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为什么叫“莫高窟”?
366年,前秦建元二年,乐尊和尚路过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佛,遂在岩壁上掘第一洞。此后,禅师法亮等人继续在此建窟修行,称为“沙漠石窟”,意为“沙漠中的高处”。后人改称“莫高窟”,是因为常见“漠”和“莫”。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先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形成了庞大的规模,有735个洞窟,壁画45000平方米,泥塑2415件。它是世界上最大最丰富的佛教艺术遗址。
扩展数据:
历史悠久的莫高窟
1、北魏、西魏、北周时期,统治者信奉佛教,修建石窟得到王公贵族的支持,发展很快。
2.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兴盛起来,武则天的洞窟就有一千多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被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雕刻活动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元代,莫高窟逐渐衰落,仅重修前朝洞窟,鲜有新建筑。
3.元朝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荒芜。明朝嘉靖七年(1528),嘉峪关关闭,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新疆平定,雍正元年(1723),在敦煌设沙洲站,第三年(1725),改沙洲卫,甘肃各省移民定居敦煌,重建沙洲城。
4.乾隆二十五年(1760),沙洲尾改为敦煌郡,敦煌经济开始恢复。莫高窟开始被人们所注意。
百度百科-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