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1818年,淮上盐商总经理黄芷君来到古城扬州,看到了一座废弃的园林。经过打听,他得知这个花园叫寿芝园,建于明朝。据说寿芝园的叠石是第一代国画大师石涛和尚的杰作,但已经荒废很久了。

黄芷君得知后,买下了这座废弃的花园,经过多方努力,开始重新规划和建造这座花园。黄芷君喜欢竹子,所以他在花园里建了竹竿,并把它命名为花园,因为竹叶看起来像“个”字。

据扬州民间传说,花园的主人花了很多钱才得了“个园”这个名字。

“个”最早的意思是“一根竹竿”。认为汉字是象形文字并不奇怪。“格”看起来不正是竹叶的形状吗?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曾吟诵过“明月映千言,霜降梅怀花”这样的绝美诗句。

而且三笔组成的“格”字的伞状,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象征着天时、地利、人和三足鼎立的支撑,以及各方的照顾,这也是商务人士所希望的最高境界。

“个”的笔画中的“三”也代表着多而全的含义,体现了三者之最的完美境界。因此,黄芷君选择了这个名字来命名他心爱的花园。

竹子的自然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艺术之美,已经融合为一个园林独特的文化积淀和审美趣味。有了“名园”,可以说赢得了竹景的魅力。

个园是典型的私家居住园林,景观布局紧凑,以叠石、气势恢宏著称,尤其是“四季假山”。

传说为了防止人们偷走他心爱的花园里的假山,有的假山是用银做的,每座重1000公斤,谁也拿不走,所以扬州人也戏称花园里的假山为“无奈”。

当你从住所进入花园,首先看到的是月亮洞形状的花园大门。门上的石额上,写着“葛源”二字。“个园”的图形是竹叶的形状,主人的名字是“云芝”。“韵”也指竹子,取名“格元”,点出主题。园门两旁各种竹枝叶稀疏,“月映竹成千言”,映得门庭若市。

银杏峰峦穿插其中,犹如粗壮的竹笋。竹林中种着斑驳绿石的石笋,以“一寸石生情愫”的形式寓意“雨后春笋”。

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画,用惜墨如金的手法揭示了“春山”的主题,即“好泉不忍藏,与雨最深情竹”。同时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惜春”的观念,提醒园中人春色虽好,稍纵即逝,但需要用心去欣赏和珍惜,才能得到大自然的美妙真意。

透过春山背后的花园大门和两侧一排优雅的漏窗,可以瞥见园中的景色,梯田和花树倒映其中,令人神往。进了园门往西拐,是一大片竹林,与春山相连。竹林茂密幽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景。

避暑山庄位于花园的西北面,东面与宝山楼相连。夏山堆积的石头主要是蓝灰色的太湖石,如云似雾。造园者利用太湖石凹凸不平、薄、透、漏、皱的特点,堆砌的石头多而不乱,远看平整光滑,灵动如云,奇峰异峰。

近视讲究,像山像洞。山上的古柏,枝叶繁茂,颇为翠绿。山脚下有一个池塘,深入半山腰,碧绿的池水把整座山映得很美。

在北面的树荫下,有一股涓涓细流直泻入池塘,叮叮当当,池塘中央的鱼儿在睡莲间嬉戏穿梭,十分有趣和宁静。在池塘的右侧,有一座曲桥,直通峡山的山洞。这个洞穴又深又冷。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人们走进洞穴也会感到神清气爽。

洞内奇花异草、五彩缤纷的双峰夏山,是精美的太湖石与高超的叠石技艺完美结合的产物。国画中有一种意境叫“盛夏多奇峰”。《夏山》的主要部分是利用太湖石柔和飘逸的曲线和多变的造型姿态,营造一种止云之势,模拟夏天的天气。

在布景创作方面,霞山做足了文章。山上黄心紫藤,花垂而下;山下古树名木郁郁葱葱;石梁凌波,山中幽石屋;山顶有流泉飞瀑,有亭台楼阁。

绕着石阶爬上山顶,一株紫藤迎面而立,让人忘却了游泳时无尽的烦恼。葛源的夏山可以说是在典型的环境下真实而富有美感地再现了江南的景观。

宝山楼是一座七层小楼,夏秋两季矗立在两座山之间,两座山由东向西以楼为界。有许多通往楼上的山路。宝山楼在空间上把两座山连接起来,楼前的走廊就像一只手臂,把两座山环抱在胸前。这就是宝山楼名字的由来。宝山大厦的长廊就像一座飞在空中的立交桥。走在长廊上,不经意间穿越了两个不同的季节。

沿宝山塔望秋山,有客有主,隐有补丁,有补助,参差不齐,有衬托。“似有山,山外有山,山未尽。登高望远,群山绝对险峻突兀。

在宝山的阳台上欣赏风景,却能看到下面的梧桐,浓荫满地,屋檐前几束芭蕉,亭亭玉立,夏山绿得滴水,秋山枫红白,风光无限,美不胜收。在楼下走廊的南墙上,有一块阿清刘逢浩写的竹石刻石,是留给想了解一个花园来龙去脉的人的。

在宝山大厦前,有一块匾,上面写着“胡春”。“胡春”取自《葛园记》一书,意思是园林的空间不如名山大川。但它的风景是一个天堂。

“户田”最初是一个道教术语,来自历史学家叶凡编纂的《后汉书》。而私家园林多为狭长通道的壶状结构,豁然开朗,美不胜收,也是人间仙境。牌匾下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着:

淮左古名,记十里珠帘两分明月;

园子现在是景区,可以看到千杆寒翠,炊烟四起。

这幅对联用“十梨竹幕”和“两轮明月”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场景,生动地再现了古代扬州的繁荣景象。下一个环节写现状,别忘了坚守葛园竹景特色,只用“千杆寒竹”和“四面烟霭”来捕捉扬州风光。对联苍茫,气势磅礴,美观稳重,非常符合宝山大厦的建筑风格及其在全园的领先地位。

穿过宝山楼的“我”字廊,壮丽的秋山在园的东面,据说是清代大画家石涛所作。

秋山是全园制高点,黄石山拔地而起,峰峦起伏,一望千里。每当向外望去,会突然有一种秋高气爽的感觉。

丘山全山分为中、西、南三部分,有“江南第一园”的美誉。黄山石是棕色的,棱角分明,像一把砍斧子的刀。整座山险峻凌云,显得气势磅礴。

当你进入山腰,如果你进入山区,你可以随时看到危险。中峰高耸险要,下有石屋,可住十几人。里面有石桌、板凳、石床,通风良好,常年干燥,生活中颇有情趣。

秋山上,上下盘旋,曲曲折折,形成立体交通,忽墙忽崖,忽洞忽天。人在洞内,有微弱的光线透过石隙,看到顶上挂着黄石倒挂的钟乳石,奇特而壮观。

走在秋山上,一定要记住这个公式。正所谓“大路通小路,光明大道通黑暗大道,直路通弯道”。它提醒人们,如果想走捷径,很可能会误入歧途。不避危险,可以化险为夷。

秋山中还藏着一间飞梁石屋,内置石桌、石凳、石床,仿佛有人曾在此饮酒、下棋、躺卧、午睡。石室外面是一个小院子。当年,主人在院子里的花坛里种了一棵桃树,如今已成为深山洞穴里的“世外桃源”。

沿着腹径爬上山顶,吹云阁,心情愉悦,园景尽收眼底,所谓秋山宜登。尤其是夕阳西下,整座山都披上了金色,这时你才能体会到园丁将山面向西方的道理。秋山适合攀爬,可以在鳞片间游走,比如穿越千山万壑,可以危险的攀爬。

住在秋歌位于秋山南峰,山亭一体,日夜随山光起舞,年年秋住。登上秋山,在经历了奇峰怪径和石崖之后,突然看到这个小亭子,就像久旱逢甘霖,忍不住过来坐在这里。三五好友,分坐一席,手捧一杯茶,自然会感受到“有半天闲”的快感。

四季山中的冬山是最具想象空间的假山。园丁把冬山安排在南墙下,背靠高墙,一年四季几乎没有阳光。从远处看,雪似乎没有消失。地面用白色的石头铺成,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出棱角,给人一种高低起伏的感觉。

冬山是一座堆积着雪石的山脉。石头晶莹洁白,对光时闪闪发光,背光昏白,带雪,渲染出一种“北风呼啸,雪冷”的深冬寒意。

东山南面的高墙上也有24个风孔,后巷的风袭来,时而发出呼啸的声音。园艺师不仅用“雪色”来表达冬天,还巧妙地将“风”融入表达中,令人叹为观止。

冬天的山上堆积着雪石。人们在用雪石筑山的时候,还特意堆了一群大大小小的雪狮,或跳或卧,或坐或站,跳跃嬉戏,憧憬着爱情。这种似与非之间的“舞狮与雪”画面,让寂寥的雪山看起来充满了生机和趣味。

冬天的山石上还点缀着参差不齐的腊梅和南天竺,黄花红果,分外妖娆。西墙右侧有一个圆形漏窗,隐约与一墙之隔的春山相对。

正当人们面对着凝重静谧的冬景,感叹一年结束的时候,蓦然回首,发现西墙春山的一角,似乎在向人们招手,暗示着春天又要来了。

冬天的山是宜居的,但最好的当然是三个知己,聚在这个依山而建的不透风的大厅里,围着火炉赏雪,夜谈。

“漏风漏月”是园中另一个风景优美的花厅。它面向冬山而建,位于冬山的北面。南北两面通透,单檐硬顶环境清冷安静。

这座大殿就其框架形式而言是一座方厅,有吊梁架、方椽、方柱、方石鼓、方石墩、方砖地板,甚至还有方木雕窗。

从“漏月”这个名字就可以知道,这里曾经很优雅。大厅入口处有一幅对联,上面写着:

虚竹兰生静气;

和风明月是天堂的隐喻。

厅外的虚竹与厅内的兰花相映成趣,营造出静谧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人们沐浴在四时清风、晴空明月中,感受宇宙的真实,享受大自然的呵护。