生存的机会。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首先要把生意放在第一位,感情必须退到第二位甚至最后一位。

三官子

既然打着感情旗号的餐饮失败率很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一波接一波的去做?背后的根本原因其实违背了餐饮底层逻辑的第一条规则,就是忽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以需求的假象为需求。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做带感情餐饮的人犯错的根本原因:不是需求导向,而是供给导向。

想要做好餐饮,首先需要研究市场上真实的消费需求,然后围绕需求去思考力所能及的产品,这样才能减少犯错的概率,提高创业的成功率;相反,如果你忽略了市场需求,或者假装一个市场需求,然后围绕这个虚假的市场需求去创业,结果会更糟,失败的概率会很大。

打着亲情旗号开店的餐饮企业家,无视市场的真实需求,却假装自己有市场需求。如果他喜欢某样东西,他认为别人也会喜欢,而他自己又追求有机食品,那么他自然认为别人也会关心它。他一个人熬汤要花十二个小时,然后他觉得别人再熬几分钟就不喝汤了。

所以,大部分带着感情开餐厅的创业者所犯的错误,根源就在于以自己的喜好为市场标准,以为消费者会认同自己的感情,然后像喜欢自己一样喜欢自己的东西。但是,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他们未必真的去验证和钻研,这是典型的“供给导向型”创业,其失败率居高不下,是非常正常的。

四条出路

真正有情怀的创业者是值得尊重的,所以有情怀创业也不是不可以。感情和生意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生存下去也不是不可能。但在目前国内的现实情况下,作为餐饮企业家,面对现实中的各种困难和竞争压力,需要在情怀和商业之间做一个先后顺序:先考虑生存(商业),再考虑向消费者传递价值(情怀)。

所以带着感情去创业是没问题的,但是要先考虑商业的那些因素。餐饮既然是一门生意,必然是先求生存。在这个为生存而奋斗的阶段,需要把感情放在一边一点,集中所有的精力先解决如何生存的问题。如果反过来,凡事都要先有感情,所以在餐饮生意上碰壁也没什么好在意的。

小餐馆创业不要陷入“感情至上”的陷阱。我们不排斥感情,甚至尊重有感情的人,但是商业社会的现实很残酷。

也很直接。它不是以感受来判断成败,而是以是否盈利来判断成败:如果你能盈利,活得好,你想说什么感受就说什么感受,别人就会相信你;不能盈利就无法生存。再大的感情也只能说给自己听,因为没有人相信你的感情。这很苛刻,但这就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