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辈和老一辈名字中的一个字不能同音是什么原因?
众所周知,姓氏的发展对于调节人类繁衍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文化的发展,同姓同群的同氏族同地域很难区分,生产生活容易混乱。虽然在名字中加上姓氏可以进一步规范人口流动和社会生产组织等行为,但如果宗族共用同一个名字的力度较弱,社会管理和伦理混乱就已经出现了。
同时,随着遗传和教育的发展,人类对天地的崇敬和经济权利的提高,人类需要不断地吸引前世的经验,规范后代的生产生活。对权利的敬畏,祖先的智慧,都体现在社会行为中,所以我们要学会继承。这种精神的发展必然表现在物质形式上,比如崇尚政权、圣人,甚至是代表权利的武器和称号。
家族式管理和文化传承,不应该有和祖先一样的名字或字,这是在名字的命名上自然传承下来的。祖先的名字和长辈的名字都不能直呼。对于长辈,你不敢直呼其名,甚至不敢告诉别人名字,混淆了礼仪,挑战了伦理和权威,所以很难活在世上。这也是人类发展的规范要求。
?汉人无论说什么,写什么,都不敢提祖先长辈的名字。司马迁写《史记》时,其父姓谭,故改“赵谭”为“赵通”,“李谭”为“李通”。六朝时,为避“桐”字,有人将梧桐改名为“白铁树”;到了清代,刘文措因为父亲的名字,再也不听“岳”了。可见历代家庭禁忌之严。直到现在,孩子们仍然被禁止对长辈直呼其名,更不用说他们的出生名了,名字相同或谐音的词也是禁忌。尤其忌讳的是晚辈的名字一定不能和长辈的名字一样,或者有同音字和谐音。否则被认为是不尊重长辈的“欺祖”行为。晚辈称呼长辈时,一般要用辈分称呼,而不用姓名称呼,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这种称呼可以表达代际关系,也含有尊重的意思。不仅家中长辈之间如此,长辈与徒弟之间也是如此。
?俗话说“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不仅晚辈避免直呼长辈的名字,即使在同龄人中,称呼长辈也是禁忌。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是出于对对方的尊重,不宜直呼其名。一般是兄弟、弟弟、姐姐、妹妹、先生、女士、同志、老师等。当你必须问对方的名字时,你也应该礼貌地说“对不起”,“你叫什么名字”等等。
如陕西、山西、北京、山东等地,人们结婚后对子女不再直呼其名,而是直呼其名,称之为“某某之父”、“某某之母”。在汉族的大部分地方,妻子称丈夫为“外人”、“店主”、“管家”。丈夫称妻子为“管家”、“厨子”、“管家”。现在有“某某男”“某某女”“某某老头”“某某老婆”。虽然说这个比较麻烦,而且还点出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但是因为不是自己的名字,所以可以说没有名字,所以不算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