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前言

名著《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她虽然被视为北京王家的宗亲,但所知甚少,早已被疏远。但在《红楼梦》作者的高明之笔下,刘姥姥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刘姥姥进大观园”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句俗语,“刘姥姥进大观园”这段话多次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在前八十篇作品中,作者第六次写“刘姥姥入赋”,“刘姥姥二次入赋”写了三十九到四十二次,在一个小人物身上花了大量的篇幅和笔墨,突出他的人物特点。刘姥姥这种村姑式的人物到底有什么魅力?在作者笔下,刘姥姥是世故的老太婆,还是摇尾乞怜的小丑?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看法。以下是书中看到的信息和各种观点的对比分析:

第二,《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形象。

在这部脍炙人口的小说《红楼梦》中,刘姥姥七进府,恰好被安排在贾府的不同情境中,成为见证贾府兴衰的一个隐藏伏笔:刘姥姥第六次第一次访书,全书布局完成。很多角色还没有出现,故事还没有开始。这是序言阶段,说明刘姥姥和贾家的新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以为情节后来发展。第二次是三十九回至四十二回之间,正值贾家鼎盛,这几章都是欢声笑语;第三次拜访,书中没有描述,可以跳过;第四次来访,是贾家最倒霉的一次破家。五六次,我见义勇为救了,反映了贾家亲戚落难时的卑劣嘴脸。第七次,不仅巧姐事件平息了,而且荣宁和蓉蓉的两处房子也恢复了原状,并得到了被抄财产的奖励。宝玉和贾兰都是读书人,宝钗怀孕,贾政也答应嫁到周家。除了宝玉抱憾出家外,贾家笼罩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刘姥姥见了王夫人等人,说了些“如何升官,如何成家,如何子孙万代”的话。因此,刘姥姥几次造访郭蓉府,不过是一条埋伏线,见证了贾府的不同兴衰。刘姥姥在郭蓉府的言语行为可以概括为:

(一)单纯的老农妇

这是刘姥姥最基本的形象,根据第六章对刘姥姥的描述:

这个刘姥姥是个多年的老寡妇。她膝下无子,只靠两亩荒地生活。如今的女婿接手养他,他不愿意,就一心一意帮儿媳妇相处。

刘姥姥原本是一个只靠两亩荒地生活的“老寡妇”。她由女婿接手,“一心一意帮女儿女婿谋生”。这种“一心一意”,恰恰点出了刘姥姥对庄稼生命的勤奋与付出。而第六次劝说狗说:

我们村里人,不老老实实,吃多少碗就留多少碗。

刘姥姥在劝狗的时候,强调要安安静静的生活,甚至责怪狗“有钱不理头尾,没钱生气”,要求狗过真正的量入为出的生活。

第三十九回到第四十一回,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个乡下人进了美丽的大观园,处处觉得新鲜好奇,闹了不少笑话。但刘姥姥在贾加的铺张浪费面前并没有表现出羡慕,而是多次感叹贾加的铺张浪费,多次将那些奢侈的消费转化为平淡的居家生计,如写回贾加家吃螃蟹三十九回:

刘姥姥道:“这螃蟹今年值五分钱一斤。十斤五钱,五两五两,三五一五,然后挨上酒菜,一* * *就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顿饭的钱够我们银行家花一年了。」

又四十回写道:

拿一双象牙镶金的筷子给老人家和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这叉子比我的铁锹还重,没法搬动。”.....还戴上了一副镶银的乌木。刘姥姥道:“走的是银子,不如我们手里的。」

刘姥姥也看不出来。她念佛说:“我们觉得他不会做衣服。拿着它贴窗户不会很可惜吗?」

刘姥姥心里并不羡慕贾的生活,只是一心算计着家里微薄的生计:贾家一顿饭的钱够庄家过一年,金银筷子却不如平常,穷人想做衣服也做不了,富人却扶着窗户,刘姥姥连连叹气。作者用几个细节塑造了简单写实的刘姥姥形象。同时,作者还通过刘姥姥的眼睛反映了贾府中“朱门酒肉臭”的一幕,对贾府的腐败行为进行了沉重的谴责。

(2)乐观进取,冲破困难和挫折的勇敢者。

面对困难,有些人被困在城市里,束手无策,但刘灿奶奶却乐观地面对,更加勇敢地突破眼前的困难。第六个叙事中,狗因为冬天在家无所事事而忧心忡忡,只能“吃酒”“找气”,刘也“不敢顶撞”。当狗夫妇满心愁闷的时候,刘奶奶劝狗:

虽然我们现在住在远离城市的地方,但我们仍然在天子的脚下。长安到处都有钱,可惜没人要。.....狗冷笑道...我能怎么做呢?..... "刘姥姥道:“不是这样。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已经找到了,在菩萨的加持下,还有一些我们还不知道的机会。

刘姥姥要狗狗正视自己的生活。上帝不会关上一扇门,但他必须自己去争取。刘奶奶热爱生活。她真的知道,人生是有苦有乐两方面准备的。她不自怜自艾,不怨天尤人,而是以一种快乐乐观的心情去面对和解决所有的不如意。多么平淡乐观的人生态度啊!

一个人可以乐观的面对生活,但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有勇气和毅力面对层层困难吗?那不一定。为了突破生活的困境,刘姥姥勇敢地带着孙子巴内尔来到了高门大院的贾家。然而,有几个困难需要克服。首先要克服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自己很难帮忙的心理障碍。红楼梦第六集,狗提出陪王夫人去周瑞,这在之前是极好的。刘姥姥说:

我也知道他的。我只是不经常走来走去,知道他现在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

可见刘姥姥也知道人冷暖,以前的“优秀”朋友都变了,很久没走动了,现在很难说是什么样子。也许你去了会遇到阻碍,甚至被嘲笑。但刘姥姥马上就答应了。甚至认为:

放弃我的旧脸,摸摸看。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利;就算没钱,我也要去酒吧看看世界,不枉此生。

能够以这样开朗乐观的心态面对第一个困难,当然是充满勇气的。但是刘姥姥进郭蓉府并不顺利,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红楼梦》第六回,她告诉他她已经到了贾府门口,让门房通知周瑞这个情况。

他们看了他一会儿,然后问:“你从哪里来的?刘姥姥陪笑着说:“我找太太的陪护周爷爷,正麻烦那位爷爷替我请出来。那些人一听,也没放在心上。日方说:“你在那个墙角下远远地等着,他们家很快就会有人出来。其中一位老人说:“不要误会他。为什么要玩他?".」

这些侯门三等奴先是“看了他一会儿”,然后“不理他”。有些人甚至试图捉弄他。幸好有个老人给他指路,这是第一次挫败。后来虽然是周瑞家牵头,但还需要平儿的批准,还要看Xi的面子。太傻曾经这样评价这段旅程:

这是一只千千泥里的蚂蚁,向着天上的明月飞去!(宇泰写《红楼梦》,收于《红楼梦艺术》,台北,立人书店,65438+1975年10月第一版)

泥里的蚂蚁是多么卑微啊!而“向天上明月进军”又有多难!刘姥姥不怕,一步一步往前走。

滑稽的小丑

刘姥姥到底是不是小丑?一直以来都有很多讨论者,各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张新波在《再谈刘姥姥》一文中鄙视刘姥姥,认为:

曹雪芹对这种人物非常熟悉,对这种人物深恶痛绝,所以他以嘲讽的口吻写...他故意宠着刘姥姥。尤其是刘姥姥进了荣府,作者写她装疯卖傻,磕头下跪,更是把“打打闹闹”的种种丑恶刻画得淋漓尽致。(《台湾日报》1963年8月22日第九版)

张新波认为曹雪芹是一个讨厌“打抽”的人,所以故意宠着刘姥姥。刘姥姥进了荣府,所有的表演都被认为是丑八怪,曹雪芹故意丑化刘姥姥,但这样的批评实在过分。

而在《红楼梦》的神话和幽默之前,它高度肯定了刘姥姥,说:

如果笑能给林黛玉这样的悲剧美人很多快乐,刘先生总是乐于成为一个可笑的人。.....大观园里的山水花鸟虫鱼,是耗尽了人类智慧的结晶,而贾宝玉和林黛玉却敏感于一种不完美。是质朴的老先生在这个人间天堂里画龙点睛,把他的光芒发挥得淋漓尽致。老农妇从田间走进大观园,给大家带来了阳光,让园子常青...(《中央日报》1963年5月27日第12版)。在整本书中,刘先生总是小丑...在小说的结构中,小丑是离作者和读者最近的,也是对情节的神秘运作最有见地的(《中央日报》1963年5月28日第12版)。

在《红楼梦的神话与幽默》一文中,傅高度赞扬了刘姥姥,认为刘姥姥给大观园带来了阳光,使园中四季常青,弥补了大观园的不足。这种说法似乎有些过誉,因为刘姥姥的确给大观园带来了短暂的欢笑,但仍不足以“使园常青”。傅在《欲海爱天》一文中接着说:

刘先生进入大观园后,又有了新的发展:黛玉哭的少了,笑的多了,和宝钗的关系也更融洽了。我们甚至可以把这种变化视为小说情节的关键...(《中央日报》1963年6月3-5日第12版)。

这似乎把刘姥姥的地位抬得太高了。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确实有她的地位,但把它作为小说情节的关键,未免太高了。

童的文章《论红楼梦中的丑角》仍把刘姥姥归为丑角,但他是同情和理解的。他说:

在这许多痛苦扭曲的面孔(指《红楼梦》中的丑角)中,刘姥姥走过岁月的刻痕,依然笑得灿烂。.....知道奶奶为了拿儿子开玩笑,欣赏她的土气,而她比鸳鸯、凤姐都狡猾。.....刘姥姥在大观园的失态,制造了一系列笑话,但其实就心智而言,读者笑的是刘姥姥,也是自己。(收录于《红楼梦》,台北幼狮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3月5版,71,第79页。)

童认为刘姥姥是一个小丑,但她并不是一个丑陋的人物,但她是清晰和自信的,可以欣赏她的质朴带来的笑声。

当小丑太愚蠢了。>,反对小丑的说法,他说:

她带着沉重的使命和一颗坚硬的心来了:来了之后,一方面要带着恐惧去争取;另一方面要随机应变,敷衍环境。她被什么样的搞笑人物包裹着?她只是碰巧遇到了一个陌生的舞台,遇到了一群喜欢看热闹戏的人。才被迫和好,做了临时票友。.....她看似直爽,却从不鲁莽;看似无知,但绝不愚蠢;也是挺有心机的,但并不邪恶。.....本质上,她只是一个装腔作势的小丑(红楼梦里,王国维,林语堂等。,台北,立人书店,75,1+01-12)。

认为刘姥姥只是一个装小丑的小丑是愚蠢的。其实她内心是痛苦的,比一般的小丑角色更鲁莽,更愚蠢,更邪恶。罗占德在《世故女人刘姥姥》一文中也持同样观点:

作者把这个村妇写得如此生动深刻。刘姥姥虽然曾经让大家捧腹大笑,但她并不是一个可笑的人物。只是她家境贫寒,只有这样才能巴结有钱有势的亲戚。因此,我们认为刘姥姥是一个可笑的人,确切地说,她是一个可怜的人。(参见罗德展,《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台北,东大书局,1987年更新重印,第387页。)

罗占德在文章中对刘姥姥持同情态度,认为刘姥姥的表演不是装疯卖傻,而是为了讨好有钱有势的亲戚。《红楼梦》中的重要女性梅园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

周朝的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