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扼杀了实体经济吗?

其实从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出现开始,中国互联网上就在讨论一个问题。

“电子商务的出现扼杀了实体店,破坏了普通市民的经济,形成了互联网巨头的垄断。”

皮老师一开始也是持这种观点的,但当时我并没有盲目地用我的观点和结论去寻找证据。为什么现在网上有那么多的骗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是有主观特征的生物。

皮先生住在武汉。这几年汉口周边步行街和大型商场的商铺真的冷清了,很多都是旺铺租的。也就是说餐饮行业比较强势,服装店关门最多。

但我还是认为,电商没有杀死实体店,真正的凶手是高杠杆的房地产。

换句话说,只要你认定了一件事,你的潜意识就会偏向你的看法,这样你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不断强化这种主观看法,并为它找到合理的注解。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电子商务扼杀了实体经济吗?还是只有中国有这种现象?

看看隔壁发达国家日本。日本雅虎是第一批做电子商务的互联网公司。日本的实体店怎么样?日本实体店碾压网店!

再来看看太平洋上的世界霸主美国。美国亚马逊是电子商务的鼻祖。这样算下来,一年的成交额连中国双十一都不如。而且纽约的大型商场、百货、超市业绩连年增长,美国的网店、实体店都做得不错。

为什么只有中国一个声音,一个问题,一个主张?电商杀了实体经济,网店杀了实体店?

2017中美贸易战之前,皮老师有一点思路,但是看不清楚。现在已经2022年了,终于理清了思路,就给大家讲讲吧。

1.中间商变了,生产结构和贸易关系也变了。

首先,皮老师想给大家说清楚,网购和电子商务改变了生产结构和贸易关系。不是提高生产率,而是通过压缩中间贸易环节来提高商品流通效率。

你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中国的制造业很强,被称为世界工厂。但是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前,原来大家只能经过厂家-省级代理商-市级经销商-实体店-消费者这几个环节,经过这么多的贸易环节,就产生了十几层的贸易关系。最后,你买了中国工厂生产的商品。

电子商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生产关系。以拼多多为例。拼多多是典型的直接发给消费者的工厂和商店。拼多多为什么要你转发订单?正是因为他的平台把订单整合到工厂,工厂才能开工生产,否则没规模或规模小开工就亏了。

工厂-电商-消费者,这是新的生产结构,新的贸易关系。去掉中间商的成本,那么消费者拿到的商品价格就大大降低了。

从1990到2010这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里,人们可能对做中间人有多少钱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即使是最底层的小店或者小面积的饮料代理,每年的收入也是当地平均工资的十倍以上。

因为当时的互联网远没有现在发达,而且互联网的普及极大的消除了信息鸿沟。

中间商为什么敢赚很大的差价?其实往往是因为每一层贸易关系造成的信息垄断都会产生一笔利润,而这些利润最终会平均分配给全国6543.8+04亿消费者。

这不是皮将军编的。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这一理论,后世中国消费经济学家黄有光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信息差产生价格差的体系。

在市中心万达的专卖店买一件普通的白衬衫可能需要200-300元,但是到珠海服装加工厂旁边的工厂店去买,人家50元都卖不出去。中间商的利润是生产成本的4-6倍,有些大品牌的溢价还不止这个。

以前全国消费者只能依靠实体店消费的时代,再加上信息传递的闭塞和滞后,当然商品价格很贵,但是一旦互联网普及,电商出现,一切都变了。

生产结构变得空前简单。互联网电商平台砍掉了之前所有中间商的所有利润,收了一部分,剩下的几乎都给了消费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扶持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经济,也就是制造业。中国生产的一般消费品(指除食品和服务之外的衣服等其他消费品)在2001入世第一年占世界一般消费品总产量的67%,但我们国内市场消费不了那么多商品,当时就靠出口。

但是中国的生产过剩。当世界经济出现系统性、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时,中国的生产过剩,我们能靠谁来解决?2008-2010的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教训,但也是从2011开始,中国24个部委一起站出来支持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发展。

消费的最终目的是使经济循环。

当时在中国,因为中间商和实体店太多,他们从这种贸易关系中获利太容易了。造成中国普通消费者的所有消费成本都很高,中国人的消费意愿普遍较低,最终造成我们国家的内部流通无法走上正轨。

皮先生记得很清楚,我父亲是大学副教授,我母亲是WISCO人。那时候家里虽然不是很富裕,但也算是个正经的中产阶级了。为此,我们一家每年只在春节时去国茂买新衣服,生活费非常节俭。牙膏皮直到挤得干干净净才扔掉,毛巾很旧了才扔掉。

不是因为我们要节衣缩食,而是那时候东西贵,和收入水平完全不符。

中间商赚差价,仅此而已。

二。国民经济的毁灭

那么我们国家每年两位数的GDP增长率是怎么来的呢?

皮先生在《中国工业化之路》系列文章中明确提出,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生产、投资、消费,这是一个闭环。

由于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工业化进程,我们国家的生产没有问题,甚至长期处于生产过剩的状态,而中国的消费,国内的内耗跟不上,只能大规模出口,但是世界每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是有限的,经济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国外进口中国的商品。

所以中国的政府投入一直占我们国家预算的30-40%左右,在经济数据不好的年份甚至会投入50-70%。这些资金都进入了高速公路、高铁、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推高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土地出让金,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这也是一个闭环。为什么很多地方政府在2021发布了房价限价令?就是因为这些地方每年的土地拍卖基本都已经拍卖完了,地价太高了。但如今的房地产受到国家挤压,没有以前那么高的分红,而且之前有恒大危机,所以房企不敢拿地,甚至想把回笼的资金降价出售。

当然,当地政府也不愿意。你一降价我的土地出让金怎么办?所以限制房价下跌。

为什么中国的实体店走不下去了?其实我们国家实体店的很多成本都是因为租金高造成的。很多店家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最后还是给房东赚了钱。

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推高的地价和房价,必然会传导到商铺的价格和租金上。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前,这些店主和个体工商户还可以通过大的差价来抵消高额租金,从而赚取利润。

但随着国家层面开始大力扶持电商行业,国人也接受了网购的廉价,形成网购习惯后,实体店的日子很难过。

但这种经济模式从国家投资驱动+出口导向向国内消费导向型经济模式转变的时间需要调整,也就是新闻中常说的“软着陆”。在此期间,房价仍需维持在较高水平,以保证中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稳定和改善,同时加快建立内循环,建立像美国那样的国内消费型市场经济。

中国人均消费增长比较慢,这部分钱,本来100%都流入实体店了,现在50%甚至更多可能是网购。

至于那些以前靠高收入赚钱,做中间商赚钱的实体店,利润必然下降。在他们无法维持高昂的店面租金后,只能降价。当降价不能维持收支平衡的时候,大量的店铺就会关闭,实体店的关闭并不意味着这些店主的退出。很多都转型做网店了。

所以电子商务的雪球越滚越大。在所有网购平台上,商品利润越来越低,价格越来越低,以至于很多网店完全靠量,每单只赚0.5-1元的利润。

那么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房东不减租?

皮先生一开始不理解。后来联系了政府的限跌令。我顿悟了。楼主不傻。你今年房租降了1000元/月,明年可能还会继续降。如果房东买的是商铺,那他就不是慈善家。他想归还他的资本。他想获利。很多钱进入他买的商店。不然楼主怎么保证收益?

所以目前实体店都是死路一条,除了高端店、餐饮业等服务型实体店,以及其他可以在网上购买的商品,实体店因为高租金、高人工的拖累,无法与网店竞争。

因为日本经济硬着陆,房地产崩盘,日本实体店租金很低,可以低到网店物流成本。消费者一看,网店的服务不如实体店,价格也没有优势。还不如去实体店购物,所以在日本,实体店已经干了网店。

事实上,近20年来,中国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物流等领域投入巨大。,以至于我国的快递成本和上网成本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皮老师在日本和美国寄过他们国内的快递,速度差不多1-2周(快,但是要额外加钱),价格也不便宜。普通邮件在日本的价格大约是500g/700日元,而在美国是8美元一磅。相比国内的极地兔,如果把每个快递的价格降到0.8元的水平,你会觉得国内的物流和人工成本真的很低。

因此,由于国家无意中投入的大规模基础设施,中国的网购市场比世界其他经济体大几倍。同样,也造成了中国大量实体产业的消失。

很多新闻报道,甚至国内的经济研究,都把这种现象称为——中国的国民经济废墟。

但是从来没有人告诉你,这些实体店吃了近20年信息鸿沟带来的红利,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现在他们不能忍受仅仅让他们降低价格。那他们为什么要入行?我就是想赚这个快钱和热钱。

3.电商只是一种新的零售方式。

皮老师不是在帮电商和网购说话和站队。

先说清楚,互联网电商的出现并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名词。电子商务并没有提高生产力,而是改变了生产关系。很多人会疑惑,高科技机器取代人是历史的必然吗?更先进的电子商务怎么可能不提高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作用是提高人们的单位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原来的工人一天只能生产五种产品。在机器和装配线的帮助下,可以生产65,438+000种产品。资本家可以利用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让更多的产品进入市场。这就是大工厂取代小工匠的车间,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

在关于工业的著作中,产业工人会向产业上游流动的现象被称为先进生产力的替代。最终完全独立于工人,完全依赖于机器,形成终极生产力的永久替代。

汽车已经取代了马车。短时间内,制造马车的马车夫和工匠失去了工作,但制造汽车需要成千上万的失业人员进入工厂生产汽车零部件。

汽车制造业需要几十个、几百个行业(冶金行业、橡胶制造、石油化工、电池制造、皮革制造、电子芯片等)的合作。),还能带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产业工人的就业。

但随着网购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情况并非如此。皮先生一直强调,改变的只是生产结构和贸易关系,整个过程没有创造新的财富。开网店也需要很多电商平台的推送费和运营费,但是比实体店的店面租金低很多,商品价格下降了,让更多的消费者敢于消费,消费的最终目的是让经济循环。

为什么国家支持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根本目的是降低商品的终端价格,让过剩的生产端被消费端消化,而不是寄希望于外界,出口,但永远记住,电子商务并没有创造任何新财富。他们只是搭建了一个与厂商和消费者沟通的平台。

对于没有任何产业优势的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来说,电子商务的出现并不全是好事。本地人赚的钱在本地消费,实际上会促进实体店的就业。因此,网上购物变得流行起来。除了极少数送货员,所有当地人的钱其实都流出去了,长期来看是亏的。地方银行存款越来越少,地方实体就业减少,地方政府税收也减少。

比如东北的鹤岗,最后连招聘公务员都做不成了,因为当地政府没钱,本来可以靠土地出让金收一波房地产红利,但是鹤岗当地房地产已经崩盘,实体经济再次被掏空,城市几乎没有翻身的机会。

电商只是一种新的零售方式。

从本质上来说,这几年非常火爆的商品直播,是一种新的零售方式,是一种更快、更多地销售产品的商业手段。电商在效率和价格上的优势明显;同时缺点也很突出:一是自然垄断的形成加速了社会两极分化;二是产品质量无法反馈,劣币驱逐良币,冲击了制造业的基本面。

结论

电商巨头直接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导致之前层层盘踞的中间商消失,但这部分利益更集中在少数电商平台,会加速垄断巨头的出现。

2021年,阿里巴巴被反垄断罚款100多亿元,这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反垄断罚款。事实上,国家看到了互联网巨头聚集财富的速度和规模,比没有引入电子商务之前快了很多。

其实真实的数据是,互联网经济相关的GDP只占总数的7.9%。其余的在哪里?线下,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被互联网的狂飙突进所掩盖,但其价值被严重低估。

也就是说大型连锁超市为什么不会倒闭?高端品牌店为什么不倒闭?大型商业步行街和百货公司为什么不倒闭?

其实淘汰的只是跟不上互联网时代,拿不到互联网红利的店主。我们不必过于担心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国正处于内需和消费驱动型经济的转型期。既然是过渡期,痛苦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